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良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粥样硬化性心...
  • 3篇梗死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动脉造影
  • 2篇造影
  • 2篇冠状动脉狭窄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邓良
  • 5篇马文林
  • 4篇蒋金法
  • 2篇赵翠梅
  • 1篇宋浩明
  • 1篇邓兵
  • 1篇刘孙夷
  • 1篇张维桢
  • 1篇方宏
  • 1篇许嘉鸿
  • 1篇钱琦
  • 1篇于璐
  • 1篇杨凡
  • 1篇刘学波

传媒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5岁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一例
2007年
方宏蒋金法邓良
关键词:心肌梗死症状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合并心源性休克2例被引量:1
2005年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左主干病变的临床预后极差,虽然大多数患者在造影后无任何心肌缺血表现,但有症状的患者预后十分凶险.急性左主干病变综合征的患者,不管是急诊搭桥或是急诊PCI,其死亡率均很高.特别是因严重左主干病变所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24 h内的死亡率最高约为80%[1].
钱琦邓良蒋金法
关键词:冠状动脉左主干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21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对照组21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所有患者测定血CRP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罪犯血管病变斑块形态按照Ambrose分型分为Ⅰ-Ⅲ型,并与血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NSTEMI组和UAP组患者血CRP水平高于SAP组;(2)血CRP水平与冠状动脉Ambrose斑块形态分型有关,尤其是Ⅱ型不稳定斑块者明显增高,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无关。结论ACS组患者血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指标。血CRP水平也可以作为评判ACS预后的指标。
张维桢邓良蒋金法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不稳定斑块
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对冠脉内注射小剂量乌拉地尔对防治靶血管开通后的无复流现象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行急诊介入治疗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为乌拉地尔组(术中加用乌拉地尔冠脉内注射)和对照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肌灌注分级和无复流的发生率。结果乌拉地尔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Blush分级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vs29.2%)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小剂量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有一定防治作用。
邓良蒋金法邓兵宋浩明
关键词:无复流急性心肌梗死乌拉地尔
探讨脑钠肽指导的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赵翠梅邓良马文林潘江其许嘉鸿刘学波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AI)对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就诊的610例冠心病疑似患者,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AI,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AI判断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I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但两者相关性较低(r=0.202)。AI对于冠状动脉50%狭窄、70%狭窄的OR值分别是1.66和1.99,其预测CAG阳性和介入指征的最佳界值分别为4.55和4.99;AI预测CAG阳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560,预测有介入指征的AUC为0.597。结论:AI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有限。
石炜祺潘江其马文林刘晓利邓良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冠状动脉造影
重度低钾血症致心肌标志物升高1例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1临床资料
刘孙夷马文林邓良
关键词:低钾血症心肌标志物
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在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石炜祺潘江其邓良刘晓利马文林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造影
白细胞介素1β和核因子κB相关免疫通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抑郁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抑郁患者的免疫功能,探索疾病之间的免疫学关系。方法:连续收集173例CAD患者,运用患者健康量表-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已确诊的CAD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评估。根据PHQ-9评分将患者分为情绪正常组(0≤PHQ-9评分<5)、轻度抑郁组(5≤PHQ-9评分<10分)、中度抑郁组(10≤PHQ-9评分≤14分)、中重度及重度抑郁组(15≤PHQ-9评分≤27),同期检测所有入组者免疫功能指标。将不同程度抑郁患者血清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CAD伴中重度以上抑郁患者的IL-1β血清水平[11.73(9.40,17.46)ng/L]显著高于轻度抑郁[8.97(6.07,11.28)ng/L]及情绪正常患者[8.14(6.17,9.80)ng/L],P<0.05。CAD伴中重度抑郁患者的血清可激活HUVEC细胞,且其IL-1β、NF-κB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炎性免疫机制可能为CAD与伴发抑郁之间的内在联系之一,IL-1β、NF-κB相关免疫通路可能为核心机制。
潘江其于璐唐鲜娥马文林石炜祺邓良赵翠梅杨凡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抑郁白细胞介素-1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