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志新

作品数:68 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麻醉
  • 9篇芬太尼
  • 8篇棘球蚴
  • 7篇异丙酚
  • 7篇七氟醚
  • 7篇丙酚
  • 6篇手术
  • 6篇术后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硬膜外麻醉
  • 5篇镇痛
  • 5篇绵羊
  • 4篇动物
  • 4篇切除
  • 4篇全麻
  • 4篇细粒棘球蚴
  • 4篇麻醉深度
  • 4篇脑电双频
  • 4篇棘球蚴病

机构

  • 64篇新疆医科大学...
  • 7篇海南农垦总局...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武警新疆总队...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焦作市第二人...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篇海南省妇幼保...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66篇徐志新
  • 17篇郑宏
  • 17篇温浩
  • 16篇尹极峰
  • 7篇邹田田
  • 7篇曹兴华
  • 6篇孙虎
  • 5篇朱素洁
  • 5篇张蕾
  • 4篇李亦梅
  • 4篇王天海
  • 3篇杨戈雄
  • 3篇苗玉清
  • 3篇洪毅
  • 3篇王涛
  • 3篇荆凤娥
  • 3篇赵晋明
  • 3篇刘松涛
  • 3篇陈启龙
  • 3篇董春山

传媒

  • 21篇新疆医科大学...
  • 9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新疆医学
  • 4篇医学综述
  • 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0
  • 1篇1999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局部麻醉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疼痛症疗效的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5g/L罗哌卡因和10g/L利多卡因用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3/2005-07在乌鲁木齐煤矿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伊犁市红星医院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为实验对象。诊断符合严相默主编的《临床疼痛学》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麻醉协会的分类标准选择Ⅰ~Ⅱ级的头晕头痛、失眠和面神经麻痹患者22例,年龄28~51岁,男9例,女13例,体质量43~89kg。全部病例经过与本人知情认可,并与治疗当事人书面文字签字同意后进行。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利多卡因组11例:10g/L利多卡因10mL,罗哌卡因组11例:5g/L罗哌卡因10mL。两组患者均按同一时间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d,一次仅阻滞一侧(左侧或右侧交替进行),8次(左侧、右侧各4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3~10d内观察患者体征或症状,患者体征或症状无改善者停止治疗并排除在本实验外。观察霍钠氏综合征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和表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后的不良反应、治疗后满意度评分和对重要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整个治疗过程中无脱落。①霍钠氏征起始时间:罗哌卡因组较利多卡因组短[(3.80±1.34),(5.22±1.78)min,P<0.001];霍钠氏征持续时间:罗哌卡因组较利多卡因组显著延长[(285.0±33.0),(62.4±11.8)min,P<0.001];霍钠氏征表现:22例患者528次阻滞中上肢异常感觉121次(22.9%),进针点出血99次(18.6%);声音嘶哑65次(12.3%);吞咽不能47次(8.90%);胸闷7次(1.33%)。全部528次阻滞中无一例局麻药中毒或全脊髓麻醉等严重并发症出现。②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罗哌卡因组患者症状改善较利多卡因组明显(P<0.05),罗哌卡因组优良率达100%,满意度调查罗哌卡因组优于利多卡因组。③星状神经节阻滞期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g/L罗哌卡因用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
董春山徐志新蒲新民唐骏涛郑宏温浩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星状神经节利多卡因麻醉药物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麻诱导时药效学的影响。方法全麻患者84例,按芬太尼不同诱导剂量随机分成芬太尼2、4、6、8μg/kg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不同剂量芬太尼,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达到(45±5)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4min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麻醉前(T0)、静注芬太尼4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数值降至(45±5)时(T3)、气管插管即刻(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时收缩压(SP)、心率(HR)、BIS值和T2、T3时异丙酚的靶控输注浓度(Ce)值和用药剂量。同时记录T1~T2(T1~2)、T1~T3(T1~3)的时间及麻醉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2、T3时芬太尼4、6、8μg/kg组患者所需异丙酚Ce、用药剂量、所需时间均较芬太尼2μg/kg组低(P<0.05);T2时,T1~2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μg/kg组较4μg/kg组减少(P<0.05);T3时,T1~3时间和用药剂量在6μg/kg组和4μg/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芬太尼2μg/kg组较其它3组高(P<0.05),心动过缓/呛咳反应的发生率6、8μg/kg组较2、4μg/kg组高(P<0.05)。结论4种剂量的芬太尼都能增强异丙酚的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诱导时间,其中4μg/kg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的协同作用较为明显且循环稳定。
孙虎徐志新张蕾
关键词:芬太尼二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流动力学
纳洛酮对细粒棘球蚴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观察并评价纳洛酮对细粒棘球蚴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干预效果。 方法 :实验绵羊分为对照组、干预组 ,每组 6只 ,均为细粒棘球蚴感染的绵羊 ,采用新鲜包虫囊液攻击发敏 ,建立过敏性休克模型 ,干预组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 0 .1m g/ kg,然后每分钟 2μg/ kg持续输注。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输注。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技术分别于休克前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攻击发敏后 3 .5 m in,干预组和对照组MAP均迅速下降 ,而 MPAP、PCWP迅速升高 ,纳洛酮干预后 MAP迅速恢复 ,而对照组 MAP呈持续低水平状态 ,60 m in后才逐渐恢复。干预组 CO维持高水平状态 ,与对照组 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 MPAP、PCWP各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学检查 :两组均有肺间质及肺泡腔水肿、渗出、出血 ,对照组肺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 型细胞缺失、肺泡萎陷等均较干预组明显。结论 :纳洛酮能促进过敏性休克 MAP、CO升高 ,改善体外周血流动力学状态 ,增加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 ,并间接改善微循环 ,对 MPAP、PCWP没有明显降低作用 ,但可抑制肺泡透明膜的形成 ,防止肺泡萎陷 。
郑宏曹兴华徐志新李亦梅尹极峰温浩
关键词:纳洛酮细粒棘球蚴过敏性休克
臂丛神经阻滞时神经刺激器诱发患者不同运动反应与桡神经阻滞效果的关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阻滞时神经刺激器诱发患者不同运动反应与桡神经阻滞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拟行手、腕或前臂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n=60),三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采用l%利多卡因与0.33%罗哌卡因混合液注射于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分别为5、10ml,Ⅰ组和Ⅱ组分别诱发前臂外展或腕及手指外展时,采用上述混合液20ml注射于桡神经周围,于注射完毕后5、10、15、20、25和30min时采用针刺法评价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阻滞情况,桡神经近端和远端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记录桡神经定位次数,评价桡神经定位的难易程度。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感觉完全阻滞成功率高,桡神经远端感觉及运动阻滞成功率高,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长,桡神经定位困难程度高(P〈0.05或0.01)。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时,当神经刺激器诱发患者腕及手指外展较诱发前臂外展应用1%利多卡因与0.33%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阻滞桡神经的效果更完善。
徐志新吉芳艾来提尹极峰
关键词:臂丛神经传导阻滞桡神经电刺激
棘球蚴病诱导的绵羊过敏性休克血浆ET-1和NO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肺动脉压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利用细粒棘球蚴诱导的绵羊过敏性休克动物模型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血浆内皮素 (EI- 1)在过敏性休克中对肺动脉压的影响。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分光比色法分别对休克自行恢复组 ( a)、休克死亡组 ( b)和对照组 ( )中血浆 NO和 EI- 1进行监测 ,同时动态观察平均动脉压 (MAP)和平均肺动脉压 (MPAP)。 结果 :休克后 5 min a组和 b组中 MPAP和 EI- 1与基础值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1) ,组间 MPAP比较 ,P <0 .0 5 ;后期 40 m in a组 MPAP显著降低 ,而 NO与基础值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1)。 结论 :绵羊血浆 ET- 1和NO的增高与细粒棘球蚴诱导的过敏性休克有关 ;ET- 1和
徐志新郑宏曹兴华李亦梅尹极峰温浩
关键词:棘球蚴病绵羊过敏性休克血浆肺动脉压内皮素-1
棘球蚴感染绵羊并诱发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E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E.g.)囊液粗制抗原和B抗原(EgB)识别绵羊感染E.g.后及诱发过敏性休克期间特异性IgG和IgE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并对抗原特性及分子量进行描述。 方法 制备E.g.囊液粗制抗原及EgB,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经剖杀证实感染E.g.并诱发过敏性休克的20只绵羊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抗体对两种抗原的抗体反应性,并对抗原特性和分子量进行描述。 结果 特异性IgE抗体与耐热、低分子量的EgB(8、12和16 kDa)抗原未见明显的反应条带,而与E.g.囊液粗制抗原在43 kDa处可见明显的反应条带。IgG抗体与E.g.囊液粗制抗原未见明显的反应条带,但与EgB抗原反应后在31、43和66.2 kDa处可见较为明显的反应条带。 结论 EgB可能不是特异性IgE抗体的特异性抗原,而是IgG抗体的特异性抗原。E.g.粗制囊液抗原中含有特异性IgE抗体的特异性抗原组分,其分子量大于43 kDa,可能是导致棘球蚴病患者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致敏原。
郑宏徐志新杨戈雄温浩
关键词:棘球蚴感染绵羊IGE抗体特异性反应抗原特性
汉族和哈萨克族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差异的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间民族差异对患者全麻诱导时不同镇静深度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的影响。方法拟行全麻的骨科患者42例,按民族分为两组:汉族组(H组)和哈萨克族组(K组),每组21例。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静注芬太尼后,TCI丙泊酚至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降到40~50后静注维库溴铵,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麻醉诱导前(T0)、静注芬太尼4min后(T1)、意识消失时(T2)、BIS降到40~50时(T3)、静注维库溴铵4min后(T4)、气管插管即刻(T5)、插管后1min(T6)、3min(T7)、5min(T8)时SBP、HR、BIS值和T2、T3时的丙泊酚Ce值及用药剂量。同时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达插管深度时间。结果 T2、T3时K组丙泊酚Ce高于H组(P<0.05);K组意识消失时间、达插管深度时间长于H组,丙泊酚用药量大于H组(P<0.01)。结论哈萨克族患者复合等量芬太尼麻醉诱导时不同镇静深度下所需TCI丙泊酚浓度较汉族患者大,临床麻醉中应区别用药。
孙虎王炜徐志新
关键词:民族丙泊酚靶控输注药效学
离体体外循环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离体体外循环(ECC)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方法确立试验因素有3个,即:氧合器,有3个水平,即进口膜式氧合器(简称进口膜肺)、国产膜式氧合器(简称国产膜肺)和国产鼓泡式氧合器(简称国产鼓泡肺);温度,有2个水平(28℃和35℃);转机时间,有7个水平(ECC前、ECC后1、5、10、20、40、60min)。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检测丙泊酚浓度。结果氧合器(P=0.045)、温度(P=0.019)和转机时间(P=0.001)对丙泊酚浓度均有影响;进口膜肺与国产膜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进口膜肺(P=0.024)、国产膜肺(P=0.014)丙泊酚浓度在ECC后1、5min明显低于国产鼓泡肺。结论国产鼓泡肺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低于国产膜肺和进口膜肺,国产膜肺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与进口膜肺无差异,28℃时的丙泊酚浓度明显高于35℃,丙泊酚浓度随着转机时间的延长进行性下降。
吴建江陈春玲王江徐志新乔峻
关键词:体外循环氧合器温度
机械通气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病理及巨噬细胞炎性介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病理和肺泡炎性细胞介质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预处理诱导ANP-肺损伤模型,按照ANP和机械通气干预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5只):A组,对照组;B组,ANP组;C组,ANP加机械通气;观察时间均2h,连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SpO2、体温变化和血气分析,并保持动脉血PaCO2在35~45mmHg。实验开始即刻和实验结束时(除对照组外)抽取动脉血,处死大鼠后取肺叶组织观察肺组织病理和肺湿/干重比值;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提取,分析BALF中细胞变化,检测BALF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TNF-α浓度水平。结果 HE染色切片B、C两组均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B组和C组肺湿/干重比值大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组细胞聚集数较A组和B组明显(P<0.05)。各组BALF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比较,BALF和血清中MIP-2水平C组高于其他两组,C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TNF-α水平比较,BALF和血清中B组和C组高于A组,B组与C组BALF中TNF-α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已存病理性肺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局部或血液循环内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或)化学介质释放的增加,而对肺泡组织结构和形态学无明显影响。
董春山徐志新陆姚余骏马
关键词:炎症趋化因子类
七氟烷用于老年人麻醉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9年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麻醉医师必须了解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重视其麻醉特点和麻醉药物使用的特殊性,才能更安全的使患者渡过围手术期。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快,苏醒迅速平稳,麻醉可控性好,用于临床麻醉突显其优点。然而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现就七氟烷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张雪蓉徐志新
关键词:麻醉医师七氟烷吸入麻醉药生理变化药物使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