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奔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固定术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术
  • 2篇骨折内固定
  • 2篇骨折内固定术
  • 1篇药物预防
  • 1篇植入
  • 1篇植入物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疗效
  • 1篇撕脱
  • 1篇撕脱性
  • 1篇撕脱性骨折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髓外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转子间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5篇王奔
  • 4篇葛振新
  • 3篇张银光
  • 3篇贾健
  • 3篇张东正
  • 2篇刘兆杰
  • 1篇杨国跃
  • 1篇宫先斌
  • 1篇田维
  • 1篇舒衡生
  • 1篇石博文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患者12例,采用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疗效为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者髂部无疼痛,无畸形,行走正常,缝匠肌肌力恢复正常。结论星状钢板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疗效确切,无明显并发症。
石博文葛振新王奔宫先斌舒衡生
关键词: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影响Tile C型骨盆损伤髂腰固定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Tile C型骨盆损伤髂腰固定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Tile C型骨盆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7~66岁,平均37岁。Tile分型:C1型27例,C2型20例,C3型13例。术前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SS)评分12~66分,平均29.4分;伤后至手术时间2~25 d,平均8.1 d。均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合并伤、手术时机、功能锻炼时间、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复位质量、骶神经损伤程度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 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切口感染、损伤12例,经清创、换药后痊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型骶神经损害15例,行骶神经减压6例,保守治疗9例,病情缓解;髂后上棘处Schanz钉钉尾过度突出10例,局部疼痛不适3例,取出内固定物后缓解;骶髂关节植骨不融合1例,给予加压植骨,植骨融合;横连杆断裂5例,对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4例行滤网植入术,2例保守治疗。患者骨盆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9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获优31例、良2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7%。Majeed评分为58~100分,平均86分;获优28例、良12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6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后并发症与术后疗效无明显相关;尽早手术治疗(10 d内)、早期功能锻炼(7 d以内)、复位质量越好、骶神经损伤程度越轻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术前合并损伤、骨盆损伤越重,术后疗效越差。结论手术时机、术前合并伤、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骶神经损伤程度、功能锻炼时间均是影响Tile C型骨盆损伤髂腰固定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葛振新王奔张东正刘兆杰张银光贾健
关键词:骨盆损伤脊柱内固定系统骨折内固定术
药物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脆性骨折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常见抗骨质疏松药物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脆性骨折预防中的疗效。   资料和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
王奔
关键词:抗骨质疏松药物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
应用髂腰固定术治疗垂直不稳Denis Ⅱ或Ⅲ型骶骨骨折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采用髂腰固定术,应用SYNTHES的USS脊柱固定器械,椎体区用万象椎弓根螺钉,髂骨区用Shantz钉,对15例垂直不稳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5例患者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据Mears等的影像学评价标准,骨折解剖复位9例、满意4例、不满意2例。据Gobbons等的神经功能评分,术前平均评分是3.4分,术后平均评分是1.3分。据Majeed等的疗效评价标准,术后的疗效为优12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主要并发症为:切口深部感染1例,髂后上棘处schantz钉尾过度突出2例,一侧连接棒断裂1例。结论: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骶骨Denis Ⅱ,Ⅲ区骨折,特别是双侧骨折且术中需行骨折区复位时,应用髂腰固定术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张东正葛振新王奔张银光贾健
关键词:骶骨骨折
髓内与髓外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12.0和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4.00,95%CI:1.80-8.86,P<0.01)、术后股骨骨折(RR=3.57,95%CI:1.68-7.60,P<0.01)、内固定切出(RR=1.61,95%CI:1.02-2.52,P=0.04)、再骨折风险(RR=1.58,95%CI:1.09-2.30,P=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1.31,95%CI:1.09-1.57,P<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王奔葛振新杨国跃张东正张银光田维刘兆杰贾健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