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军 作品数:125 被引量:295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电子电信 政治法律 更多>>
MRI增强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6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表现 ,评价MRI增强扫描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所有病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 ,颈段 6例 ,胸段 5例 ,胸腰交界处 3例 ,腰段 2例 ,MRI平扫T1WI呈长椭圆形边界清楚的等、低混杂信号 ,T2 WI表现为等、高混杂信号 ,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增强后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 :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对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田锦林 王宁 张林医 马红强 陈为军关键词:神经鞘瘤 椎管内 磁共振成像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99年 BuddChiari综合征(BCS)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分流术,该手术危险性大,复发率高,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BCS,有取代外科分流术的趋势。介入治疗BCS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满意,现将我院自1990年至1998年BCS介入治疗后得... 陈为军关键词:介入疗法 疗效 影像科PACS的实施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贡献 医院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医院所属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的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要,信息化医院以各种信息流代替了书面传递、胶片传递、货币传递等原来的固... 陈为军 金正印关键词:影像科 PACS 医院信息化 医学影像信息 文献传递 双针穿刺法在肺小结节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 采用双针穿刺法提高肺小结节(≤2 cm)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方法 对65例肺内小结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双针穿刺法及传统穿刺法,使用卡方检验对其一针成功率及并发症分别比较。结果 A、B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9%和50.0%(χ~2=11.24,P=0.000 8);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2%和59.4%(χ~2=9.97,P=0.001 6),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针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穿刺时间及X线下的暴露时间。 蒋博民 陈为军 白志超 许洋关键词:肺小结节 多参数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增强脑灌注成像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中的对比 被引量:50 2016年 目的比较多参数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p C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方法比较39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头颅MR成像、MRA(MRA),DWI、3D p CASL(选取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time,PLD,PLD=1.5 s及PLD=2.5 s),DSC PWI。后处理获取3D p CASL的脑血流(CBF)图像和DSC PWI的Tmax图像。比较不同灌注方法与MRA及DWI结合法对于缺血病灶检出率和缺血面积。结果 TIA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3D p CASL(PLD1.5 s及PLD2.5 s)的CBF图像与DSC PWI Tmax对比无差异;3D p CASL(PLD1.5 s)的CBF图像对于缺血的检出率高于MRA结合DWI法;DSC PWI Tmax、3D p CASL(PLD2.5 s)CBF与MRA结合DWI法无差异。显示低灌注面积,3D p CASL(PLD1.5 s)的CBF图像显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DSC PWI Tmax,而3D p CASL(PLD2.5 s)的CBF图像显示的低灌注面积最小。结论 3D p C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推荐作为临床可疑TIA患者的影像筛查手段,不同PLD的3D p CASL序列对于病灶的检出及缺血面积的显示有差异,选择较短PLD有可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许洋 吕晋浩 马林 陈为军 娄昕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自旋标记 颅内动脉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比较分析DSA、3DTOFMRA及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颅内动脉瘤均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 ,所有病例均先后作CT、3DTOFMRA及DSA检查 ,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DSA显示全部瘤体 ,呈囊状、梭形局部突出影 ;3DTOFMRA显示 2 8个动脉瘤 (2个假阳性 ) ,4个未显示 ,其显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6 .7% ,假阳性为 6 .7%。CT显示瘤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提示动脉瘤者 1 5例 ,占 50 % ;无异常者 8例 ,占 2 6 .7%。结论 :DSA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3DTOFMRA虽然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方法之一 ,但对确定治疗方案价值低于DSA ;CT敏感性较差 。 田锦林 陈为军 王宁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诊断 DSA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 CT检查 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颅脑一站式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颅脑一站式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颅脑一站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有无动脉瘤及对动脉瘤的定性定量进行评价。结果 DSA确诊动脉瘤93例,CT颅脑一站式检查均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DSA共发现动脉瘤126个,CT颅脑一站式检查发现125个,检查敏感性为99.20%。CT颅脑一站式检查对动脉瘤的诊断与DSA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颅脑一站式检查能够准确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首选方法。 陈为军 刘亚飞 孙永青 门肾力 杨卓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术 胫骨造釉细胞瘤1例 2024年 患儿女,7岁。因“摔伤致左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天”入院。专科查体:左小腿肿胀伴明显压痛,可触及明显骨擦感、闻及骨擦音,左膝、踝关节活动受限,足趾背伸受限。CT检查:左侧胫骨中段髓腔内可见椭圆形稍低密度影,病变大小约1.7 cm×1.1 cm,内局部CT值约110 HU,周围可见不连续线状钙化影,临近骨皮质局部连续性中断,断端稍错位(图1A~1B)。 王雪静 张南 刘雪姣 陈为军关键词:造釉细胞瘤 胫骨 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与放射科的数字化建设 被引量:7 2006年 通过分析一年来我院PACS系统的组建和应用经验,探讨PACS系统在放射科数字化建设中的作用。PACS系统的建立加速了放射科的数字化建设,方便了日常工作、科研、教学和会诊。 崔现成 陈为军 郝永 付孝根关键词: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数字图像 肝脏良恶性病变交界区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并行CT灌注成像(CTP)的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行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并对灌注参数与MV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肝脏恶性病变交界区与背景肝组织比较,MVD、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恶性病变交界区与正常背景肝组织比较,门静脉灌注量PVP有显著性差异(P<0.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肝硬化肝癌交界区、恶性肿瘤病变交界区及良性病变交界区MVD与HAP均呈明显正相关(r=0.550,P<0.05;r=0.585,P<0.05;r=0.478,P<0.05)。16例肝脏恶性病变中,15例病变交界区HAP、PVP及MVD与背景正常肝组织有明显差异,仅1例肝癌(有假包膜)病变交界区HAP、PVP及MVD与背景肝组织相近。12例肝脏良性病变交界区HAP、PVP及MVD均与背景肝组织相近。结论 CT灌注参数和MVD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HAP能间接反映MVD情况,提高术前对恶性肿瘤相关血管的认识。 任金武 陈为军 王宁 王藏海关键词: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