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桂琴

作品数:10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太白红杉
  • 3篇群落
  • 3篇居群
  • 3篇RAPD
  • 2篇新麦草
  • 2篇生物学
  • 2篇自然居群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华山新麦草
  • 2篇DNA
  • 1篇代谢产物
  • 1篇等位
  • 1篇等位酶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多样性
  • 1篇遗传分化
  • 1篇优势度

机构

  • 6篇山西师范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1篇吕梁高等专科...

作者

  • 10篇阎桂琴
  • 5篇赵桂仿
  • 4篇李珊
  • 2篇毕润成
  • 1篇张二芳
  • 1篇郭保庆
  • 1篇杨绮青
  • 1篇王祎玲
  • 1篇宋颐
  • 1篇王戌梅
  • 1篇刘占林
  • 1篇高仁恒
  • 1篇胡正海
  • 1篇赵利锋
  • 1篇杨红爱

传媒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遗传
  • 1篇Journa...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邯郸农业高等...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1
  • 2篇1993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5
2001年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在陕西华山。应用5种酶系统共13个基因位点对采自华山13个亚居群的华山新麦草进行等位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多态性位点的比例(P)为69%,每个位点等位基因的平均数(A)为1.8,平均每个位点的预期杂合性(He)为0.344,Simpson指数为0.998,证明华山新麦草居群内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克隆多样性.固定指数(F)显示有意义的负值(-0.252),与预期的随机交配相比较,居群内有过多的杂合体,这可能与华山新麦草的交配系统和繁育方式有关。平均的遗传距离为 0.046(变化范围: 0~ 0.139),大约有91%的遗传变异存在于亚居群内。应用间接法测得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77,明显低于一般风媒传粉植物(5.24).暗示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的基因流水平似乎正处于一种临界状态,有进一步分化的潜能,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刘占林李珊阎桂琴宋颐赵桂仿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等位酶克隆多样性大麦属
太白红杉DNA的提取与鉴定被引量:1
2006年
文章用2XCTAB法、SDS法、一步法三种方法从含有大量多糖、酚类、醌类、萜等次生代谢产物的松科植物太白红杉中提取和纯化了基因组总DNA,并经0.6%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值比值对所提DNA的产率、质量和纯度作了鉴定,为太白红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张二芳阎桂琴杨红爱
关键词:太白红杉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沿海拔梯度的遗传分化被引量:61
2001年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陕西华山 ,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应用 RAPD技术 ,选取 8条引物对华山新麦草自然分布区的 3个山峪(种群 ) 1 1个样方 (亚居群 ) 79个华山新麦草个体的总 DNA进行随机扩增 ,共得到 65个RAPD位点。统计分析表明 ,在华山的 3个山峪 (居群 )中 ,黄埔峪 (居群 )与其它 2个山峪 (居群 )发生较显著的遗传分化 ;华山峪 6个亚居群的个体平均 RAPD位点数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6个亚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也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和低海拔亚居群间表现出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黄埔峪居群与华山峪居群和仙峪居群间、以及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与低海拔亚居群间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研究结果暗示海拔差异是导致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海拔差异造成的有限的基因流可能才是影响居群和亚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
赵利锋李珊潘莹阎桂琴赵桂仿
关键词:华山新麦草RAPD海拔梯度遗传分化自然居群
太白红杉DNA的提取与鉴定
2005年
本文用2XCTAB法、SDS法、一步法三种方法从含有大量多糖、酚类、醌类、萜等次生代谢产物的松科植物太白红杉中提取和纯化了基因组总DNA,并经0.6%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值比值对所提DNA 的产率、质量和纯度作了鉴定。为太白红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张二芳阎桂琴杨红爱
关键词:太白红杉分子生物学次生代谢产物
太白红杉总DNA的提取及鉴定被引量:14
2001年
用抗氧剂和螯合剂组合的方法 ,成功地从太白红杉的叶组织中提取和纯化了总 DNA,并对其产率、质量和纯度作了鉴定。用此方法能有效地去除酚类化合物、多糖、萜类化合物和未知化合物的干扰 ,为太白红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套迅速、经济和可靠的技术方案。
阎桂琴李珊王祎玲王戌梅赵桂仿
关键词:太白红杉总DNA抗氧剂螯合剂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山西运城盐湖卤虫核型初报被引量:15
1990年
本工作以山西运城盐湖卤虫前期无节幼体为材料,以整体压片法对卤虫核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城卤虫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条,可配成21对,分为四组。其核型为2n=42。核型公式为28m+4sm+10t。NF=74。最大的一对是两个长臂中部具有副缢痕的异型性染色体。
郭保庆高仁恒张志端阎桂琴杨绮青
关键词:卤虫染色体核型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52
2001年
选择太白红杉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太白山、长安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 4个地段 ,设计 1 8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作样方 2 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 ,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 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种间相遇指数。结果表明 ,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秦岭海拔 2 80 0~ 350 0 m的高海拔山地 ,群落组成种类约 85种 ,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 ,地面芽植物种类多、数量大 ,是该群落的优势层片。乔木层为太白红杉单优组成 ,平均高度约 8.6m;多样性指数 0 .2 0 7~ 0 .42 0 ;灌木层 H值为 1 .779~ 2 .363;草本层 H值最高 ,为 2 .1 2 2~ 3.0 2 5。
阎桂琴赵桂仿胡正海
关键词:太白红杉群落学特征区系物种多样性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被引量:13
1993年
用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计测了霍山东坡14个、西坡15个百米海拔段间的物种多样性(D)和生态优势度(C).分析结果表明:①海拔950~1750m时,随海拔增高D值增大,C值变小,1750m以上则相反.②东坡D值高于西坡,C值低于西坡,所有灌木层D值高于乔木层,C值低于乔木层.③地带性群落的D值大于非地带性群落,C值相反.实践证明.该两项反映群落组织特征和结构特点的综合定量指标及其计测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本区群落生态的实际.
阎桂琴毕润成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落叶阔叶林
庙台槭的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研究庙台槭 (AcermiaotaienseP.C.Tsoong)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样性。方法 选取 20条RAPD随机引物对 3个庙台槭居群的 39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得到一系列 0, 1数据,用Popgen32,AMOVA和SPSS9.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条引物共检测到 128个RAPD位点,庙台槭物种水平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53. 13%,居群水平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秦岭中段南坡居群 42. 90%,中段北坡居群 18. 75%,秦岭西段居群 32. 78%。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显示 3个居群的个体有以彼此为中心的聚集趋势。庙台槭居群间基因流大小仅为Nm=0. 703 6。结论 庙台槭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在居群水平上;庙台槭居群间已发生了强烈的遗传分化;庙台槭居群间的基因流很小,遗传漂变和随之而来的近交可能是刻划居群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李珊阎桂琴赵桂仿
关键词:保护遗传学RAPD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的排序被引量:1
1993年
运用主分量分析法对霍山东、西两坡的105个样方进行了排序。前3个主分量占总信息量的70%左右。降维效果良好。排序图中,样方间距离抽象地表达了群落间的生态学相关程度。据此将所作样方划分为若干群系,分析了群落随环境梯度变化的规律、预测了群落演替的趋向。从而证明PCA法在该区森林群落研究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毕润成阎桂琴
关键词:群落植物生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