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莹辉
- 作品数:65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从朱熹的“学记”文看其教育思想被引量:1
- 2021年
- 秉承儒家文道合一、以道为本的诗学观念,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其“学记”文中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具有鲜明理学特征的要求,并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理学教育体系。从教育角度看,其“学记”文不仅注重发表议论、阐明义理,还强调推行道德教化,并将教化付诸社会实践。因此,朱熹的“学记”文堪称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产物。鲜明的教育思想、浓郁的理学色彩和一定的实践意义是其“学记”文的显著特点。
- 韩黛安邓莹辉
- 关键词:理学教化教育思想
- 从董卓形象的塑造看《三国演义》的评价系统被引量:1
- 2004年
- 在东汉政坛上 ,董卓堪称是翻云覆雨 ,炙手可热的一代枭雄 ,而在《三国演义》中 ,他则被塑造成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物形象。由此可以见出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作者崇德尚智的价值取向、民族文化的优越意识和儒道合一的美学理想 。
- 邓莹辉
- 关键词:《三国演义》道德行为儒家文化
- 乐:理学美学的终极关怀被引量:2
- 2006年
-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 邓莹辉
- 关键词:理学美学天人合一终极关怀
- 论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 2008年
-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对教学进行研究,必须把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代文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必须对学什么和怎样学做出科学安排,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 邓莹辉
-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
- 宋代昭君诗主题嬗变的理学渊源被引量:1
- 2012年
- 王昭君是重要的诗歌题材,历代诗人在她身上赋予了极其丰富复杂的意义。相对于唐以前主要表现昭君的悲怨之情,宋代昭君诗在主题上有巨大的深化与突破,昭君成为作家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抒情载体,并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抒写寄托自己精忠报国的热忱,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愤,探求美好生命被毁灭的原由,而这种种变化与宋代理学的崇道德、重气节、尚思辨有着密切联系。经过理学的广泛渗透,昭君成为符合理学价值观、社会观和哲学观的人格典范。
- 邓莹辉
- 关键词:诗歌嬗变理学
- 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
- 两宋理学家在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关于文艺美学的思想与见解,成为中国儒家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些散落在大量哲学著作中的零星的、片断式的美学观点归拢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列,梳理出一条理学美学产生和发展...
- 邓莹辉
- 关键词:理学情性
- 文献传递
- 论晚宋“学者之诗”与“诗人之诗”的对立
- 2019年
- 中国古典诗歌自宋代开始明确分为二途: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从诗学观念看,宋代作家提倡有思想深度的“学人之诗”,而对专主情志的诗人之诗则颇多微词。尤其是南宋晚期,以江湖派为代表的“诗人之诗”和以道学家为主体的“学(儒)者之诗”形成尖锐对立,极大影响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走向,也导致了宋季诗歌的全面衰落。
- 邓莹辉田丽萍
- 关键词:晚宋诗人之诗义理
- 一枝独秀领风骚 推陈出新占鳌头——评王安石《明妃曲》及其唱和诗
- 2014年
- 从历史到文学,王昭君的形象在不断发生演变。在宋代以前的诗歌吟咏中,昭君以悲其远嫁、怨其不遇的"悲怨"形象占据诗坛主流,并渐渐凝定化。然而宋代王安石所作的《明妃曲》二首彻底颠覆了这一久已形成的传统,昭君形象从此发生了质变,从一个情绪化特征比较明显的"悲怨"形象转化为坦然接受远嫁、冷静面对人生变幻的"理性"形象。《明妃曲》一出,唱和之作迭起,当代文坛大家自摅胸臆,各擅文采,借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无论是原作,还是唱和之作,诗人们的理性思考深深印在诗篇之中,宋人尚"理"也随之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 邓莹辉邓艳华
- 关键词:昭君形象《明妃曲》
- 浅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渐悟历程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1
- 2017年
- 《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子哥到最终"悬崖撒手"遁迹空门是其自身不断成长的结果,他的渐悟历程大致可以用"听曲文悟禅机"、"梨香院悟情分"、"烧纸钱揆痴理"三个阶段性事件来概括。贾宝玉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痛苦与变故,逐渐在大观园内纷至沓来的灾难中体会到自己的一厢情愿与世事无常。贾宝玉在这样的一个幻灭过程中识破人生真谛,并在这种幻灭感中寂然回归,而这种回归正切合了道教的"梦幻"观和佛学的"色空"观。
- 黄丽娜邓莹辉
- 关键词:文化内涵
- 论宋人的“以奇为美”
- 2011年
- "以奇为美"是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重要问题。宋代文学由于强调文以载道、经世致用,追求朴素自然的文风,并不十分提倡"以奇为美",但这一审美风尚如潜水暗流,始终文脉不断。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既丰富了宋代文学的美学风格,同时也带来过分求奇尚险的弊端。
- 邓莹辉
- 关键词: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