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贺波

作品数:119 被引量:43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5篇头痛
  • 31篇偏头痛
  • 26篇血管
  • 20篇缺血
  • 15篇脑梗
  • 15篇梗死
  • 15篇痴呆
  • 14篇脑梗死
  • 13篇血性
  • 13篇细胞
  • 12篇血管性痴呆
  • 10篇卒中
  • 10篇小鼠
  • 10篇海马
  • 9篇血管病
  • 9篇白质
  • 8篇慢性
  • 7篇急性
  • 6篇脑缺血
  • 6篇基因

机构

  • 109篇河北省人民医...
  • 30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河北北方学院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新南威尔士大...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19篇王贺波
  • 44篇吕佩源
  • 25篇郭宗成
  • 24篇靳玮
  • 20篇张和振
  • 16篇王天俊
  • 12篇李玲
  • 12篇董艳红
  • 12篇何伟亮
  • 10篇王建华
  • 9篇刘昌林
  • 7篇赵宝华
  • 7篇高雅然
  • 7篇尹昱
  • 6篇孙占用
  • 6篇梁翠萍
  • 6篇于生元
  • 6篇李俐涛
  • 5篇张晓玲
  • 5篇赵大卫

传媒

  • 14篇脑与神经疾病...
  • 11篇中国疼痛医学...
  • 9篇中华疼痛学杂...
  • 6篇中国全科医学
  • 5篇河北医药
  • 5篇疑难病杂志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药房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7篇2023
  • 12篇2022
  • 7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共病及认知功能损害
<正>目的:探讨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共病情况及其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头痛门诊连续就诊的女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系统检查及头痛问卷调查。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王贺波菅彭辉郭宗成王永彬吕佩源
文献传递
伴面肌受累、尿失禁的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LS-TIA)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一种少见发作形式,1962年由Fisher等首先报道,通常表现为发作性肢体不自主运动,常累及一侧肢体或单肢,不伴意识障碍、强直阵挛、大小便失禁、面肌受累[1],易误诊为局灶性癫痫发作、癔病或锥体外系疾病。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1例诊断明确、治疗有效的伴有面肌受累、尿失禁的LS-TIA患者,报道如下。
高雅然杨乐医李俐涛王贺波
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性痴呆小鼠不同时间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25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V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多奈哌齐治疗组。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表现及盐酸多奈哌齐对其的影响。结果术后4周时,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明显劣于假手术组小鼠(P<0.05),病理改变较假手术组严重,这一变化持续至术后8周仍未恢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在术后4周和8周时,其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病理表现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持续进行性损害,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盐酸多奈哌齐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VD小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吕佩源王天俊王贺波尹昱梁翠萍靳玮郭宗成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海马小鼠盐酸多奈哌齐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断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同时给予尾部放血的方法,制备VD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及丁基苯酞治疗组,应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ICAM-1表达水平。结果 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1),给予丁基苯酞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海马CA1区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通过减少ICAM-1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抑制VD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VD小鼠的脑损伤程度,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蔡耘齐亚超王贺波肖向建靳玮郭宗成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丁基苯酞
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年鉴(2021.7-2022.6)
2022年
近1年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又有一些新进展,本文就过敏介导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外周血清标志物以及药物和/或非药物治疗研究的新动态作一介绍。
高雅然王贺波
关键词:偏头痛血清标志物重复经颅磁刺激阿米替林利多卡因
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病变(WMLs)特征,并探讨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轻中度AD患者56例,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40例(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既往病史,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分并行常规头颅磁共振(MRI)扫描。应用改良Fazekas半定量评分法及半自动定量方法测定FLAIR序列上侧脑室周围WMLs(PVWMLs)和深部WMLs(DWMLs)评分,以及总WMLs(VWMLs)体积,并分析其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试验(DCT)及ADAS-Cog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AD患者VWMLs、PVWMLs、DWM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控制年龄后上述结果无变化。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年龄与VWMLs无相关性;伴有或不伴高血压病史AD患者VWM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WMLs及DWM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年龄变量后,AD患者VWMLs与MMSE呈显著负相关,与ADAS-Cog呈显著正相关,与画钟试验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D患者白质病变,PVWMLs、DWMLs均较正常同龄人明显;高血压是VWMLs的危险因素,血管性危险因素可能与AD的发病有关;WMLs可能影响AD患者的全面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
王建华冯荣芳李志立赵景茹孙占用王天俊王贺波吕佩源黄越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成像白质病变
DMD/BMD缺失基因的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变化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检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基因缺失及其表达产物———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9对引物多重PCR技术对42例DMD/BM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5例DMD,2例BMD肌细胞膜上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的表达观察分析,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共发现21例外显子缺失,缺失片段长度各异,其中16例(76.2%)累及中央缺失热区,5例(23.8%)位于5′端缺失热区,尤以48号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5例DMD患者胞膜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染色阴性,其中1例未检出基因缺失,但抗肌营养不良蛋白无表达。2例BMD患者染色弱阳性,可见间断斑片状荧光带。结论:DMD/BMD病情轻重可能与基因缺失的数量和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是与外显子的缺失类型有密切关系;基因的表达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造成DMD/BMD表型的病理基础,其临床后果不仅取决于缺失程度,还取决于缺失区域的功能意义。
董艳红吕佩源魏慈王贺波赵宝华
关键词:DMDBMD基因外显子免疫荧光技术
女性无先兆偏头痛的的临床表现及焦虑抑郁共病情况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女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临床表现、焦虑抑郁共病情况。方法女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24例。分为单纯月经性无先兆偏头痛(PMMO组)49例,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O组)87例,非月经性偏头痛组(NMMO组)88例。进行头痛问卷调查、头痛评估,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 PMMO组患者头痛频率明显低于MRMO组、NMMO组(P<0.05);PMMO和MRMO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高于NMMO组(P<0.05),但在PMMO组和MRMO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MO组和MRMO组共患焦虑和或抑郁者明显高于NMMO组(P<0.05)。结论 52.57%女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其中MRMO的焦虑和或抑郁发生率最高;推测女性无先兆偏头痛共患焦虑抑郁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月经)和头痛频率增加有关。
菅鹏辉王贺波
关键词:女性偏头痛月经雌激素焦虑抑郁
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共病及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共病情况及其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头痛门诊连续就诊的女性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系统检查及头痛问卷调查.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24...
王贺波菅彭辉郭宗成王永彬吕佩源
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1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认知正常(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和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al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组;记录患者LI的病灶数量和部位,分析两者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VCI组LI病灶总数和脑白质病变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额区和基底核区LI病灶数量均较NCI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病灶数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脑白质病变的影响后,LI部位能解释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得分的37.6%(P<0.001),明显高于LI病灶总数的作用,其中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顶枕区、颞区和幕下区LI数量与ADAS-Cog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LI的数量和部位均与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有关,LI部位在SIVD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比LI数量更大。额区和基底核区LI数量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呈正相关,为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指标。
吴士文王贺波刘若卓靳玮齐亚超于生元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