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庆华
- 作品数:466 被引量:3,745H指数:34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硝酸还原酶磷酸化位点S532定向突变增强水稻幼苗的耐冷性
- 【研究背景】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是植物体内同化硝态氮的关键酶,其活性受翻译后磷酸化修饰调控,由光向暗NR活性迅速降低,减少了植株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因此,研究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磷酸...
- 韩瑞才徐志荣何汛锋石庆华吴自明
- 关键词:水稻硝酸还原酶磷酸化低温胁迫
- 文献传递
- 氮肥追施方法和追用时期对超级早稻株型及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以陆两优996和淦鑫203为材料,研究了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不同氮肥追施方法和追用时期对双季超级早稻的株型特征及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移栽后5 d一次性追施氮肥相比,分次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植株上部三节间的长度,促进壮秆形成和塑造理想株型,延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并促进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的提高,提高产量。在移栽后5 d施用20%分蘖氮肥的基础上,在倒二叶期追施30%的穗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茎叶配置,提高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穗肥追施过早易使上部三片叶过长、叶片开张角过大,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下降,后期物质生产量降低,产量降低;穗肥追施过晚不利于前期获得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和较高的物质生产量。
- 曾勇军吕伟生潘晓华朱德峰谭雪明黄山商庆银石庆华
- 关键词:氮超级早稻株型
- 无公害施肥对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以水稻品种F-2000为材料,进行了施用不同肥料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提高产量的技术的研究。在每公顷施氮195 kg、一次性全层施肥的同一条件下,设尿素、氮磷钾复合肥、BB硅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尿素、畜粪等6种肥料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尿素和氮磷钾复合肥相比,BB硅肥、畜粪的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与不施肥无显著差异。与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尿素和对照相比,施用畜粪和氮磷钾复合肥处理的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所有施肥处理产量均有较大提高。
- 李保同石庆华方加海
- 关键词:无公害施肥水稻病虫草害影响因素
- 氮肥运筹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6个生育期不同的晚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品种对不同氮肥运筹比例的响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在基蘖肥∶穗肥为7∶3时的产量高于6∶4时的产量,而中、迟熟品种中既有在7∶3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也有在6∶4时表现为产量较高的品种。而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不同生育期晚稻品种间的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与品种熟期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 陈爱忠潘晓华吴建富石庆华杨上勤
- 关键词:晚稻施氮比例氮素利用率
- 高温胁迫下早稻不同品种秧苗根系的生理差异研究
- 高温胁迫和常温下,对比研究早稻不同耐热品种秧苗根系生理差异。结果表明:耐热品种与热敏感品种受高温胁迫时,根系生理差异明显。高温胁迫期间,耐热品种农大228的秧苗根系POD、CAT、SOD、ATPase活性均提高,082除...
- 石庆华李木英许锦彪胡志红谭雪明
- 关键词:早稻秧苗高温胁迫根系生理差异
- 文献传递
- 一种水稻有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有机复混肥,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水稻有机复混肥主要由40%~48%的有机物料和52%~60%的无机物料组成;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有机物料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猪粪59%~71%、鸡粪3%~7%、草炭4%~...
- 吴建富舒邓群吴华东谢国强石庆华黄英金谈永泉
- 文献传递
- 中优752的产量形成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为探讨籼型杂交中稻中优752的高产形成规律,设计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施氮时期和不同密度处理,以创造不同的群体。研究表明:(1)中优752的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2)产量与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生产、氮磷钾的吸收量、颖花伤流量、库源增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早发度、粒叶比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值、剑叶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 潘晓华田智慧石庆华
- 关键词:杂交水稻中优752
-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被引量:20
- 2011年
- 笔者从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内涵、特征、原理、模式、技术等6个方面,对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进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1)高效生态农业是1991年在国内首先提出;(2)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强调"高效"、"生态"、"结合";(3)高效生态农业具有生物多、环境佳、结构良、功能强、质量优、效益高、低排放、可持续的特征;(4)高效生态农业增产增效的原理在于充分用地、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共生互补、生态减灾、循环利用;(5)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有立体利用型、生物共生型、多业结合型、产业延伸型、科技带动型、环境整治型、资源再生型、休闲观光型;(6)高效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有资源节约技术、水肥调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综合利用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结构调整技术、能源开发技术、流域治理技术、现代高新技术。
- 黄国勤赵其国龚绍林石庆华
-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 施氮量和栽插苗数对江西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 为探明施氮量和栽插苗数对江西双季早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组合对江西双季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双季早稻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 段里成陈立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方家海吴自明
- 关键词:施氮量氮肥利用
- 氮肥运筹对南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8
- 2018年
- 【目的】近年来"籼改粳"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品质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何种氮肥运筹能使籼粳杂交稻在晚稻季中同步达到高产和优质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2016—2017年,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晚稻材料,在总纯氮量255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蘖穗肥比分别为6∶2∶2 (A)、4∶2∶4 (B)、2∶2∶6 (C)三种氮肥运筹的比例(穗肥于倒3叶期一次性施用),并在基肥和分蘖肥分别占总施氮量40%和20%下,设置穗肥于倒4叶、倒2叶期两次均施(B_1)和基蘖穗粒肥比为4∶2∶2∶2 (B_2)。收获后,调查分析了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结果】与B处理相比,A和C处理产量分别降低1.9%~4.8%和4.9%~16.8%,而B_1和B_2处理产量分别增加1.2%~3.2%和3.8%~12.5%。B、B_1和B_2处理总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A和C处理(P <0.05),特别是在抽穗–成熟期阶段干物质量的积累优势突出,而B1处理高效叶及有效叶的叶面积指数大和B_2处理灌浆结实期剑叶SPAD值高分别是二者在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的主要原因。随着基肥比例的降低,加工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优,但外观品质和RVA谱变劣。此外,同一基蘖肥施用比例下,稻米加工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表现为B_2 B> B_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基蘖穗粒肥比为4∶2∶2∶2的氮肥运筹晚粳稻产量表现最好,采用基蘖穗肥比为4∶2∶4时可兼顾水稻高产和优质,其中穗肥二次均施的氮肥运筹表现优于穗肥一次施用。
- 成臣曾勇军王祺谭雪明商庆银曾研华石庆华金霄
- 关键词:氮肥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