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瑞玲

作品数:70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实蝇
  • 16篇麻疯树
  • 15篇小实蝇
  • 15篇桔小实蝇
  • 6篇松毛虫
  • 6篇昆虫
  • 6篇挥发性
  • 5篇学成
  • 5篇质谱
  • 5篇饲养
  • 5篇化学成分
  • 5篇挥发性物质
  • 4篇养虫
  • 4篇植物
  • 4篇色谱
  • 4篇树皮
  • 4篇饲养方法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 4篇气相色谱-质...

机构

  • 65篇云南省林业科...
  • 15篇西南林业大学
  • 9篇云南省森林植...
  • 8篇国家林业局
  • 6篇云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林学院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云南省林业和...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保山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思茅地区林业...

作者

  • 70篇袁瑞玲
  • 45篇陈鹏
  • 30篇王艺璇
  • 29篇冯丹
  • 27篇杜春花
  • 25篇郎南军
  • 24篇向振勇
  • 22篇郑科
  • 15篇孔继君
  • 12篇和丽萍
  • 10篇彭明俊
  • 9篇杨珊
  • 8篇槐可跃
  • 6篇马惠芬
  • 6篇蔡芳
  • 5篇余珍
  • 5篇叶辉
  • 5篇吴涛
  • 4篇杨文忠
  • 4篇郑传伟

传媒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西部林业科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桔小实蝇冬季饲养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桔小实蝇在南方地区一年可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据报道在大多发生区无明显越冬现象,但其种群数量在冬季明显减少。实验室饲养种群也是如此,几乎所有冬季室内饲养种群仅能解决保种问题,这给开展桔小实蝇的研究工作带来不便。根据桔小实蝇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控制养虫室环境和调整饲养方法来实现桔小实蝇的冬季实验种群建立和维持,解决冬季种群仅能保种而不能开展其他实验的问题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文章中饲养方法冬季饲养桔小实蝇,每头雌虫平均产卵量为878~946粒,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3.85%,幼虫的平均化蛹率为89.09%,蛹的平均羽化率为88.85%;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分别为卵期2~3 d,幼虫期8~14 d,预蛹期+蛹期11~14 d,产卵前期8~11 d。本研究为桔小实蝇冬季饲养提供了新的方法,保障了冬季实验种群的数量及冬季实验材料的供给。
郑传伟袁瑞玲袁瑞玲冯丹王艺璇和秋菊
关键词:桔小实蝇冬季饲养发育
桔小实蝇产卵引诱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桔小实蝇产卵引诱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空心半球通过螺纹连接而成,外观呈浅黄绿色,上面均匀分布若干个产卵小孔;上部空心半球顶部开有圆孔,圆孔内贯穿有一根细杆,细杆粗细程度和上半球圆孔大...
王晓渭陈鹏袁瑞玲杜春花王艺璇杨珊
文献传递
切梢小蠹伴生菌分离培养及其种类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究切梢小蠹伴生菌的种类,在10个不同的地点采集树干内的切梢小蠹成虫及其坑道蓝变组织样品,采用MEA培养基对伴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切梢小蠹的伴生菌子实体和菌落形态各异,分属Ophiostoma和Leptogramphium。虫种上,云南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松芽小蠹的伴生菌多为Ophiostoma spp.,而华山松切梢小蠹伴生菌多为Leptogramphium spp.;寄主上,云南松和思茅松上的切梢小蠹伴生菌多为Ophiostoma spp.;而华山松上的小蠹虫伴生菌为Leptogramphium spp.。研究结果为揭示切梢小蠹的危害机理提供了基础信息。
王晓渭袁瑞玲余俊旭李巧陈鹏
关键词:切梢小蠹伴生菌寄主植物多样性
4种切梢小蠹携带伴生菌的带菌率差异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为了弄清中国云南4种切梢小蠹伴生菌的携带率差异,了解伴生菌在蠹害过程中的互作关系。[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法和野外调查法,检测松树韧质部是否蓝变,判断切梢小蠹带菌情况,统计分析小蠹试验材料的带菌率。[结果]云南切梢小蠹成虫带菌率(80%)明显高于横坑切梢小蠹(63%)、松芽小蠹(53%)、华山松切梢小蠹(56%)。切梢小蠹幼虫的带菌率最高(90%),其次是蛹的带菌率(78%),新成虫的带菌率最低(58%)。切梢小蠹头(33%)、足(30%)、翅(32%)3个重要器官带菌率差异不明显。林间调查表明,切梢小蠹伴生菌提高了小蠹蛀干繁殖的成功率。[结论]首次报道了中国云南4种切梢小蠹伴生菌的带菌特性及其差异,研究结果为揭示云南省切梢小蠹成灾机制及探索切梢小蠹有效防控新途径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王艺璇王晓渭陈鹏陈鹏冯丹袁瑞玲叶辉冯丹吕军
关键词:切梢小蠹带菌率
麻疯树枝条扦插生长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被引量:11
2010年
为了研究麻疯树枝条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内PPO(多酚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的变化,采集4类无性系插条进行大田扦插,在扦插成活过程中分期采集不同插条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麻疯树枝条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内PPO活性在扦插初期有一个下降过程,随后逐步上升;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增高,而后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插条不同段酶活性存在不同分区应激反应差异;同种插条PPO活性的增加能促进根形成和生长发育。各类插条间POD活性的差异比较明显,生长于恶劣环境、树龄较大的插条的POD活性较高,而生长环境好、树龄较小的插条的POD活性相对较低。
郑科郎南军曹福亮向振勇袁瑞玲
关键词:扦插无性系插条
云南省小桐子柄细蛾危险性分析评估
2012年
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对小桐子柄细蛾在云南省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桐子柄细蛾危险性R值为1.22,认为其在云南省属于轻度危险性的森林有害生物。
陈鹏袁瑞玲郎南军向振勇郑科蔡芳杜春花
一种桔小实蝇多虫态养虫箱及其饲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养殖设备,特别是一种桔小实蝇多虫态养虫箱及其养殖方法,养虫箱箱体顶侧、底侧以及后侧采用不锈钢纱网,左右两侧采用玻璃板;玻璃板上部设置通孔,箱体内设置贯穿玻璃板的喂料管,喂料管上方开口,喂料管一端设置直径...
陈鹏郑传伟王艺璇袁瑞玲冯丹杜春花周益锋叶辉杨珊王晓渭陈敏
麻疯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综述了近年来麻疯树组培快繁技术中不同外植体、激素、其他添加物及培养条件对麻疯树愈伤组织的诱导、芽的分化与增殖的影响,以及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建议。
袁瑞玲郎南军陈芳吴涛孔继君
关键词:麻疯树组培快繁
不同供氮水平对膏桐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以膏桐1 a生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的方法进行砂培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氮素供应水平(N1、N2、N3、N4、N5、N6、N7、N8分别为0、24、48、71、107、142、284、568 mg.L-1)对膏桐苗高、地径生长及苗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膏桐幼苗对氮的供应水平反应敏感,且膏桐幼苗对供氮的适应范围较宽,不同处理之间苗高差异达显著水平。N2~N8处理苗高净增量分别为对照(N1)的119%、147%、170%、189%、202%、234%和218%。当氮供应水平降低(N4~N2)或缺氮(N1)时,幼苗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比率增加,缺氮处理(N1)为N7的1.67倍;净增生物量分配给根系的比例也明显增大,缺氮时为51%。
彭明俊郎南军吴涛和丽萍郑科向正勇孔继君袁瑞玲
关键词:膏桐氮素营养生物量
伸缩式胡蜂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式胡蜂养殖装置,该装置由筑巢箱和支撑杆组成,筑巢箱顶板与外侧板连接,外侧板内设置内侧板;外侧板底部和内侧板顶部通过防雨布连接,防雨布的长度与外侧板的长度相等,内侧板与底板连接;内侧板顶部等距离设置磁...
陈鹏杜春花袁瑞玲冯丹王艺璇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