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盈

作品数:51 被引量:267H指数:10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4篇化学工程
  • 12篇理学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6篇色谱
  • 26篇相色谱
  • 23篇液相
  • 23篇液相色谱
  • 23篇质谱
  • 23篇高效液相
  • 2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2篇超高效
  • 22篇超高效液相
  • 22篇超高效液相色...
  • 22篇串联质谱
  • 13篇质谱法
  • 12篇串联质谱法
  • 11篇土壤
  • 11篇超高效液相色...
  • 9篇QUECHE...
  • 9篇超高效液相色...
  • 7篇水稻
  • 6篇农药
  • 6篇超高效液相色...

机构

  • 34篇贵州省农业科...
  • 16篇湖南农业大学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湖南人文科技...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省棉花科...
  • 1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贵阳市农产品...
  • 1篇贵阳职业技术...

作者

  • 51篇张盈
  • 32篇段婷婷
  • 24篇魏进
  • 10篇李晓刚
  • 7篇王娅
  • 7篇王昱翔
  • 6篇刘新刚
  • 6篇董丰收
  • 6篇徐军
  • 6篇郑永权
  • 5篇陈才俊
  • 5篇王宁
  • 5篇段一鸣
  • 5篇齐麟
  • 3篇廖国会
  • 3篇罗世霞
  • 2篇陈明贵
  • 2篇陈武瑛
  • 2篇秦立新
  • 2篇刘一平

传媒

  • 12篇农药
  • 5篇植物保护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4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价值工程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湖北植保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噻·多·唑醚种子处理悬浮剂及成膜助剂的制备与性能
2019年
为制备直播棉种子用25%噻虫嗪·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25%噻·多·唑醚FS),分别采用流点法及正交试验设计对主要助剂进行筛选,并合成了可溶性淀粉-苯乙烯二元共聚物成膜剂,对25%噻·多·唑醚FS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评价其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幼苗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所制备制剂中,有效成分噻虫嗪、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分别为10%、10%和5%,润湿分散剂W600和D800、黏度调节剂黄原酸胶和硅酸镁铝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4.0%、0.18%和0.30%,防冻剂乙二醇5%,色浆海舒液体红2R 2%.经测定,25%噻·多·唑醚FS黏度为204.21 mPa·s,粒径D90、D50、D10分别为1.25、0.82、0.35μm,离心沉淀率为8.34%,悬浮率96.02%,热贮析水率4.72%,脱落率为3.35%.成膜剂的成膜时间为11.33 min,包衣均匀度为91.67%.以药种比为1:50处理棉种,发芽率为95.67%,比空白对照提高了1.78%;棉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了70.54%;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了77.55%.25%噻·多·唑醚种子处理悬浮剂成膜稳定性好,对棉花种子安全,发芽率高,有利于促进棉花幼苗发育生长.
王昱翔朱宏建朱宏建王娅张志刚王娅李晓刚
关键词:棉花种子噻虫嗪多菌灵吡唑醚菌酯成膜剂游离脯氨酸
杀菌剂氟吡菌酰胺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是由拜耳作物公司研制而成并商品化,能应用于防治70多种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但是,氟吡菌酰胺的使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风险。本文通过测得室内培养条件下氟吡菌酰胺在土...
张盈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文献传递
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物甲胺磷在辣椒酱加工过程中的残留量变化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研究乙酰甲胺磷及有毒代谢产物甲胺磷在辣椒酱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因子,从而优化辣椒酱的加工过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分别检测辣椒酱加工中清洗、自然发酵和灭菌3个步骤中2种农药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流动水冲洗后,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71和0.58;自然发酵过程中,经发酵微生物作用,有部分乙酰甲胺磷降解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68和1.17;灭菌过程对2种农药残留量的变化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辣椒酱的品质和农药残留两方面因素,建议尽量适当延长辣椒的清洗时间,在不影响辣椒酱品质的前提下,发酵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剂,加强对2种农药的吸附作用。
路彩红申流柱吕磊姚赛董雯刘路吴希张盈段婷婷
关键词: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辣椒酱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快速检测大豆及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被引量:18
2012年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大豆和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残留分析方法.大豆和土壤样品采用乙腈(含0.5%甲酸)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或石墨化碳黑(GCB)净化,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在0.005—0.5 mg.kg-1添加范围内,氟磺胺草醚在土壤、大豆和大豆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9.4%—109.0%之间,变异系数在3.6%—10.1%之间.在山东、河南、吉林进行了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中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8.5—23.7 d;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7—9.8 d.
张盈李晓刚徐军董丰收刘新刚郑永权
关键词:氟磺胺草醚大豆土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的释放行为与生物活性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对二氧化硅载药体系进行评价,以吡唑醚菌酯为模式农药,利用其与正硅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缩合反应,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制备了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Nicolet iS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表征了微球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测定了其在水中的光解速率;并采用透析袋法探讨了该微球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的缓释行为,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微球对稻瘟病菌的毒力,评价了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外观形貌较为规整,粒径在0.998~1.428μm之间,其最大载药量可达50.73%。该微球在碱性条件下的释药速率快于酸性条件下,且其释放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中性条件下其释药符合Ritger-Peppas方程;与pH值相比,温度对其释药速率的影响较小。给药后第5天,所制备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的毒力与原药相近,给药后第9天,其毒力是原药的11.7倍,缓释效果显著。该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在紫外灯照射10 h后光解率为38.98%,明显低于吡唑醚菌酯原药的光解率(68.92%)。
王娅王昱翔王昱翔张星张盈李晓刚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二氧化硅微球释放动力学控释稻瘟病菌
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成膜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种子包衣已成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虫害和提高农药药效,减少用药次数,减少劳动力等。本研究基于构建的成膜助剂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系统评价水稻包衣后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拓宽悬浮种衣剂在水稻病虫害精准防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然后通过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优选其配方。对成膜助剂耐水性及成膜稳定性进行表征,检测制备的种衣剂的质量指标。同时,在不同浓度下对种子进行包衣,确定其最佳药种比,采用盆栽试验对种衣剂处理的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白根数、叶数、根系活力、叶绿素、游离脯氨酸、抗氧化酶等生物学性质进行评价。【结果】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具有良好的成膜稳定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种衣剂的吸水性、耐水性变化,发现该膜在水中溶解缓慢,直至35 d,破损面积和孔隙率变化仍没有明显增大。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的最佳配方为噻虫嗪25%,吡唑醚菌酯15%、快T0.5%、FS3000 8%、硅酸镁铝0.3%、黄原胶0.12%、皂土0.5%、乙二醇5%以及海舒液体红2R 5%。种衣剂悬浮率为97.90%,成膜时间为12 min,成膜性良好,包衣均度88.23%,分散性良好,黏度0.53 Pa·s,脱落率3.25%,有良好冷贮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质量标准要求。采用药种比1﹕50(2.88 g a.i/kg)处理,发芽率较对照组提高了31.98%,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提高了6.57%;株高较对照组提高了6.48%,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提高了9.42%;根系活力较对照组增加了38.07%,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比1﹕75)增加了24.20%;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3.02%,较阳性对照迈舒平(药种�
齐麟王昱翔王宁段一鸣张盈王娅肖璐璐李晓刚
关键词:悬浮种衣剂乳液合成生物学特性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杨梅中噻嗪酮残留被引量:10
2017年
为杨梅质量安全检测和农药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杨梅中噻嗪酮残留量的方法,通过试验对提取剂和净化剂进行选择。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5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10mg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净化,外标法定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杨梅中噻嗪酮在加标水平为0.05~2mg/kg时,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74%~94.87%,相对标准偏差为1.84%~6.50%。方法检出限(LOD)为0.01mg/kg,定量限(LOQ)为0.02mg/kg。该方法简便,快捷,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大量杨梅样品中噻嗪酮残留的快速检测。
龙家寰李刚张盈魏进段婷婷
关键词:噻嗪酮气相色谱-质谱法杨梅
UHPLC-MS/MS测定茶叶中唑虫酰胺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规律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评估唑虫酰胺在茶叶上使用后的安全性,在山东、江苏等10地开展了田间残留试验,研究唑虫酰胺在鲜、干茶叶上的最终残留及消解动态规律,并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1~1.2 mg/L范围内,唑虫酰胺在鲜茶、干茶叶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0.01、0.05、0.50、50、100 mg/kg添加水平下,唑虫酰胺在鲜、干茶叶上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7.3%。唑虫酰胺在鲜、干茶叶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26~10.53、0.85~4.00 d。鲜、干茶叶中唑虫酰胺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70~3.8、0.54~16 mg/kg。茶叶中唑虫酰胺对18岁及以上男女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商(RQc)为0.10~0.17,短期摄入风险商(RQa)为0.33~0.41,均为可接受风险。[结论]30%唑虫酰胺悬浮剂按推荐有效成分112.5 g a.i./hm2剂量在茶园中施药1次,不会造成茶叶中唑虫酰胺的残留超标,且对成年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消费者较为安全。
龙慧张盈陈秀黄文源龙家寰段婷婷
关键词:茶叶
贵州辣椒中腐霉利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明确贵州鲜食辣椒中腐霉利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水平及其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气相色谱检测鲜食辣椒中腐霉利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方法,采集贵州各地鲜食辣椒进行残留检测,并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贵州辣椒中腐霉利检出率为8.25%,残留量在0.01~0.625 mg/kg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1.10%~1.72%之间,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1.13%~4.26%;高效氯氟氰菊酯检出率为69.31%,残留量为0.01~0.784 mg/kg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20.52%~31.92%之间,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19.71%~74.35%。[结论]2种农药在贵州鲜食辣椒中的残留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男/女性人群的急性、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消费者膳食较安全。
张盈魏进段婷婷龚庆东陈才俊
关键词:腐霉利高效氯氟氰菊酯辣椒
土壤微生物对异噁草酮连续施用的响应被引量:5
2020年
本实验研究了温室条件下,连续两年施用异噁草酮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N转化功能微生物的响应。第二次施药后第7天、15天、30天、60天和90天采集土壤,测定异噁草酮残留量和相关微生物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异噁草酮降解半衰期为17.4 d。施药后第15天细菌拷贝数降低,Alpha多样性增加;真菌拷贝数在第15天和60天显著降低,Alpha多样性在第7天和第90天显著降低。主成分分析(PCoA)显示,整个培养期间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显著改变。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异噁草酮增加分子生态网络中节点数、连接数、平均度和平均路径长度,显著改变模块枢纽与联络者。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异噁草酮主要降低反硝化作用。
张盈吴小虎李晓刚李晓刚段婷婷徐军董丰收刘新刚
关键词:异噁草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