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才晓军

作品数:45 被引量:61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结核
  • 13篇腰椎
  • 12篇脊柱
  • 10篇内固定
  • 9篇手术
  • 9篇前路
  • 9篇骨折
  • 8篇腰椎结核
  • 8篇疗效
  • 7篇椎间盘
  • 7篇后路
  • 7篇关节
  • 6篇外科
  • 6篇颈椎
  • 6篇脊柱结核
  • 5篇病灶清除
  • 4篇引流
  • 4篇融合术
  • 4篇外科治疗
  • 4篇封闭负压

机构

  • 28篇解放军第30...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309...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解放军总参谋...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45篇才晓军
  • 33篇马远征
  • 22篇陈兴
  • 13篇吴广森
  • 13篇胡明
  • 12篇薛海滨
  • 12篇李宏伟
  • 9篇白一冰
  • 8篇彭伟
  • 7篇郭立新
  • 5篇关长勇
  • 5篇隰建成
  • 4篇崔旭
  • 4篇田斌
  • 3篇郭立新
  • 3篇冯会成
  • 3篇冯孟明
  • 3篇靳青
  • 3篇鲍达
  • 3篇孙继桐

传媒

  • 6篇医学研究杂志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联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及对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EPFN)与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PFNAII)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学、骨代谢、血液相关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治疗组行PFNAII内固定微创治疗,对照组行EPFN内固定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流变学指标、骨代谢及血液相关指标。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术后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而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术后治疗组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甲状旁腺素(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2D3)水平和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或P〈0.01),并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PTH、骨钙素(OC)和25-(OH)2D3水平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超肌红蛋白(Myo)和肌酸磷酸酶(CK)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PFNAII内固定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平衡机体血骨代谢指标水平,更有利于机体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李祎王彦琴才晓军李奎蒙冯会成郑海李宏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
环髋臼截骨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
2005年
目的:探讨治疗陈旧性难以复位的髋臼骨折的新方法.方法: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平均33岁(22~55岁),骨折时间平均3个月(2.5~3.5个月),骨折类型为骨盆环骨折并髋臼骨折,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或移位,采用环髋臼内移截骨成形术.结果:随访平均3年(1~6年),关节无痛,关节活动度及步态恢复正常.恢复原来工作.X线示关节间隙正常,无股骨头坏死.髋臼指数18°(16~22°),CE角平均32°(28~35°).优5例,良1例.病人满意率100%.结论:治疗陈旧性难以复位的髋臼骨折可以应用环髋臼内移截骨成形术,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才晓军马远征刘秀珍吕廷灼吕守正关长勇彭伟
关键词:髋臼骨折
不同术式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正>目的:近十余年来,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有很大进步。但目前对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症、术式选择仍存争议。下腰椎结核临床并不少见,从我们的临床实践看,其发生率仅次于胸腰段结核,下腰椎结核往往不伴截瘫,后凸畸形亦不严重,是否...
薛海滨马远征陈兴才晓军李宏伟郭立新
文献传递
人退变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人退变椎间盘及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096条基因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类蛋白为10条,其中Bax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增高,Bcl-2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正常组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为(24.897±3.62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1.440±4.15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9.372±2.588)%,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3±0.010)、(0.203±0.012)和(0.169±0.005);退变组AI为(49.232±3.44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8.239±2.47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2.349±3.764)%,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2±0.003)、(0.310±0.008)和(0.262±0.014),两组间的AI均值、Bcl-2、Bax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参与了髓核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胡明马远征张传森陈道运陈兴才晓军白一冰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椎间盘退变细胞凋亡BAX
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X线及骨密度检测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229例,男83例,女146例;年龄40~74岁,平均56.8岁。摄X线正位片测量侧凸Cobb角和侧方稳定性,侧位片观察腰椎曲度变化;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骨矿含量和T值。结果229例中,侧凸<10°者151例(66%),10° ̄20°者60例(26%),>20°者18例(8%),平均9.45°±4.79°。其中右侧凸120例(52%),左侧凸109例(48%)。159例(69%)伴有Ⅰ度椎体旋转,54例(24%)伴有Ⅱ度旋转。20例(9%)椎体间侧方移位>4mm,16例(7%)伴有后凸畸形。骨密度测量,T值在侧凸角<10°、10° ̄20°和>20°三组分别为-1.49±0.14、-2.56±0.24、-2.89±0.50;总T值为-1.88±0.17,T值<-1者153例(67%),Cobb角>10°者T值均<-1;T值<-2.5者98例(43%)。结论在退行性脊柱侧凸中,侧凸角度大多<10°,左右侧凸基本相等,椎体多有Ⅰ度或Ⅱ度旋转;67%的患者椎体骨质减少,43%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侧凸角度越大,骨质疏松可能越严重。
马远征余方圆赵铭陈兴李宏伟才晓军
关键词:脊柱侧凸腰椎骨密度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一体化系统置入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钢板 椎间融合器一体化系统 (anewanteriorcervicalinstrumentalsys temcombininganintradiscalcagewithanintegratedplate ,PCB) 对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组 2 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前路减压PCB内固定 ,其中单节段固定 1 6例 ,双节段固定 6例。随访 3~ 1 6个月 ,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作分析评价。结果 未发现术后并发症、螺钉脱出或固定失败。根据JOA评分 ,本组 2 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2例症状轻度改善 ,总优良率 90 .9%。结论 PCB可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和良好的植骨融合环境 ,近期疗效良好 ,技术易于掌握 。
马远征隰建成陈兴才晓军关长勇全长彬
关键词:创伤颈椎间盘突出症
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给予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恢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简伟吴广森隰建成才晓军陈兴王永川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33例腰椎结核患者经前路腹膜外或后路经椎弓根椎体病灶清除,术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10天,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33例腰椎结核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28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在促进炎性积液排空、伤口愈合和防止术后复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吴广森才晓军李宏伟冯孟明李林
关键词: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K形钛笼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K形钛笼的制备及评价其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退行性颈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双节段病变和三节段病变患者31例进行统计。手术方式采用K形钛笼治疗椎体次全切除神经减压,K形钛笼支撑加钛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本研究对23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率为74.2%;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15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个月,融合稳定率为100%,术后X射线检查未见内置物松动、脱出或沉降。结论:K形钛笼植入配合钛板螺丝钉内固定方法能够获得椎体次全切除后较强的颈椎即刻稳定性,可避免术后内植物的移位、脱出和沉降,手术安全性高。
才晓军吴广森侯君子马远征罗小波朱俊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
后路椎体间或横突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观察椎体间或横突间融合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手术疗效。方法 经椎间盘造影检查 ,有 3 2例患者被确诊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其中 1 7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cage植骨 ,1 5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RF内固定。术后随访 2~ 4年 ,观察患者腰痛改善和腰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 1年患者腰痛较术前平均改善者在椎间融合组为 87% ,横突融合组为 76%。术后 2年腰痛较术前平均改善者在椎间融合组为 89% ,横突融合组为 81 %。术后 1年腰椎融合率在椎间融合组为 88% ,横突融合组均为 87%。术后 2年腰椎融合率在椎间融合组为 92 % ,横突融合组均为90 %。结论 后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术后近中期腰痛改善率优于经椎弓根固定横突间融合术。椎间融合治疗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首选术式。
马远征郭立新才晓军陈兴白一冰隰建成胡明吴广森关长勇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后路椎体间融合横突间融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