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健

作品数:111 被引量:1,109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5篇骨折
  • 29篇骨盆
  • 27篇固定术
  • 26篇手术
  • 26篇内固定
  • 20篇骨折固定
  • 20篇骨折固定术
  • 17篇股骨
  • 17篇关节
  • 16篇盆骨
  • 16篇骶骨
  • 15篇骨盆骨折
  • 12篇疗效
  • 11篇术后
  • 11篇髋臼
  • 10篇入路
  • 9篇骶骨骨折
  • 9篇钢板
  • 8篇外科
  • 8篇螺钉

机构

  • 104篇天津医院
  • 29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天津市第三中...
  • 4篇宁河县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铁路局吉...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天津市职业病...

作者

  • 109篇贾健
  • 37篇刘兆杰
  • 36篇田维
  • 21篇张银光
  • 12篇王宏川
  • 10篇张铁良
  • 10篇裴福兴
  • 9篇李卫哲
  • 7篇马宝通
  • 7篇胡永成
  • 7篇金鑫
  • 5篇杨国跃
  • 5篇葛振新
  • 5篇和利
  • 5篇李晓辉
  • 5篇马信龙
  • 5篇李鹏飞
  • 4篇黄洪超
  • 4篇刘宏智
  • 4篇王基

传媒

  • 40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天津医药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十次全国中...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医正骨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损伤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运用Ti Robot外科手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损伤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Ti Robot手术机器人经皮置入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损伤的20例病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58岁;依据AO/OTA损伤分型:B型损伤14例,C型损伤6例。结果:20例患者共置入34枚螺钉,术中骶髂螺钉设计规划置入时间10~28 min,术中透视时间6~12 s,手术出血量10~120 m L。术后复查所有患者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无1例螺钉错位、切出骨质或切入骶孔及骶管,无切口感染、手术导致的血管神经并发症。术后复查采用Majeed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可3例,总体优良率85%。结论:运用Tirobot外科手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性损伤患者是提高骨盆微创手术效果安全有效的手段。
蒋侃凌田维贾健
关键词:骶髂关节内固定器骨盆
3D打印技术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9例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39.8岁。移位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12例、对侧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5例、双侧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2例。于术前采集患者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3D打印制造骨盆骨折实体模型,直观评估骨折移位情况并指导手术。结果19例患者在模型的指导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2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58.5mL。19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0.7个月)随访。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定髋臼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4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不满意3例;根据Mears标准评定骨盆后环损伤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3例,良好复位4例,复位差2例。19例患者髋臼骨折愈合时间为9~18周,平均14.5周;骨盆骨折愈合时间为8~17周,平均13.5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6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臼骨折临床结果:优7例,良9例,可1例,差2例;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骨折临床结果:优10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并发症:切口感染1例,异位骨化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对于移位髋臼骨折合并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3D打印技术能够精确和直观地反映髋臼及骨盆骨折的情况,指导制定手术计划,疗效良好。
张伟王庆雷张铁良贾健
关键词:骨盆髋臼骨折
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MIPO)结合股骨近端非接触桥接假体周围骨折钢板(non-contact bridging periprosthetic plate,NCB.P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钉体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4.88±12.1)岁(范围65~83岁);左侧8例,右侧4例;骨折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短钉固定,术后6~36个月后因跌倒致闭合性钉体周围骨折;均为Vancouver B型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1例骨量正常,10例骨质疏松,1例骨量低下。所有患者均采用MIPO技术复位固定骨折,并以股骨近端NCB.PP固定。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时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68.7±4.33)min(范围65~75 min);术中出血量(291.67±114.48)ml(范围150~400 ml);术后引流量(79.17±17.17)ml(范围50~100 ml)。骨折复位后,近端使用(3.25±0.96)枚(范围2~5枚)双皮质螺钉固定;其中3例附加捆绑带捆扎固定;3例术中行自体髂骨植骨。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75±2.83)个月(范围4~13个月),骨折愈合率为83.3%(10/12)。另外2例患者中,1例为83岁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术后卧床,随访12个月仍未愈合;1例为68岁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骨折断端骨吸收,进行二次手术,给予断端取髂结合异体骨植骨,至术后13个月时骨折部分愈合。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00(8.00,9.00)分、2.50(2.00,3.00)分和0.00(0.00,0.75)分,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29、-3.097、-3.134,均P<0.05)。术后3个月及末�
孙玉玺田维刘兆杰戚浩天王宏川金鑫贾健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治疗被引量:26
2005年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traumaticosteoarthritis,TOA)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1995年3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7例髋臼骨折患者,经平均2.5年(8个月~5.5年)的随访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25例(23.4%)。男18例,女7例;年龄28~71岁,平均42.7岁。根据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3例,前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壁合并后柱骨折3例,T型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双柱骨折1例。合并异位骨化6例,骨缺损3例。按Le-tournel分型标准: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10例、Ⅳ期5例、Ⅴ期1例。Harris评分平均52.6分。采取非手术治疗14例,全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11例。结果非手术治疗的14例随访8 ̄30个月,平均16个月。12例症状有所改善,影像学表现未见加重;另2例症状加重,X线片示关节间隙进一步狭窄,增生加重。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61.8分。THA治疗的11例随访13~60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7.6分。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髋臼骨折术后TOA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复位质量是导致TOA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Ⅰ~Ⅲ期的病变可试行保守治疗,对Ⅳ、Ⅴ期患者采用THA治疗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杨效宁杨静沈彬贾健裴福兴
关键词:髋臼髋骨折
踝部骨折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深静脉血栓(DVT为骨折及其术后严重并发症,踝部骨折发生率为200/10万,占全身骨折的3.9%为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本文汇总分析国内外踝部骨折DVT发生与治疗的相关文献,就踝部骨折与DVT的相关性及常规预防血栓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研究踝部骨折后DVT发生的概率及预防血栓治疗的必要性,得出踝部骨折DVT发生率较低,预防血栓治疗无常规应用抗凝药物必要,但当存在诱发血栓的高危因素时,DVT发生率增高,应予以规范抗凝防栓治疗的结论。
田维贾健
关键词:骨折血栓形成
后路单钉棒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有效性被引量:9
2012年
背景:目前骶髂螺钉广泛应用于治疗骶髂关节脱位,但是生物力学性能较差,不能达到坚强内固定。目的:探讨应用单钉棒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力学强度及临床疗效。方法:①取成年防腐标本12具,男女各半,分别切断骶髂关节韧带及耻骨联合结构,制作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模型,将标本随机等分为骶髂螺钉固定组和骨盆后路单钉棒固定组,分别采用骶髂螺钉固定和骨盆后路单钉棒固定方法固定。②设定单钉棒系统临床适应证,收集16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ears的影像评定标准和骨盆骨折Majeed疗效评分评定固定效果。结果与结论:在相同载荷下,骶髂关节标本后路单钉棒固定组的位移、轴向刚度、极限载荷和屈服载荷均大于骶髂螺钉组(P<0.05)。16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23.2个月(3~45个月)。根据Mears的影像评定标准,固定后解剖复位13例,满意3例。骨盆骨折Majeed疗效评分为60~100分,平均82分;其中C1型骨折的疗效优良率为82%,C2型为80%。提示与骶髂螺钉比较,应用后路单钉棒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其内固定强度更为可靠,临床疗效也更满意。
和利贾健梁彦葛振新马宝通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
联合入路治疗陈旧性TileB型和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联合人路处理TileB型和C型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19例TileB型和C型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5~66岁,平均53.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0.3个月。根据Tile分型方法,B2型5例,B3型5例,C1型3例,C2型4例,C3型2例;4例B型和2例C型合并髋臼骨折。B型骨折畸形采取前路髂腹股沟入路,骨折畸形愈合处骨刀截骨重建钢板固定;C型骨折采取前路髂腹股沟入路截骨,后路骶骨截骨或骶髂关节截骨后髂腰固定术。如合并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采用附加Kocher—Langenbeck后方入路,漂浮体位双侧窗口复位骨折同时固定治疗。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定标准对复位进行评价。根据M^eed评分标准对术前、术后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1.4个月(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2个月(3—7个月),骨折均I期愈合。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定标准:解剖复位10例,满意6例,不满意3例。Majeed评分标准:优6例,良10例,可3例。术后2例存在伤时骶神经损伤残留致小便控制不佳;1例髋臼陈旧性骨折致髋关节疼痛,但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能控制疼痛;2例存在骶髂关节酸痛症状。无发生断钉及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通过骨盆联合入路对TileB型和C型骨盆前后环陈旧性畸形愈合骨折处截骨矫形并坚强固定,恢复完整闭合骨盆环结构,是提高复位质量、纠正患侧肢体短缩、改善术后功能的有效方法。
朱福良贾健郑道明张银光刘兆杰时宇博王云国李立军
关键词:骨盆髋臼
多发伤患者经VIP程序抢救后血液动力学观察被引量:4
1995年
自1991年9月~1992年6月本病房连续收治既往无高血压病及心、肺疾患的危重多发伤患者46例.以XG-Ⅱ型血液循环功能测试仪对46例经VIP程序[1]抢救脱险后第一天的危重多发伤病人进行了血液动力学的床边监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6例患者中伴有创...
王基王君韬迟秀英李燕贾健李英
关键词:多发伤VIP血液动力学
髋部几何形态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
2017年
目的探讨髋部几何形态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4例(A组),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B组)。行髋部X射线及CT扫描,测量股骨颈长度、股骨头直径、股骨颈直径和颈干角,分析其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A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直径和颈干角均小于B组[(9.62±0.49)cm vs.(9.99±0.34)cm、(3.21±0.25)cm vs.(3.85±0.24)cm和(130.2±6.1)度vs.(137.8±6.4)度](P<0.05或P<0.01)。两组股骨头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74±0.34)cm vs.(4.69±0.32)cm](P>0.05)。结论股骨颈长度、股骨颈直径和颈干角与髋部的骨折类型相关。股骨颈长度越短、直径越小、颈干角越小,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发生转子间骨折的可能性大。
徐嵩贾健
关键词:髋部骨折骨质疏松症老年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9年
目前对于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治疗始终没有统一标准。手术入路分为非截骨和截骨入路两种。非截骨入路包括膝关节后外侧、前外侧、外侧、后内侧以及后正中入路,各种入路均有其特点。后外侧入路最为直接,可直视下复位支撑钢板固定。前外侧入路可以自腓骨头上方和后外侧平台之间的间隙显露,但需要竹筏钢板向后放置以达最佳固定效果。外侧入路通过单一切口,深层分别自前外侧和后外侧间隙进入,可同时处理胫骨前外侧及后外侧平台骨折。后内侧入路解剖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后外侧平台粉碎骨折无法完全直视。后正中入路容易损伤腘动静脉和胫神经,目前应用较少。截骨入路包括腓骨头截骨、股骨外髁截骨及Gerdy结节截骨。腓骨头截骨可以获得显露视野,但截骨损伤相对较大。股骨外髁截骨及Gerdy结节截骨常结合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使用。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固定方式也有多种选择,除了达成共识的直接支撑钢板固定,边缘钢板同样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对于后外侧压缩骨折,腓骨支撑固定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笔者对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刘兆杰贾健胡永成陈磊
关键词:胫骨平台后外侧手术入路截骨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