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法计

作品数:18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小麦
  • 10篇性状
  • 5篇利用效率
  • 5篇基因
  • 4篇冬小麦
  • 3篇衍生系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相关性状
  • 3篇小麦品种
  • 3篇麦区
  • 3篇苗期
  • 3篇黄淮
  • 2篇育种
  • 2篇染色体
  • 2篇位点
  • 2篇小麦苗
  • 2篇小麦苗期
  • 2篇小麦染色体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国际玉米小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天津市武清区...

作者

  • 18篇李法计
  • 8篇肖永贵
  • 8篇何中虎
  • 7篇孙道杰
  • 7篇夏先春
  • 6篇田芳慧
  • 6篇陈新民
  • 5篇宋全昊
  • 4篇李思敏
  • 3篇刘路平
  • 2篇王德森
  • 2篇王志敏
  • 2篇阳霞
  • 2篇常鑫
  • 2篇胡阳杰
  • 1篇冯毅
  • 1篇刘爱峰
  • 1篇宋健民
  • 1篇张兆萍
  • 1篇李佳彬

传媒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被引量:18
2015年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紧凑、叶片小且直立为穗多、不倒伏提供保障。(2)千粒重与株高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低,灌浆中后期叶片衰老速度慢,灌浆速度快,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和在旱肥地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中麦175产量的水分敏感指数为0.86,而京冬8号为1.13。(3)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皆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肥料敏感性低,为肥料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在6种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京冬17,氮肥施用量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小。良好的根系为肥水高效利用提供保障。(4)籽粒软质,面筋强度中等偏弱、延展性好,面粉颜色亮白,为面条和馒头兼用型品质奠定基础;锌高效吸收运转使籽粒锌含量高,具备较高营养价值。(5)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b、肥水高效、抗寒、耐高温和抗病性等为中麦175的广适性和跨区域种植提供保障。本研究为高产高效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理论支撑。
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艳肖永贵李法计张勇李思敏夏先春张运宏庄巧生
关键词:小麦品种高产潜力
小麦穗部发育多效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6
2013年
在小麦育种材料中首次发现一种穗部发育萎缩且花器官明显退化,但茎、叶等其他器官发育正常的突变体sda1(spike development atrophy 1)。用显微镜观察突变体sda1的花器官,用碘-碘化钾鉴定其小孢子育性;以‘陕麦94’为父本,突变材料sda1为母本构建F2群体,调查各主要农艺性状,灌浆期测定穗部及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旗叶光合性能(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SR微卫星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BSA)和群体连锁分析进行基因定位,进一步探索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1)小麦突变体sda1雄蕊发育畸形,雌蕊发育萎缩,小孢子几乎全部丧失育性。(2)对突变体sda1原株系中表型正常植株的后代分离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命名该基因为SDA1。(3)在F2群体中,突变株抽穗期较正常株延迟4d;穗部及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高于正常株30.6%和11.0%,但突变株与正常株的抽穗持续时间(均为8d)和光合性能无显著差异。(4)经基因定位分析初步确定SDA1位于小麦6B染色体WMC398和BARC136标记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cM和2.1cM。推测认为,SDA1是一个控制抽穗期与器官发育的多效基因,且该基因突变影响植株的糖分转化与利用。
宋全昊刘路平李法计田芳慧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基因定位
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黄淮和北部冬麦区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氮高效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及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对不同施氮处理的响应。2013—2014和2014—2015连续两年在河北吴桥和北京顺义两地种植两品种,观测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处理下,冬小麦的群体特性、产量相关性状,以及氮素吸收效率(NUp E)和氮素利用效率(NUt E)。在吴桥点设0、60+0、120+0、120+60、120+120、120+180 kg hm^(-2)(基肥+拔节肥)6个处理,在顺义点仅设前5个处理。在总施氮量0~240 kg hm^(-2)(吴桥)和0~180 kg hm^(-2)(顺义)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冠温差(CTD)提高,群体总粒数和成熟期生物量增加,进而产量提高;但继续增加施氮量会导致粒重、开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贡献率、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降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和稳定性均优于京冬17,表现出穗数多、穗粒重稳定性好、群体活力持久、生物量和收获指数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高和花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强、氮素吸收效率高,这可能是其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考虑到产量回报和经济效益,推荐中麦175和京冬17在黄淮麦区(北片)施氮量为180~240 kg hm^(-2),在北部冬麦区施氮量为120~180kg hm^(-2)。灌浆中后期,NDVI和CTD与穗数、产量和生物量相关性高,可作为快速评价品种氮肥敏感性的指标。
李法计徐学欣肖永贵何中虎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干物质稳产
京411及其衍生系苗期氮和磷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研究小麦苗期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的遗传差异,以骨干亲本京411及其14份衍生后代为材料,在3个氮处理(Ca(NO3)2含量分别为0、0.05和2.0mmol·L-1)和3个磷处理(KH2PO4含量分别为0、0.005和0.25mmol·L-1)条件下分析不同基因型苗期营养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并结合90kSNP芯片分析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相关遗传区段,以及京411携带的重要区段的传递和分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存在较大遗传变异,京411和CA0958的氮吸收量和农学效率较高,北京0045、中麦175和CA0816R的氮利用效率较高,09抗1027、CA9722、中麦415和CA1133具有较强的耐低氮能力;09抗1027、北京0045和CA1133的磷吸收量较高,中麦175和CA9722的磷利用效率较高,CA0958和北京0045具有较高的磷农学效率,中麦175和CA1055具有较强的耐低磷能力。A和B染色体组在小麦苗期氮和磷吸收及利用中的作用可能大于D染色体组。3B和4B染色体上各存在一个在低磷和高磷条件下对苗期磷利用效率均有影响的位点,1B和2A染色体上各存在一个在不施磷和低磷条件下均表现较强耐低磷能力的位点。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背景。中麦175与骨干亲本的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相同位点较多,且含有较多的正向效应位点,同时在苗期表现出了较强的氮、磷吸收及利用效率,其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为高产且水肥利用效率高,是京411的优良衍生后代。
李法计肖永贵金松灿夏先春陈新民汪洪何中虎
关键词:骨干亲本衍生系SNP标记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CTD)的差异,探讨气冠温差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高产品种(系)选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灌溉条件下,选用28个强筋型和27个中筋型冬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抽穗期、开花期、花后7 d、花后14 d、花后21 d和花后28 d的气冠温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强筋型与中筋型冬小麦品种间的CTD在各个测量时期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中筋品种花后21 d的CTD与产量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TD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主要通过粒重途径实现的。强筋型品种与中筋型品种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51.72%和63.45%,其中,花后21 d的CTD分别在强筋品种第2主成分和中筋品种第1主成分表现CTD差异越大,产量越高,贡献率分别为16.91%和36.95%。根据因子得分,筛选出CTD综合表现差异大,籽粒产量高的强筋品种(系)有济南17、鲁0540258、鲁0540261、鲁056479和鲁0540252;中筋品种(系)有济麦22、鲁055359、鲁055282、鲁0540319和鲁055293。
李豪圣李法计程敦公刘建军付雪丽刘爱峰宋健民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性状
京411衍生系苗期氮和磷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明确不同基因型间氮和磷吸收、利用效率差异对培育高产高效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骨干亲本京411 及其衍生系共15 份材料,在3个氮处理(Ca(NO3)2 含量为0、0.05 和2.0 m mol/L)和3...
李法计肖永贵夏先春陈新民汪洪何中虎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型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解新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显隐性组成及对产量的影响,以2011-201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南片的4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STS标记对Vrn-A1、Vrn-B1、Vrn-D1、Vrn-B3四个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探讨春化基因显隐性组成与品种的冬春性、抽穗期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均含有光周期非敏感型等位变异Ppd-D1a。各显性春化基因中,Vrn-D1的出现频率和含有其的品种(系)数最高(38.1%和16);Vrn-A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B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春化基因组合中,vrn-A1+vrn-B1+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Vrn-A1+vrn-B1+vrn-D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A1+vrn-B1+Vrn-D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小麦可以正常成熟的前提下,对产量等性状有正向作用的最佳春化基因型组合为Vrn-A1+vrn-B1+vrn-D1。
田芳慧阳霞刘路平李法计宋全昊孙道杰
关键词:黄淮地区春化基因产量性状
小麦旗叶长、宽及面积的QTL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以小麦品种‘小偃81’和‘西农1376’构建的含236个家系的自交重组系(RIL)群体(F2:7、F2:8代)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在陕西杨陵、河南驻马店和山东济南于灌浆期(花后20 d)随机取每个株系10株测量旗叶长、宽,并利用172个SS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 V3.2软件,对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加性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9个旗叶长QTLs位于1A、4A、3B、5D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10%~16.44%的表型变异;10个旗叶宽QTLs位于1A、3A、5A、7A、3B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63%~14.24%的表型变异;12个旗叶面积QTLs位于1A、4A、3B、2D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25%~22.67%的表型变异。(2)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QTLs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3)同一性状在同一年份,不同地点和在不同年份,相同地点下检测到的QTLs有的相同,但有的差异明显。(4)有些控制不同性状的QTLs在染色体的同一标记区间,表现一因多效。研究表明:位于1A和5D染色体上的2个加性QTLs都同时控制旗叶长、宽和面积,且前者为主效基因,后者遗传贡献率也较大,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和分子聚合育种。
常鑫李法计张兆萍张晓晨刘路平阳霞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旗叶形态性状QTLRIL群体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粒重基因TaGS5-A1的等位变异分布及其效应分析
2021年
为明确粒重基因TaGS5-A1的育种应用价值,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对119个不同遗传背景的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进行TaGS5-A1基因等位变异检测,并结合3年2点6个环境的农艺性状表型数据,比较携带等位基因TaGS5-A1a和TaGS5-A1b的品种千粒重、粒长、粒宽、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长等性状。结果表明,检测品种中有91个含TaGS5-A1b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76.5%,有28个含TaGS5-A1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23.5%;在6个环境下含TaGS5-A1b品种的千粒重(43.4 g)和粒宽(3.4 mm)均极显著高于含TaGS5-A1a等位基因的品种,增幅分别为6.6%和3.0%,而含TaGS5-A1b等位基因品种的株高显著低于含TaGS5-A1a等位基因的品种,降幅为6.6%,含不同等位基因品种的粒长、穗长、穗下节长均无显著差异;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和河北5省检测材料中TaGS5-A1b优异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88.1%、81.8%、66.7%和66.7%。本研究为黄淮麦区小麦粒重分子育种提供了材料和高通量的功能标记。
李静雯董亚超肖永贵肖永贵李法计李鸣夏先春夏先春
关键词:小麦等位变异
一种与小麦苗期耐低磷能力相关的SNP位点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小麦苗期耐低磷能力相关的SNP位点及其应用。该SNP位点为序列4中自5’末端起第56位核苷酸,该第56bp位核苷酸为A和/或G;SEQ?ID?No.4所示DNA片段在小麦染色体1BL上的132.6cM位...
何中虎李法计肖永贵夏先春陈新民李思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