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人
- 作品数:30 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血淋巴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13
- 2000年
- 用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肝胰腺组织及血淋巴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 ,结果表明 :肝胰腺细胞培养共传 3代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效果不明显 .血淋巴细胞原代培养很成功 ,血淋巴细胞 90 %多为贴壁生长 ,其中圆形悬浮生长细胞可见分裂相 ,少数瓶细胞传代 6次 ,生长时间达半年之久 ,加入PHA后 ,对细胞没有明显刺激作用 .
- 高玮黄灿华兰萍章张立人
- 关键词:肝胰腺血淋巴体外细胞培养
- 两种病毒侵染中国对虾后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与免疫标记被引量:12
- 1997年
-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病毒病原及其宿主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病虾体内存在球状与杆状两种病毒病原,有时在同一病虾组织的同一细胞中可见两种病毒同时侵染现象,该现象提示存在复合感染的可能。利用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对感染病虾细胞质中出现的球状病毒作定位标记,初步结果表明已分离提纯的球状病毒与感染病虾细胞质中观察到的病毒粒子性质基本相同。病毒侵染后,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侵染后期,可见溶酶体及多种膜性结构大量增生、细胞核被一些微管样结构包裹等特殊变化的发生。
- 黄灿华石正丽张立人王斌李华
- 关键词:中国对虾病毒病原细胞病变免疫标记
- 中国对虾亲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病变观察
- <正>对虾是海鲜食品,人工养虾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选育亲虾是人工养殖对虾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虾苗种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越冬亲虾的品质和有无带毒现象,为杜绝亲虾垂直传播病原的可能途径等,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张立人张建红肖连春
- 文献传递
-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特性被引量:5
- 1992年
- 用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固相免疫电镜(SPIEM)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的抗原特性及与其它1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pNPV粒子的抗血清只能与EpNPV粒子起反应,不与EpNPV的多角体蛋白及其它10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粒子发生交叉反应;EpNPV多角体蛋白抗血清除了和其同源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外,还能和其它两种NPV的多角体蛋白起反应。以上结果说明了EpNPV的结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原特异性,而多角体蛋白则没有种间特异性。同时将固相免疫电镜技术应用到昆虫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 石正丽张立人陈棣华
- 关键词: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
- 松茸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化学特性被引量:1
- 1989年
- 从湛江林科所赠送的感染的宿主幼虫中分离提取松茸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形状为十二面体,大小差异较大,在0.6~1.1μ之间,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的球形颗粒,有12个突起,大小为65nm。经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多角体蛋白由分子量27000的主带及18000的次带组成;病毒粒子蛋白由8条多肽组成,分子量在132000~49000之间。CPV蛋白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及酪氨酸,而胱氨酸含量最少,具有典型的CPV指纹图谱,用SDS-热酚法抽提病毒核酸,表明为双链RNA,由10个基因片段组成,分子量在2.6×10~6~0.36×10~6道尔顿之间,总分子量为14.86×10~6道尔顿。
- 陈棣华栗陶生张立人
- 关键词:多角体病毒生化特性
- 对虾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1997年
- 高玮张立人
- 关键词:对虾病毒病养殖管理
- 黄褐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黄褐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多粒包埋型病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呈不规则多面体,大小不一致,平均直径为1.30μm。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为366×90nm。病毒核酸为一环状DNA,长度约为37.2μm。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DNA总分子量为77.1×10~6D。病毒多角体蛋白宫含ASP和Glu,而His、Cys、Met含量较少。经SDS-PAGE分析,多角体蛋白主带的分子量为30.2KD;病毒粒子含21条多肽,分子量范围在16.5—107KD之间。
- 张文军陈棣华张立人张国贤李淑琴
- 关键词:天幕毛虫昆虫病毒核多角体病毒
- 山楂粉蝶NPV的形态发生及其宿主细胞器的超微病理变化被引量:6
- 1996年
-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三龄幼虫后,该病毒在体内的形态发生过程及其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72~168h后,山楂粉蝶幼虫中肠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套膜、丝状纤维或称前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病毒束,以及病毒束嵌入多角体蛋白,装配成完全的病毒多角体。在相应的中肠上皮细胞内,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同时还应指出的是内质网呈指纹图谱型,板层体与示髓样小体等膜状结构的病理变化比较特殊。
- 柴一新张立人李淑琴张力军
- 关键词:昆虫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理
- 养虾水体环境因子变化与对虾病毒病之间的关系被引量:7
- 2000年
- 研究养虾水体的盐度、溶氧量及pH值等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与对虾暴发性病毒病害大流行之间的关系 .以低剂量病毒感染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 ,人工改变海水盐度、溶氧量、pH值等理化指标 ,发现其变化与对虾发病死亡之间存在明显的诱发关系 .结果对阐明对虾暴发病毒性流行病成因及指导虾农科学养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黄灿华石正丽张建红张立人陈棣华吴清江王建平伊祥华斯烈钢吴雄飞
- 关键词:环境因子对虾病毒
- 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学的病变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应用超薄切片、冰冻断裂、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侵染72—120小时后,宿主中肠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板层小体、溶酶体等均有明显的病变。同时,在中肠细胞表面有病毒粒子吸附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亦有倒塌肿胀等病症表现。
- 邹彤张立人
- 关键词:细胞器侵染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