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血浆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血浆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同时检测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空腹血糖(FPC)、肌酐和血红蛋白等。并登记患者年龄、性别、患病年数。结果 患者血浆白蛋白越低,其HbAlc浓度越高。HbAlc浓度与血浆白蛋白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 单纯HbAlc水平不能全面反映血浆白蛋白不正常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这些患者的HbAlc浓度与糖尿病并发症进展程度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 孙蓉郭宝强王季猛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单纯2型糖尿病(DM)组76例,DN组81例,健康对照(NC)组60例。UNIQ-10柱提取全血基因组DNA。标本基因型的判断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Hardy-Weinberg平衡法检验各组基因频率的群体代表性。结果(1)DN组VEGF-460和+405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M组和NC组。(2)-460位点CC基因型DN患病率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405位点CC基因型DN患病率明显高于CG和GG基因型。(3)显示VEGF-460和+405基因多态性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N易感基因。(2)VEGF+405G/C基因多态性与DN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
- 郭宝强曹运长张秋菊郑薇王季猛
- 关键词:多态性糖尿病肾病
- 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的比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差异。【方法】将412名门诊患者按OGTT分为4组:糖尿病组(NDM,n=180),空腹血糖受损组(IFG,n=35),糖耐量异常组(IGT,n=46),糖耐量正常组(NGT,n=151)。测定血压、血脂(TG和HDL)、体质指数(BMI);应用胰岛素抵抗(HOMA-IR)及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进行测定。【结果】DM、IFG及IGT组均较NGT组IAI下降,HOMA-IR增高,DM组表现得尤为显著;而IFG组与IGT组比较,亦有显著的IAI下降及HOMA-IR增高(P<0.05)。【结论】不同糖耐量人群随着糖调节不同程度的受损HOMA-IR和IAI均有增幅变化,这两种指标可较准确的评估胰岛素敏感性。IFG与IGT人群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 孙蓉王季猛郭宝强
-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葡糖耐量试验
- 东莨菪碱与葛根素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2006年
- 目的:在应用维生素B12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东莨菪碱和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与单用维生素B12治疗比较。方法伴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99例,随机分为东莨菪碱和葛根素与维生素B12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维生素B12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采用丹麦DISA1500型肌电图仪监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MCV比较,P<0.01。结论东莨菪碱和葛根素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 郑薇郭宝强
- 关键词:葛根素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被引量:2
- 2006年
- 郭宝强王季猛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随机选取2005.4-2006.10期间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按照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糖尿病...
- 郭宝强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