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永贵

作品数:78 被引量:37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71篇小麦
  • 28篇基因
  • 24篇性状
  • 17篇普通小麦
  • 16篇小麦品种
  • 16篇高产
  • 13篇染色体
  • 13篇小麦染色体
  • 12篇冬小麦
  • 11篇位点
  • 10篇引物
  • 10篇稳产
  • 10篇小麦基因
  • 10篇小麦基因组
  • 10篇基因组
  • 9篇小麦根
  • 9篇小麦根系
  • 9篇苗期
  • 9篇根系
  • 8篇选育

机构

  • 7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1篇国际玉米小麦...
  • 12篇山东省农业科...
  • 6篇新疆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周口市农业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8篇肖永贵
  • 65篇何中虎
  • 49篇夏先春
  • 24篇陈新民
  • 19篇李思敏
  • 15篇王德森
  • 10篇刘建军
  • 10篇张艳
  • 8篇李法计
  • 8篇阎俊
  • 8篇张勇
  • 5篇刘爱峰
  • 5篇宋健民
  • 5篇李豪圣
  • 5篇程敦公
  • 4篇郝元峰
  • 4篇张运洪
  • 3篇张平平
  • 3篇曲延英
  • 3篇赵振东

传媒

  • 11篇作物学报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作物杂志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核农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小麦苗期根系构型相关的KASP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个与小麦苗期根系构型相关的SNP位点,该位点位于小麦4D染色体16.64Mb位置处的基因的第36位。本发明还基于该SNP位点开发了KASP标记专用引物、包含该KASP标记引物的试剂盒以及利用该KASP标记引物...
肖永贵杨梦娇武玉莹何中虎夏先春
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被引量:18
2015年
解析中麦175的高产潜力、水肥高效特性、优良品质及广泛适应性机理将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用信息。(1)中麦175穗数容易达到750个/m2,收获指数高达0.49,穗数多和收获指数高为实现高产潜力奠定基础;矮秆及茎秆弹性好与株型紧凑、叶片小且直立为穗多、不倒伏提供保障。(2)千粒重与株高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低,灌浆中后期叶片衰老速度慢,灌浆速度快,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和在旱肥地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中麦175产量的水分敏感指数为0.86,而京冬8号为1.13。(3)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皆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对肥料敏感性低,为肥料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在6种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均高于京冬17,氮肥施用量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小。良好的根系为肥水高效利用提供保障。(4)籽粒软质,面筋强度中等偏弱、延展性好,面粉颜色亮白,为面条和馒头兼用型品质奠定基础;锌高效吸收运转使籽粒锌含量高,具备较高营养价值。(5)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b、肥水高效、抗寒、耐高温和抗病性等为中麦175的广适性和跨区域种植提供保障。本研究为高产高效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理论支撑。
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张艳肖永贵李法计张勇李思敏夏先春张运宏庄巧生
关键词:小麦品种高产潜力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中麦629的选育
2014年
中麦629(曾用名CA062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组合为30095/中优9701,2013年4月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津审麦2012001。
陈新民何中虎王德森张艳李思敏肖永贵张运洪
关键词:优质高产选育小麦改良
基于中麦895的茎秆WSC含量基因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麦895的茎秆WSC含量基因标记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特异引物组,由序列1所示引物A、序列2所示引物B和序列3所示引物C组成。本发明还保护一种鉴定待测小麦的茎秆WSC含量性状的方法。检测待测小麦基于特...
肖永贵付路平徐小婷夏先春何中虎
文献传递
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冬小麦异地加代育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冬小麦异地加代育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于秋季在北京大田点播小麦F<Sub>2</Sub>代种子,生长培育,待小麦幼苗完成春化作用后挖苗,得到待移栽的幼苗;2)将所述待移栽的幼苗...
李思敏陈新民王德森肖永贵何中虎
文献传递
基于小麦品种中麦895遗传背景下粒长基因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小麦品种中麦895遗传背景下粒长基因标记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小麦基因组中染色体2D上SEQ ID No.4所示的基因片段的第36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是A还是G还是A和G的物质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鉴定或...
肖永贵付路平徐小婷杨梦娇扎西次仁夏先春何中虎
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黄淮和北部冬麦区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模式对氮高效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及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对不同施氮处理的响应。2013—2014和2014—2015连续两年在河北吴桥和北京顺义两地种植两品种,观测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处理下,冬小麦的群体特性、产量相关性状,以及氮素吸收效率(NUp E)和氮素利用效率(NUt E)。在吴桥点设0、60+0、120+0、120+60、120+120、120+180 kg hm^(-2)(基肥+拔节肥)6个处理,在顺义点仅设前5个处理。在总施氮量0~240 kg hm^(-2)(吴桥)和0~180 kg hm^(-2)(顺义)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冠温差(CTD)提高,群体总粒数和成熟期生物量增加,进而产量提高;但继续增加施氮量会导致粒重、开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转运率、对籽粒贡献率、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降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中麦175的产量和稳定性均优于京冬17,表现出穗数多、穗粒重稳定性好、群体活力持久、生物量和收获指数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高和花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强、氮素吸收效率高,这可能是其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考虑到产量回报和经济效益,推荐中麦175和京冬17在黄淮麦区(北片)施氮量为180~240 kg hm^(-2),在北部冬麦区施氮量为120~180kg hm^(-2)。灌浆中后期,NDVI和CTD与穗数、产量和生物量相关性高,可作为快速评价品种氮肥敏感性的指标。
李法计徐学欣肖永贵何中虎王志敏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干物质稳产
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含量与和面仪参数的关系被引量:14
2008年
选用品质差异较大的108份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测定其谷蛋白聚合体总量(双缩脲法)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比例(凝胶色谱法,SE-HPLC),并分析了它们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和面仪参数等早代选择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品质特性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异范围都较大。和面仪峰值时间变异范围为1.12-7.19min,变幅达6.07min;醇溶蛋白总量和SDS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EPP)变幅较小,而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UPP)的变幅最大。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与和面峰值时间的相关系数较低(r=0.24-0.49)。醇溶蛋白总量与和面仪参数相关不显著,而与谷蛋白总量的比值(Gli/Glu)与和面仪参数呈显著负相关(r=–0.52-–0.61,P〈0.001),且不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与和面仪参数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0-0.85(P〈0.001)。SE-HPLC法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且%UPP和Gli/Glu为相对值,与和面仪参数呈高度相关,可作为面筋强度早代选择的有效指标。
张平平肖永贵刘建军马鸿翔何中虎
关键词:普通小麦面筋强度凝胶色谱
冬小麦中麦895遗传背景下持绿相关基因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冬小麦中麦895遗传背景下持绿相关基因的标记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小麦基因组中染色体5A上的624cM位置处的基因片段(SEQ ID No.4)的第36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是A还是G还是A和G的物质在如下任...
肖永贵杨梦娇武玉莹何中虎夏先春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冬小麦产量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冬小麦产量的可行性,利用中麦175/轮选987重组自交系F7代群体中70个家系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无人机遥感平台和地面表型车平台及手持式冠层鉴定平台,获取冬小麦灌浆期光谱数据,分别用4种机器学习方法和集成方法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61个光谱指数中,除MCARI、DSI、PVI外,其余指数均与产量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700 nm和800 nm组合的高光谱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产量。相对于高光谱和多光谱,RGB传感器预测产量精度最高,平均决定系数(r^(2))为0.74,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517.78 kg·hm^(-2)。相对于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三种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岭回归(RR)算法预测产量的精度最高,平均r^(2)为0.73,平均RMSE为516.1 kg·hm^(-2)。与单一的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DT、RF、SVM、RR结合集成算法的预测精度高且稳定,r^(2)高达0.77,RMSE也较低。SVM、RF、DT、RR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和RGB、ASD、UAV、UGV四个传感器构成的算法-传感器集成方法的预测精度提升,r^(2)为0.79,RMSE降至469.98 kg·hm^(-2)。因此,利用Stacking集成方法将不同算法、传感器进行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冬小麦产量预测精度。
甘甜李雷李红叶宋成阳谢永盾陶志强肖永贵肖永贵
关键词:遥感冬小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