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连庆
- 作品数:29 被引量:203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行联合成像的技术优势被引量:5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同时扫描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联合成像技术。方法 4 0例疑为肺动脉栓塞 (简称肺栓塞 )的病人于 16层螺旋CT上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 (MIP)、多平面重建 (MPR)及容积再现 (VR)。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 2 5例 ,单纯下肢静脉血栓者 8例 ,单纯肺栓塞者 2例 ,二者均正常者 5例。不同重建层厚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肺动脉、下肢静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MPR、MIP、VR三者对肺栓塞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0 %、10 0 %、6 5 % ,下肢静脉血栓的显示率分别为 10 0 %、6 0 %、5 0 %。结论 16层螺旋CT联合肺动脉、下肢静脉成像将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 夏爽祁吉雷新玮温连庆李一鸣刘继生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16层螺旋CT肺栓塞肺动脉栓塞栓子显示率
- MSCT平扫诊断双上腔静脉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分析双上腔静脉的MSCT表现,评价MSCT平扫在双上腔静脉(DSV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无上腔静脉回流相关症状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在ADW4.2工作站进行重组,观察其影像特点和走行,并测量双侧上腔静脉的长径、短径和横断面面积。结果①左上腔静脉(LSVC)表现为主动脉弓左侧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上下至少3个连续层面都可以见到,可合并冠状窦扩张。②重组影像表现为纵隔左侧与正常右侧上腔静脉平行的管状影,依次走行于主动脉弓左侧、左上肺静脉前方、左心房左后方,经增粗的冠状窦汇入右心房。结论MSCT平扫可明确诊断双上腔静脉,心脏上方层面能观察LSVC连接、走行及毗邻。心脏层面部分病例可显示汇入部位。
- 葛夕洪朱月莉高光峰沈文温连庆祁吉
- 关键词:腔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灌注成像中表面通透性及血容量和血流量在评价C6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中表面通透性(PS)、血容量(CBV)、血流量(CBF)在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的功能和肿瘤生长行为方面的差别。方法成年 Wistar 大鼠60只,雌雄各半。将大鼠按体重进行编号,然后按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头部尾状核区接种 C6胶质瘤),分别于接种后第5、13、20天3个时间点依次进行 CT 灌注检查并获得 PS、CBV 和 CBF 图。采用方差分析及 SNK 检验比较不同部位(肿瘤中心、肿瘤周边、交界区、对侧脑组织)、不同时间点的 PS、CBV 和CBF 的变化。结果肿瘤中心区,接种后第5、13、20天3组间 CBF[分别为(280.33±8.82)、(388.33±14.00)、(116.16±11.54)ml·100 g^(-1)·min^(-1)],CBV[分别为(7.75±0.27)、(12.73±0.98)、(5.14±0.66)ml·100 g^(-1)],PS[分别为(3.94±0.15)、(8.47±0.34)、(5.20±0.65)ml·100 g^(-1)·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 F=4.421,P=0.013;F=11.370,P=0.000;F=15.789,P=0.000)。5、13、20 d 组间肿瘤周边区 PS 分别为(5.80±0.49)、(8.40±3.04)、(15.52±0.71)ml·100 g^(-1)·min^(-1),肿瘤交界区 PS 分别为(0.42±0.14)、(5.48±0.21)、(10.24±0.61)ml·100 g^(-1)·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67,P=0.000;F=12.470,P=0.000)。肿瘤周边区各组间 CBF、CB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6,P=0.336;F=0.148,P=0.710),肿瘤交界区各组间 CBF 分别为(175.33±12.95)、(275.50±13.76)、(246.33±12.81)ml·100 g^(1)·min^(-1),CBV 分别为(4.15±0.47)、(8.05±0.30)、(7.54±0.89)ml·100 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176,P=0.000;F=17.148,P=0.000;F=15.791,P=0.000)。结论 CBV、CBF 反映的是肿瘤血管的数量,PS 直接反映肿瘤新生血管的功能状态,评价肿瘤的生长行为。
- 夏爽王志业温连庆薛永刚祁吉
- 关键词:灌流毛细血管胶质瘤
-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骨密度及结构的多层螺旋CT研究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评价容积性定量CT(vQCT)技术测量的腰椎骨密度(BMD)参数区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无骨折老年妇女的能力,对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结构与正常老年妇女进行比较. 方法将有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26例老年妇女归为第1组,选择年龄与其相匹配的无脊椎骨折的30例骨质疏松妇女归为第2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对56例病人腰椎L1、L2椎体行容积扫描,在横断面影像中经传统的QCT法测量L1、L2小梁骨BMD(2D-TRAB)、整体骨BMD(2D-INTGL);在经计算机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三维处理的影像中应用直方图功能测量L1、L2椎体整体骨BMD(3D-INTGL)、皮质骨BMD(3D-CORT)、小梁骨BMD(3D-TRAB).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参数为腰椎正位BMD(AP-SPINE)、腰椎正位表观BMD(BMAD).比较2组老年妇女间上述7组的BMD值.另对10例2D-TRAB正常的老年妇女在VR像中测量L1椎体中部边长为20 mm的正方体内骨小梁容积比值,并与在56例妇女中随机选取的10例的数值比较. 结果 DXA测量中AP-SPINE、BMAD在第1组妇女为(0.796±0.170)g/cm2 、(272.7±27.7)mg/cm3, 与第2组妇女(0.817±0.140)g/cm2、(249.5±26.5)mg/cm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QCT中第1组的2D-TRAB为(70.4±22.2)mg/cm3、2D-INTGL为(138.3±35.1)mg/cm3、3D-INTGL为(139.4±34.9)mg/cm3、3D-CORT为(133.8±26.9)mg/cm3、3D-TRAB为(69.9±18.6)mg/cm3,比第2组数值(89.1±21.8)mg/cm3、(170.6±34.5)mg/cm3、(180.5±28.2)mg/cm3、(163.2±27.5)mg/cm3、(83.8±17.1)mg/cm3下降18%~23%.1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L1椎体骨小梁容积比值为(8.12±1.96)% ,明显低于正常老年妇女的(39.1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MSCT中vQCT参数区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无骨折老年妇女的能力优于DXA,三维重组影像显示的骨质疏松老年妇女椎体骨小梁容积明显低于正常老年妇女.
- 吴胜勇杨立祁吉王斌温连庆李景学
-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椎骨密度X线计算机
- 骨矿含量定量CT测量中病人位置对结果精确性的影响被引量:1
- 1994年
- 骨矿含量定量CT测量中病人位置对结果精确性的影响董劲松,于铁链,杨景成,温连庆,祁吉,李景学骨矿物质密度测量对基础及临床医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定量CT(QCT)为测量骨矿密度的有价值的手段。QCT中参考体模的应用和测定、计算程序的软件化标志着该技术已趋...
- 董劲松于铁链杨景成温连庆祁吉李景学
- 关键词:骨矿物质CT
- 实验性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高分辨率CT研究
- 2001年
- 目的 建立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TMJI)动物模型,探讨CT在 TMJ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成功的18只 TMJI模 型兔.用GE9800CT机按设计的分组方法进行1.5mm薄层连续冠状面扫描,用一种不同窗宽/窗位观察并进行关节盘区CT值 测量、结果 骨窗显示骨折好,重建前后区别不大。软组织窗显示TMJ脂肪囊好。Detail窗显示关节盘好,而且关节盘区最佳窗宽/ 窗位为400 Hu/100 Hu。TMJ脂肪囊内不均匀高密度为CT诊断关节盘破裂时具有特征的间接征象。TMJI实验组CT值高于对照 组(P<0.01)。而在不同时间相比,伤后1W实验组CT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对TMJI的骨折及关节盘区软组织改 变显示优越。 一定程度上也可显示关节盘破裂。
- 马国林李海梅祁吉闫旭李三有温连庆李云卿雷新玮
- 关键词: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CT研究高分辨率关节盘软组织改变窗位
- 心率不稳定时三种不同重建算法对影像质量的影响——MSCT动态心脏体模研究
- 时间分辨力是影响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时间分辨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心脏重建算法、心率和扫描速度。在特定心率条件下,为求得最高的时间分辨力,可采用变速扫描技术和不同重建算法,但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心率稳定的...
- 葛夕洪吴胜勇姜滨温连庆祁吉廖静敏沈云
- 文献传递
-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股骨近端16层螺旋CT的定量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中vQCT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进行多个容积性BMD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妇女股骨近端小梁骨、皮质骨和整体骨容积性BMD的差异,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归为第一组,年龄与第一组匹配的无脊椎骨折的3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归为第二组.应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型螺旋CT对56例病人股骨近端行容积扫描,行薄层重建图像,层厚1.25mm,在3D-VR影像中沿左股骨颈长轴方向确定数个与之相垂直的平面作为固定的解剖学标记,选取左侧股骨近端整体骨、股骨颈及粗隆间测量兴趣体积(VOI),经Sun ADW4.0计算机工作站直方图(histogram)功能测量左侧股骨颈3D小梁骨BMD(N-TRAB)、3D整体骨BMD(N-INTGL),左侧粗隆间3D小梁骨BMD(T-TRAB)、3D整体骨BMD(T-INTGL),左侧股骨近端 3D小梁骨BMD(FEM-TRAB)、3D皮质骨BMD(FEM-CORT)和3D整体骨BMD(FEM-INTGL)值.所有病人双能X线吸收仪(GE-Lunar公司DPX型)测量指标为左侧股骨颈(NECK)及粗隆间BMD(TROCH).比较两组老年妇女间9项BMD指标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老年妇女间股骨近端容积性BMD数值除FEM-CORT一项指标外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仍然在差异,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容积性BMD值下降程度为14%~18%,且vQCT技术中股骨近端容积性BMD的测量精度较高;两组间DXA指标中BMD值的差异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无统计学意义:在TTRAB指标中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的BMD值下降幅度达17.7%,高于N-TRAB中BMD值的下降度14.3%.结论:首次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股骨近端vQCT测量,证实此项技术比DXA更全面地反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比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的下降状况,且不受体型大小和骨形态变化因素的影响.
- 吴胜勇祁吉王斌温连庆李景学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仪
- CT导引下穿刺活检技术在肺内病变中的应用
- 2005年
- 李云卿李一鸣司增慧温连庆
- 关键词:CT导引穿刺活检技术肺内病变病理学
- 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患者术前门静脉异常表现与手术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回顾分析多层面螺旋CT发现与手术证实的门静脉栓子或异常与原位肝移植手术操作的相关性。方法 在 15 0例原位肝移植中 ,门静脉异常 3 5例 ,分别回顾手术纪录及CT图像表现 ,评价肝外门静脉通透性、海绵样变、静脉壁或栓子钙化。结果 3 5例中 ,CT描述门静脉栓子 2 8例、钙化 1例、海绵样变 4例、门脉分流术后 2例、门静脉栓子在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以上 2cm 6例 ,栓子到肠系膜上静脉 3例。 2 0例进行栓子切除后直接进行门静脉端 端吻合 ,4例门静脉异常者亦行门静脉端端吻合 ,8例行栓子切除后行PV PV吻合 ,3例行门静脉间置植片。结论 多层面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前评价门静脉及相应的手术计划制定是有帮助的。
- 沈文尹建中边铁成温连庆崔明慧温连芳祁吉
- 关键词:肝移植多层螺旋CT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