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影
-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吴建富曾研华潘晓华石庆华李涛王苏影
- 文献传递
- 稻草全量还田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草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收割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江西水稻机械化收割率约70%,水稻机械化收割为稻草还田提供了现实基础。但是,早稻稻草还田若田间水肥管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季晚...
- 吴建富曾研华潘晓华石庆华李涛王苏影
- 文献传递
- 施磷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1年
- 以双季早、晚稻超高产品种陆两优996和淦鑫688为材料,以金优402和汕优10号为对照,研究了施磷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早稻的增产效应大于晚稻,陆两优996和淦鑫688的适宜施磷(P2O5)量为30 kg/hm2,而对照品种的适宜施磷量为60 kg/hm2。施磷对早稻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增加有效穗数,而对晚稻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增加每穗粒数。施磷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对整精米率和垩白的影响在品种间和季别间存在差异。施磷显著增加稻壳和糙米中的植酸含量,其中,晚稻糙米植酸含量的增加程度大于早稻,但糙米中植酸含量在不同施磷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 王苏影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
- 关键词:水稻磷肥植酸
- 稻草全量还田下灌溉方式对稻草腐解、土壤微生物及养分渗漏的影响
- 本文采用尼龙网袋法,经过连续两年双季稻稻草腐解试验,研究了灌溉方式对稻草腐解、土壤微生物以及渗漏水养分影响。试验设稻草全量还田+淹灌(FI)、稻草全量还田+间歇灌溉(WI)、稻草不还田+间歇灌溉(CK)3个处理。结果表明...
- 王苏影潘晓华才硕吴建富时红程春明熊清云
- 关键词:淹灌间歇灌溉
- 文献传递
- 稻草全量还田下灌溉方式对稻草腐解、土壤微生物及养分渗漏的影响
- 本文采用尼龙网袋法,经过连续两年双季稻稻草腐解试验,研究了灌溉方式对稻草腐解、土壤微生物以及渗漏水养分影响.试验设稻草全量还田+淹灌(FI)、稻草全量还田+间歇灌溉(WI)、稻草不还田+间歇灌溉(CK)3个处理.结果 表...
- 王苏影潘晓华才硕吴建富时红程春明熊清云
- 关键词:淹灌间歇灌溉
- 稻草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探明稻草全量还田对抛栽双季稻生长的影响,以淦鑫203、陆两优996和淦鑫688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稻草全量还田不施化肥(SF0)、稻草不还田不施化肥(S0F0)、稻草全量还田施用化肥(SF)和稻草不还田施用化肥(S0F)4个处理对抛栽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稻草全量还田较不还田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和有效穗。相同稻草还田条件下,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能显著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和产量。稻草全量还田,淦鑫203、陆两优996、五丰优T025和淦鑫688产量增幅分别为131.10%、109.52%、65.66%和56.69%;稻草不还田,产量增幅分别为135.93%、111.02%、72.72%和66.53%。相同施肥条件下,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颖花分化数及退化率均是稻草全量还田大于不还田处理。一次枝梗现存数、二次枝梗现存数、颖花现存数与每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水稻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稻草全量还田以及施肥能够提高稻谷的加工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 王苏影吴建富吴建富黄山谭雪明谭雪明石庆华
- 关键词:稻草全量还田水稻稻米品质
- 磷肥运筹对双季早、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以双季早、晚稻超高产品种陆两优996和淦鑫688为材料,以金优402和汕优10号为对照,研究了施磷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非超高产品种的增产效应大于超高产品种,对早稻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增加有效穗数,而对晚稻主要是增加每穗粒数。施磷增加早稻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但降低晚稻的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施磷显著增加稻壳和糙米中的植酸含量。等量施磷时,移栽前施磷处理的稻壳中植酸含量高于播种前施磷处理,而稻米中的植酸含量则相反;幼穗分化期施磷降低稻壳中的植酸含量,而增加糙米中的植酸含量。
- 王苏影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
- 关键词:双季水稻磷肥稻米品质植酸含量
-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48
- 2013年
-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稻草切碎全量还田+化肥(SNPK)和稻草全部烧灰还田+化肥(SINPK)4个处理,研究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碳素形态、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1年两年四季的水稻平均产量SNPK与SINPK处理基本持平,但均显著高于NPK处理,增幅为5.7%~7.3%.与NPK和SINPK相比,SNPK能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增幅在3.8%~8.8%.与单施化肥和稻草烧灰还田相比,SNPK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总有机碳、活性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1.8%~2.0%、5.9%~6.5%、16.0%~41.6%和7.3%~7.8%.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早、晚稻产量呈显著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80.SNPK能显著提高翌年早稻产量及土壤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
- 吴建富曾研华潘晓华石庆华李涛王苏影
- 关键词:双季稻碳库管理指数
- 磷肥对双季超级早、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王苏影
- 关键词:磷肥稻米品质
- 稻草切碎全量还田抛秧栽培双季稻立苗和生长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8年
- 为实现机械化稻草切碎全量还田条件下抛栽水稻的快速立苗,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设稻草全量还田和稻草不还田)以及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秧龄(早稻设25、30 d,晚稻设20、25、30 d)、抛栽方式(设点抛和人工撒抛)、耕作方式(设机械深耕和机械旋耕)对早、晚稻抛栽立苗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稻草全量还田不利于晚稻立苗及根系生长,但对早稻影响较小;晚稻稻草全量还田的秧苗立苗时间比稻草不还田至少延长2 d;抛栽2 d后单株根质量大于稻草不还田;抛栽4 d后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水稻叶面积、黄叶比低于稻草不还田处理。相同耕作与抛栽方式下,秧龄越短水稻立苗和根系生长越快,早稻30 d秧龄秧苗立苗时间比25 d至少长2 d;晚稻30 d秧苗立苗时间比20 d秧苗至少长3 d,比25 d秧苗至少长1 d。相同耕作方式及秧龄条件下,早、晚稻点抛后的立苗角度、立苗比例均大于撒抛,且早稻点抛立苗时间比撒抛至少缩短2 d,晚稻至少缩短1 d。相同抛栽方式及秧龄条件下,晚稻深耕立苗时间比旋耕短、根系数量比旋耕多;早、晚稻深耕秧苗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旋耕。生产上,在稻草全量还田时,早稻秧龄宜为25 d,晚稻秧龄宜为20~25 d,采用点抛及深耕的方式有利于抛栽稻立苗及生长。
- 王苏影吴建富吴建富潘晓华黄山曾勇军谭雪明
- 关键词:栽培稻草全量还田双季稻抛秧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