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瑞玲

作品数:38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基因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脂质体
  • 7篇细胞
  • 7篇基因多态性
  • 5篇卒中
  • 5篇黑素
  • 5篇白癜风
  • 4篇严重少精症
  • 4篇少精
  • 4篇少精症
  • 4篇生殖
  • 4篇生殖激素
  • 4篇生殖激素水平
  • 4篇卒中患者
  • 4篇微缺失
  • 4篇无精
  • 4篇无精症
  • 4篇小鼠

机构

  • 37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职业技术...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黄梅县中医院
  • 1篇监利县人民医...

作者

  • 38篇韩瑞玲
  • 11篇李艳
  • 9篇吴薇
  • 8篇何文
  • 7篇罗顺德
  • 4篇李艳
  • 4篇汪明
  • 3篇郭咸希
  • 3篇童永清
  • 2篇张平安
  • 2篇刘璋
  • 2篇王军
  • 2篇吴泽刚
  • 2篇吴青
  • 2篇陈怡
  • 2篇孙思
  • 1篇匡长春
  • 1篇孙春艳
  • 1篇陈进
  • 1篇李栋

传媒

  • 7篇神经损伤与功...
  • 5篇中国药师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医药
  • 1篇武汉职业技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5
  • 7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sC、uNGAL、uMA/Cr对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MA/Cr)对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S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20例,其中54例出现SAKI者纳入SAKI组,66例未出现SAKI者纳入单纯脓毒症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脓毒症患者另监测入ICU 3 d、7 d时)CysC、uNGAL、uMA、Scr水平、uMA/Cr比值,分析各指标相关性及对SAKI的早期预警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KI组、单纯脓毒症组入院时乳酸、降钙素原、CysC、uNGAL、uMA、Scr、uMA/Cr比值较高(P<0.05),SAKI组入院时乳酸、降钙素原、CysC、uNGAL、uMA、uMA/Cr比值、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高于单纯脓毒症组(P<0.05);SAKI组、单纯脓毒症组入ICU 7 d CysC、uNGAL、uMA、Scr、uMA/Cr比值较入ICU 3 d下降(P<0.05),且SAKI组入ICU 3 d、7 d CysC、uNGAL、uMA、uMA/Cr比值高于单纯脓毒症组(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SAKI患者入院时CysC、uNGAL、uMA/Cr比值与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CysC、uNGAL、uMA/Cr比值对早期SAKI有较高预警价值,其AUC分别为0.715、0.778、0.726。结论CysC、uNGAL、uMA/Cr对早期SAKI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是uNGAL预警价值最高,应加以监测。
张亚武吴青韩瑞玲
关键词:肌酐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动态变化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9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患者入院时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28d内的HMGB1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HMGB1水平将休克组分为A组(HMGB1≤35pg/mL)30例、B组(HMGB1>35pg/mL)18例,自入院当日起对两组患者观察3月,对比治疗后7d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住院期间ICU机械通气使用率及3月内存活率等指标。结果入院时,休克组、对照组患者的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7、14、21、28天休克组的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A组的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平均值、ScvO2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3月内存活率也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7d乳酸浓度、住院期间ICU机械通气使用率则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具有较强相关性,HMGB1水平越高,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越差,HMGB1可作为脓毒症病情变化的重要监测指标,值得临床检验重视。
杨婉张平安韩瑞玲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壳聚糖表面修饰PLGA纳米粒对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壳聚糖表面修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对诱导树突细胞交叉递呈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包裹模型抗原卵清白蛋白(OVA)的PLGA纳米粒,采用高、中、低3种浓度的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表面修饰。将纳米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系树突细胞(BM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MHC I和MHC II的表达;B3ZT细胞检测纳米粒被BMDC摄取后引起的交叉递呈反应;并用ELISA法检测BMDC分泌的IL-4和IL-12p70。结果:壳聚糖表面修饰PLGA纳米粒可以促进BMDC表达CD80、CD83和MHC I表面分子;增强BMDC对纳米粒包裹OVA的交叉递呈作用;并增加BMDC分泌IL12p70。结论:壳聚糖包覆PLGA纳米粒可以增强BMDC对外源性抗原的交叉递呈作用,可能与其促进BMDC成熟及上调MHC I表达有关。
邹家龙罗顺德韩瑞玲
关键词:壳聚糖PLGA纳米粒树突细胞交叉递呈
黄芩提取物对体外培养小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9
2004年
观察中药黄芩对B16F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B16F黑素瘤细胞株,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在浓度为0.01~1.0g·L-1时,黄芩可浓度依赖性促进B16F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以1.0g·L-1为最佳。黄芩可促进细胞增殖,激活酪氨酸酶活性,提高黑素含量,从而为黄芩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璋韩瑞玲
关键词:黄芩提取物黑素瘤细胞白癜风酪氨酸酶
437例癫痫患儿血丙戊酸浓度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血丙戊酸(VPA)水平,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服用VPA治疗的癫痫患儿437例,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EMIT)监测血VPA浓度,分析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血VPA浓度的影响以及血VPA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359例(82.2%)患儿血VPA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50-100μg/m L);51例(11.7%)〈50μg/m L;27例(6.2%)〉100μg/m L。年龄、性别对血VPA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VPA 50-100μg/m L组的疗效与〈50μg/m L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5.10,P〈0.05)。结论:癫痫患儿血VPA水平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韩瑞玲邓巍李艳吴薇
关键词:儿童癫痫血药浓度监测丙戊酸个体化用药
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脂质体生物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N-三甲基壳聚糖(TMC60)包衣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为其作为肿瘤靶向制剂的载体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及腹腔注射,对TMC60包衣脂质体的小鼠急性毒性进行了考察,获得LD_(50);同时对其注射刺激性、过敏性及溶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TMC60包衣脂质体小鼠静脉注射及腹腔注射的LD_(50)和95%置信限(95%CI)分别为224.1(95%CI:178.8~302.6)mg·kg^(-1)和342.3(95%CI:269.7~534.2)mg·kg^(-1),同时在实验剂量时,无注射刺激性、过敏性及溶血性。结论:TMC60包衣脂质体的生物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郭咸希何文韩瑞玲
关键词:N-三甲基壳聚糖脂质体生物安全性
RQ-PCR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BCRABLp210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RQ-PCR技术对60例CML患者骨髓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分析。结果 60例BCR-ABLp210融合基因阳性的CML患者中,慢性期33例,加速期13例,急变期14例,且CML急变期患者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或经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均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但这两种方法治疗CML患者12个月后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CML 12个月后也可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结论 RQ-PCR技术监测CML患者细胞BCR-ABLp210融合基因表达有助于CML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微小残留的监测。
吴薇韩瑞玲张力李艳
关键词:BCR-ABL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酮洛芬二元醇质体凝胶抗炎镇痛作用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考察酮洛芬(KP)二元醇质体(KPBE)凝胶的抗炎镇痛作用及皮肤刺激性。方法:KPBE凝胶的镇痛效果采用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进行观察,抗炎作用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研究其对足肿胀及滑膜关节组织的影响,并观察家兔经皮应用时的皮肤刺激反应。结果与相同浓度的KP一元醇质体(KPE)凝胶及市售KP凝胶进行比较。结果:与KPE凝胶及市售KP凝胶相比,KPBE凝胶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热痛阈值(P<0.05),并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对佐剂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KPBE凝胶对豚鼠皮肤无明显刺激性。结论:KPBE凝胶具有抗炎镇痛、皮肤刺激性小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发。
张玲莉韩瑞玲
关键词:酮洛芬抗炎镇痛
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9例和健康对照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卒中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样本,统计并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分别比较2组不同等位基因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2组均以ε3/ε3基因型频率最多。对照组ε3/ε3基因频率高于卒中组(P<0.05),卒中组ε3/ε4和ε4/ε4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性别对于ApoE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ε4型TC、TG、LDL水平均高于ε2型和ε3型(P<0.05或P<0.01);卒中组ε4型TC水平显著高于ε2型和ε3型,LDL水平显著高于ε2型(均P<0.01)。结论:武汉地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poE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性别无关但影响血脂水平,ε4可能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因子和危险因素之一。
韩瑞玲万自成孙思毛晓露汪明李艳
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血脂异常
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检测联合孕中期三联筛查在唐氏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目前唐氏综合征(DS)孕中期无创胎儿DNA检测联合母血清三联筛查(AFP、Freeβ-HCG和uE3)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妊娠14~20w妇女进行血清游离雌三醇(uE3)、甲胎蛋白(AFP)、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β-HCG)检测。分析计算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Downsyndrome,DS)的危险概率并随访妊娠结局,对阳性者检测其外周血DNA。结果5512例孕中期妇女经唐氏筛查,筛查阳性率为3.9%(215/5512).215例高危孕中期孕妇进行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4例结构异常,检测准确率为100%。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显示21-三体综合征12例、18-三体综合征4例、13-三体综合征2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对大样本妊娠中期孕妇进行唐氏筛查可及早发现高危孕妇,对高危孕妇进一步实施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可有效地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汤冬玲李栋韩瑞玲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三联法胎儿DNA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