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芳 作品数:49 被引量:27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生物学 更多>>
老年人书写产生中词汇频率和音节频率效应的时间进程:ERP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老年人(60岁以上)汉语词汇书写产生过程中的词汇频率效应和音节频率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中采用图画命名范式,要求被试在看到图画之后迅速且准确地写出相应的名称。结果表明:词汇频率和音节频率影响汉字书写的潜伏期,表现为高词汇频率词的书写潜伏期短于低词汇频率词,高音节频率词的书写潜伏期短于低音节频率词;在书写产生的早期阶段,词频与音节频率效应独立发生,早期词频效应可能来源于正字法词典中信息的提取,早期音节频率效应可能来源于语音词典中对音节的提取,且词频效应早于音节频率效应,这为"正字法自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在书写产生的晚期阶段,词频和音节频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语音词典和正字法词典之间的双向联结,激活的双向扩散引起的。语音信息在书写产生过程被激活,在较晚的阶段影响了正字法编码过程。 何洁莹 张清芳认知还是元认知:口语产生中舌尖效应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2 2019年 舌尖效应(Tip-of-the-tongue,TOT)在口语产生领域存在认知和元认知两种研究视角。认知视角主要针对口语产生的词汇通达过程,认为信息激活或提取不充分是TOT发生的主要原因。元认知视角则主要关注口语产生的元认知过程,认为个体对目标词提取状态的监测引发了TOT。TOT的元认知过程不仅可以监测目标词的提取状态及词汇通达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提取,而且可以控制词汇通达过程,使目标词在TOT发生后成功地提取出来。两种研究视角在TOT发生的认知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生理基础方面均存在分离。未来研究应该探讨TOT监测和控制口语产生的作用机制和生理基础,关注汉语背景下TOT发生规律及其对口语产生年老化的积极影响。 欧阳明昆 蔡笑 张清芳关键词:TOT 口语产生中词频效应、音节频率效应和语音促进效应的认知年老化 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考察了汉语口语产生过程中词频与音节频率效应、语音促进效应的认知年老化现象及其认知机制。结果发现,老年组的图画命名时间长于青年组,且老年组的词频效应和音节频率效应高于青年组,而语音相关效应低于青年组。老年组中词频和音节频率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青年组则没有,这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词典中不仅语义水平和音韵水平之间的联结强度变弱,而且信息之间的作用模式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为激活不充分假设或传输不足假设提供了证据。 杨群 张清芳关键词:词频效应 言语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认知机制:跨语言视角 2023年 在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音节频率效应(syllable frequency effect)指的是高频音节相对于低频音节的加工优势。综述了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基础,从影响因素、发生阶段和神经机制等角度阐述了印欧语系和汉语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跨语言差异。基于口语产生的理论模型和合适单元假说,结合不同语言的固有特性,分析了音节频率效应存在跨语言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一个有关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作用机制的模型,为音节在汉语和字母语言口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应进一步探究音节频率的两种测量方式对音节频率效应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加强对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音节频率效应的考察,利用多种实验技术和范式深入探讨言语产生过程中音节加工的跨语言差异。 潘家冰 张清芳关键词:言语产生 跨语言 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句法启动效应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研究利用眼动技术考察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及其眼动模式。实验采用双宾语句(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介宾语句(主语+谓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和简单句三种启动句类型,听觉呈现启动句后呈现图片要求被试用句子进行描述,目标句类型为双宾语句或介宾语句。结果发现,启动句类型影响了目标句的句法选择及对图片中不同客体的注视时间比率及注视顺序。无论产生的目标句是否与启动句句法结构一致,双宾语句启动下对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间接宾语,介宾语句启动下对直接宾语的客体注视时间比率更高且更多地优先注视直接宾语,而在简单句启动条件下,眼动注视模式则会受到所产生目标句句法结构的影响。行为结果和眼动指标都支持了两阶段理论中结构选择和内容计划两阶段的观点。 张宁 张清芳工作记忆负荷对词汇理解和产生认知老化的不同影响 2024年 人类语言能力的衰退受到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加工系统两方面的影响,且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衰退存在不同的模式。已有研究主要考虑了语言特异性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一般认知能力中的工作记忆负荷对词汇理解和词汇产生过程认知老化的影响机制。采用双任务范式,要求被试同时完成数字串回忆和词汇理解(或词汇产生)任务。在排除其他一般认知能力的影响后发现,老年人在词汇理解和产生任务的反应时长于青年人,表现出语言加工过程的认知老化。而且词汇理解的认知老化效应大于词汇产生,表现出认知老化的不对称性。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负荷和语言加工任务类型共同影响了语言的认知老化效应。 徐宁宁 张敏慧 吴翰林 张清芳关键词:工作记忆负荷 词汇理解 词汇产生 图词间隔时间影响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的机制:图词干扰范式研究 2022年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存在语义抑制和语义促进效应,可能发生在概念准备和词汇选择或者后词汇水平阶段。本研究采用图画-词汇干扰实验任务,变化图画与词汇出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运用脑电技术考察口语词汇产生中语义效应发生的时间进程。结果显示,当SOA为0ms时表现出语义抑制效应,语义效应发生在词汇选择阶段(344~418 ms);当SOA为-400 ms时,语义效应发生在概念准备阶段(0~76 ms)和词汇选择阶段(274~390 ms);460~594 ms时间窗口内的语义效应可能表明讲话者对语义信息的自我监测。词汇产生中存在语义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权衡,影响了行为结果中语义效应的方向,上述发现支持了口语词汇产生的词汇竞争假说。 周雨汐 刘宇颢 张清芳关键词:SOA 汉语书写产生中词频和音节频率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书写产生研究领域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语音信息在书写产生中的作用。语音中介假设认为在正字法信息完全依赖于先前语音信息的提取,正字法自主假设则认为正字法信息是直接从词汇的语义表征中得到激活的,不需要语音表征作为中介。本研究采... 张清芳 何洁莹关键词:词频效应 文献传递 汉语书写产生中词频影响theta和gamma神经节律及其耦合 书写产生是指个体用手写文字表达思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需要准备好要表达的概念,然后从心理词典中提取词汇表征(即'词汇通达',包括提取词汇-语义表征和提取正字法表征两个亚阶段),最后编码运动程序并执行。与其它语言加工过... 王成 张清芳关键词:词频效应 文献传递 汉语口语词汇产生中的多重音韵激活:单词翻译任务的ERP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口语词汇产生过程中,非目标词是否会产生音韵激活是独立两阶段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的争论焦点之一。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被试在翻译命名任务中是否受到背景图片音韵或语义干扰词的影响。行为反应时中未发现显著的音韵效应,而语义效应显著,表明非目标词不会产生音韵激活。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显示在目标单词呈现后的400~600 ms时间窗口中出现了显著的语义效应,在600~700 ms时间窗口内出现了边缘显著的语义效应和音韵效应,均表现为相关条件比无关条件波幅更正。上述结果表明在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尽管在脑电上呈现出可能存在微弱的多重音韵激活,但行为结果并不会显示出非目标项的音韵激活。研究结果支持了汉语口语词汇产生遵循独立两阶段模式的观点。 张清芳 钱宗愉 朱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