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正海

作品数:363 被引量:3,480H指数:3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7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13篇生物学
  • 101篇农业科学
  • 7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8篇植物
  • 74篇发育
  • 34篇组织化学
  • 33篇超微
  • 33篇超微结构
  • 31篇细胞
  • 31篇解剖学
  • 30篇蜜腺
  • 28篇花蜜
  • 28篇花蜜腺
  • 28篇分泌
  • 27篇皂苷
  • 24篇芦荟
  • 23篇发育解剖
  • 22篇药用
  • 22篇营养器官
  • 20篇柴胡
  • 18篇学成
  • 18篇生物学
  • 18篇化学成分

机构

  • 355篇西北大学
  • 17篇河南师范大学
  • 13篇宁夏大学
  • 13篇青岛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植...
  • 10篇莱阳农学院
  • 9篇浙江师范大学
  • 9篇运城学院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吉首大学
  • 7篇新疆大学
  • 5篇贵州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湖州师范学院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常熟理工学院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363篇胡正海
  • 35篇蔡霞
  • 32篇刘文哲
  • 26篇李景原
  • 26篇谭玲玲
  • 26篇沈宗根
  • 20篇王太霞
  • 16篇吕洪飞
  • 15篇吴鸿
  • 15篇滕红梅
  • 14篇刘世彪
  • 14篇李金亭
  • 12篇曹玉芳
  • 12篇魏朔南
  • 11篇廖海民
  • 11篇初庆刚
  • 10篇郑国琦
  • 9篇邓彦斌
  • 9篇林如
  • 9篇祝建

传媒

  • 112篇西北植物学报
  • 43篇中草药
  • 2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1篇Acta B...
  • 9篇植物分类学报
  • 9篇武汉植物学研...
  • 7篇广西植物
  • 7篇分子细胞生物...
  • 6篇中国野生植物...
  • 5篇林业科学
  • 5篇实验生物学报
  • 5篇西北药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中国植物学会...
  • 4篇新疆大学学报...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8篇2010
  • 12篇2009
  • 30篇2008
  • 15篇2007
  • 12篇2006
  • 22篇2005
  • 14篇2004
  • 32篇2003
  • 19篇2002
  • 26篇2001
  • 14篇2000
  • 21篇1999
  • 15篇1998
3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2+)、pH在花粉及萌发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5年
花粉正常萌发并生长是精细胞顺利到达胚囊并实现受精作用的前提,因而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一个关键环节.花粉管生长涉及一系列过程,而花粉 或花粉管 内外的Ca2+和pH的变化与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比较详细地论述了Ca2+和pH在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分布特点、生理功能及分子机制.
盛仙永胡正海
关键词:CA^2+PH花粉花粉管萌发
太子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8年
太子参是华东地区主产的大宗药材之一,大面积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太子参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种子休眠、良种选育等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药用成分苷类、多糖类、氨基酸类、挥发性成分、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彭华胜刘文哲胡正海
关键词:太子参生物学指纹图谱
蜜腺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凋亡与泌蜜的关系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拟南芥花蜜腺发育过程中蜜腺组织细胞分化、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与蜜腺泌蜜的关系 ,为进一步探讨蜜腺泌蜜的机制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 应用高压冷冻和低温置换电镜技术 ,样品制成超薄切片 ,用H - 6 0 0型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 拟南芥花蜜腺发育过程中筛分子的分化为原蜜汁的运输提供了帮助 ,而蜜腺组织中深色细胞的分化及凋亡又为蜜汁的积累和运输提供了场所和通道。筛分子早期分化的超微结构与深色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十分相似 ,是否与二者都是执行输导功能有关 ,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蜜腺组织中这些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虽然不尽相同 ,但其作用却相类似并且与整个蜜腺的发育周期相协调 ,为原蜜汁的运输。
祝建胡正海
关键词:蜜腺分化细胞凋亡细胞泌蜜植物细胞
三种葫芦科植物花蜜腺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1997年
丝瓜、葫芦、据楼三种植物的雌、雄花蜜腺在形态、位置、结构和泌密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其雄花蜜腺都位于花托上,由花托表面的细胞发育而来。雌花蜜腺位于子房与花冠之间,由两者间的细胞发育而来。雌、雄花蜜腺均为淀粉型蜜腺,其中三种植物的雄花蜜腺分泌表皮上气孔器丰富、淀粉粒多,蜜汁主要以渗透方式泌至分泌表应经变态气孔泌出而三种植物的雌花蜜腺缺乏气孔器,淀粉粒相对少,其原变汁主要以渗透和胞吐相结合的方式泌至分泌表皮,经薄的角质层处泌出。
吉成均胡正海
关键词:丝瓜栝楼花蜜腺发育解剖
卵叶远志营养器官的结构及远志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测定被引量:8
2009年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卵叶远志各营养器官的结构、远志皂苷积累分布状态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卵叶远志的根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两部分,周皮发达,次生韧皮部较厚,韧皮薄壁细胞为其主要成分。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和纤维发达,导管分布密度较大。茎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在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具有一圈排列紧密的厚壁细胞,推测这圈厚壁细胞具有质外体屏障作用,可保护茎组织免受干旱的伤害。叶为异面叶。根茎的结构表现为旱生特点。组织化学显示远志皂苷在根中分布在次生韧皮部和栓内层;在茎中分布在表皮、皮层和次生韧皮部细胞中;在叶中则分布在叶肉组织和表皮中。根的次生韧皮部为皂苷积累储存的主要场所。高效液相测定结果显示营养器官中都有远志皂苷元的积累,根中的含量高,茎叶中含量较低,说明卵叶远志地上部分也有药用价值。根据不同发育时期根和茎叶中皂苷元的动态变化趋势,建议在5月份(花果期)进行卵叶远志的采收。
滕红梅房敏峰胡正海
关键词:营养器官远志皂苷组织化学
地椒花蜜腺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5
2000年
通过显微和亚显微观察对地椒(ThymusquinquecostatusCelak.)花蜜腺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地椒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盘上,属于盘状蜜腺,新鲜时呈绿色。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为一层细胞,表皮细胞角质膜较厚,表皮上分布着大量的气孔器,气孔器突出于表面;泌蜜组织细胞多层。花盘中央有维管束通向子房,在维管束和泌蜜组织之间有4~5层大型的薄壁细胞。蜜腺由花盘的表皮及其内侧相邻的细胞发育而来,在发育过程中,其细胞中的液泡和贮藏的淀粉、蛋白质都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原蜜由花盘维管束提供,经过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后,通过气孔排出体外。
辛华胡正海
关键词:地椒花蜜腺发育蜜源植物
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与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
药用植物能防病治病主要是该植物的药用部分中含有相应的药用化学成分。为此,系统研究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成分在植物体内的贮存结构、积累动态具有理论和生产实践意义。近年来,我们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技术相结合,先后研...
胡正海
文献传递
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豆杉组织培养物中紫杉醇的含量被引量:2
1999年
报道了以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豆杉组织培养物中的紫杉醇含量,并与原植物的HPLC图谱进行了对比。认为组培法可以富集原植物中紫杉醇和三尖杉酯碱,使其含量得以提高。以三氯甲烷∶甲醇=6∶4的提取方法及流动相为甲醇-乙晴-水(25∶24∶41)的条件,可准确、简便地测定组织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
孙胡正海成小飞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抗癌药
不同季节漆树树皮结构与漆酚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化存在密切相关。
魏朔南傅淑颖胡正海
关键词:漆树显微结构生漆漆酚
高压冷冻及低温替代技术制备的拟南芥花蜜腺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采用高压冷冻和低温替代技术对不同时期泌蜜前、泌蜜早期和泌蜜晚期的拟南齐(Arabidopsisthaliana L.)成熟花蜜腺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着重对小泡运输过程中是否与细胞质膜发生融合以及蜜腺组织中深色细胞与伴胞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拟南芥花中有一对较大的侧蜜腺以及2~4枚中蜜腺。中蜜腺位于2枚长雄蕊基部或它们之间,而侧蜜腺则位于两花瓣之间的短雄蕊附近。泌蜜前和泌蜜期,液泡的大小、高尔基体及内质网的数量、线粒体的分布以及质体内淀粉粒的大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高尔基小泡从细胞内运输至细胞外时,并没有发生与细胞质膜融合的过程,与经典的“胞吐”假说不同。深色细胞在泌蜜期大量出现与筛分子旁的伴胞明显不同,前者与蜜腺顶端的气孔器相连,形成“通道”从而使蜜汁从蜜腺排出。
祝建胡正海马丁.米勒
关键词:拟南芥蜜腺超微结构高压冷冻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