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市原学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名古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主题

  • 8篇1-溴丙烷
  • 7篇毒性
  • 5篇纳米
  • 4篇多壁碳纳米管
  • 4篇生殖
  • 4篇生殖毒性
  • 4篇碳纳米管
  • 4篇细胞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性
  • 4篇纳米管
  • 2篇毒理
  • 2篇雄性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学
  • 2篇血液学试验
  • 2篇神经传导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生殖系

机构

  • 14篇名古屋大学
  • 10篇上海市计划生...
  • 9篇复旦大学
  • 4篇广东省职业病...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卫生局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日本产业技术...

作者

  • 14篇市原学
  • 12篇李卫华
  • 9篇丁训诚
  • 5篇宋伟民
  • 5篇竹内康浩
  • 5篇刘颖
  • 5篇王海兰
  • 3篇周志俊
  • 3篇王强毅
  • 2篇市原佐保子
  • 2篇黄芬
  • 2篇那须民江
  • 1篇钟恩宏
  • 1篇张蕴辉
  • 1篇丁调诚
  • 1篇叶冬青
  • 1篇李洁斐
  • 1篇黄永
  • 1篇范奇元
  • 1篇顾祖维

传媒

  • 4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溴丙烷短期暴露对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生物标志物的探讨
<正>目的1-溴丙烷(1-bromopropane,1-BP)作为氟利昂类替代溶剂,用于金属,精密仪器,光学仪器和电子元件的清洗,以及作为粘合剂的溶剂。研究发现:1-BP 暴露损害神经系统并引起大鼠脑组织中γ-烯醇酶的降...
王海兰伊东秀记稻熊裕加藤兼房李卫华竹内康浩那须民江市原学
关键词:1-溴丙烷生殖毒性烯醇酶
文献传递
1-溴丙烷对两种雄性大鼠肝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1-溴丙烷对两种雄性大鼠的肝脏毒性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肝脏解毒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Fischer344大鼠和18只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新鲜空气,一组给予1000ppm1-溴丙烷,每天8h,连续暴露4周。通过血浆的生化指标和病理切片对肝脏的功能和形态进行了评价。利用化学比色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对肝脏中的GST的活力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量。结果1-溴丙烷暴露可引起两种大鼠体重的下降及肝脏重量的上升;病理发现肝脏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出现空泡样改变,血浆中CK、ALT和TBIL和DBIL等指标上升明显;两种大鼠肝脏细胞胞浆的GST活力增强,Fischer344大鼠微粒体GST的活力也增强;肝脏组织的GST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1-溴丙烷暴露对两种雄性大鼠具有肝脏毒性,GST在1-溴丙烷的肝脏解毒代谢中可能起到较重要作用。
黄芬黄永王海兰市原学市原佐保子叶冬青
关键词:1-溴丙烷肝脏毒性
多壁碳纳米管致RAW264.7巨噬细胞毒性与氧化损伤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用DNA钠盐提高MWCNTs的分散度,设4个浓度组(2.5、10、25和100μg/ml)、DNA钠盐溶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染毒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观察细胞毒性,并根据染毒后细胞的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分析MWCNTs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结果25μg/ml和100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呈一定的浓度-反应关系;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细胞和其上清液中TP、LDH、NO和MDA含量随之升高,而GSH和SOD含量随之降低,且呈一定的暴露-反应关系;且与细胞发生融解破碎,间隙加大等形态学改变情况相符。结论MWCNTs对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刘颖宋伟民李卫华市原学丁训诚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细胞毒性巨噬细胞
职业接触1-溴丙烷对女工神经系统和血液及生化学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1-溴丙烷(1-BP)对职业接触女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4个1-BP生产工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按1:1比例选取年龄配对的接触组和对照组女工各71人。作业环境中1-BP的监测运用直读式检气管和个体采样器测定。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神经行为学组表测试、胫神经和腓神经电生理检查、振动觉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和激素水平检查。结果作业环境中1-BP的浓度为0~402.40mg/m2(平均32.19mg/m2),工人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TWA-8h)为0.35~535.19mg/m2(平均14.08mg/m3)。与对照组相比,1.BP接触工人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4.8±8.7)m/s1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5.5±4.9)m/s】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7.5±2.1)ms],足趾振动觉降低【双足音叉振动延迟时间分别为(6.2±4.4)和(5.7±4.4)s],神经行为学POMS量表中愤怒情绪得分增高(21.0±5.5),紧张、疲劳、迷茫情绪得分降低(7.8±5.5、5.6±4.1、6.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白细胞[(5.6±2.17)×10^3/μ1]、红细胞[(3.9±0.4)×10^6/μl]、血红蛋白[(121.1±14.5)鲥和肌酸磷酸激酶[(82.0±27.5)IU/L]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8.0±0.5)g/d1]、乳酸脱氢酶[(335.2±356.6)Iu/L]、促甲状腺激素[(3.6±2.3)μIU/ml]和尿促卵泡素水平[(18.7±24.4)mIU/ml]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BP接触可能影响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血液及生化学指标的异常。
李卫华周志俊王强毅市原学竹内康浩丁训诚
关键词:神经传导神经行为学表现肌酸激酶血液学试验
多壁碳纳米管致A549细胞毒性与氧化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A549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钠盐(deoxyribonucleic acid sodium salt,DNA钠盐)提高MWCNTs的分散度,设4个浓度组(2.5、10、25和100μg/ml)、DNA钠盐溶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染毒24h后,用MTT法观察细胞毒性,并根据染毒后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情况分析MWCNTs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结果25、100μg/m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呈一定的暴露-反应关系;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细胞和其上清液中TP、LDH、NO和MDA含量随之升高,而GSH和SOD含量随之降低,且呈一定的暴露-反应关系;且与细胞发生融解破碎,间隙加大等形态学改变情况相符。结论MWCNTs对A549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刘颖宋伟民李卫华市原学丁训诚
关键词:细胞毒性
1-溴丙烷引发雄性大鼠性腺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1-溴丙烷(1-BP)诱发大鼠性腺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索1-BP雄性生殖毒性相关的mRNA改变。方法雄性F344/NSIc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吸入新鲜空气或5030mg/m31-BP8h。染毒后16h处死大鼠取出睾丸,运用大鼠性腺cDNA微阵列和real-timePCR方法测定1-BP染毒后性腺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在大鼠性腺芯片5087个cDNA微点阵中,有62个基因被1-BP显著下调,3个基因显著上调。其中包括性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a),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T1),肌酸激酶(Ckb),髓鞘和淋巴细胞蛋白(Mal)和S100的钙结合蛋白(S100a4)。归类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变化的基因与蛋白质/脂类代谢相关,其次与应激防御反应相关。实时定量PCR证实了1-BP可引起CYP19a、S100a4、GSTT1和Mal的下调。结论急性高剂量染毒1-BP可引起睾丸组织CYP19a、S100a4、GSTT1、Mal等基因的下调,提示其可能通过内分泌干扰和氧化应激效应而导致雄性生殖毒性。
李卫华市原学王海兰Kitagawa EmikoIwahashi Hitoshi丁训诚周志俊
关键词:1-溴丙烷生殖毒性性腺实时定量PCR环境毒理
多壁碳纳米管致大鼠肺损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大鼠的肺损伤效应。[方法]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脱氧核苷酸钠盐(deoxyribonucleic acid sodium salt,DNA钠盐)组、DNA钠盐-MWCNTs 2.0、10.0、20.0mg/mL3组(低、中、高染毒组),并用DNA钠盐提高MWCNTs的分散度。采用气管滴注的方法染毒,一次滴注量为每kg体重1.5mL,每天1次,连续滴注3d,分别于滴注结束后24h、7d、28d、90d时间段,每实验组各处死8只动物,测定肺灌洗液中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细胞毒性及细胞氧化损伤指标及大鼠体重,并观察动物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MWCNTs染毒结束后24h,各染毒组大鼠进食及饮水量均有所下降。染毒结束后7、28、90d时,大鼠体重与滴注前体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染毒剂量越高,体重增加幅度越小。中、高剂量染毒组灌洗液中TP和LDH含量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灌洗液中GSH和SOD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随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电镜下,MWCNTs染毒后7d可观察到大鼠肺组织细胞核膜发生肿胀,核固缩,单位膜结构不清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发生肿胀,嵴断裂等病理改变。[结论]MWCNTs可引起肺组织损伤和氧化损伤,对大鼠具有肺毒性作用。
刘颖李卫华市原学丁训诚宋伟民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肺损伤细胞毒性
1-溴丙烷对两种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1-溴丙烷对两种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方法将18只Fischer344大鼠和18只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新鲜空气,一组给予1000ppm1-溴丙烷,每天8h,连续暴露4周。在显微镜下对附睾的精子活动率和形态进行评价;睾丸等生殖器官进行了病理学评价。结果1-溴丙烷的暴露可引起大鼠的体重及生殖器官重量的下降;附睾的精子数减少、活动率下降、形态异常的精子增多;睾丸病理切片观察到曲精小管的精子释放延迟以及附睾的病理变化。结论1-溴丙烷暴露对两种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影响,提示1-溴丙烷也可能对男性工人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黄芬王海兰市原学市原佐保子
关键词:1-溴丙烷生殖毒性精子活动率
1-溴丙烷短期暴露对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生物标志物的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王海兰伊东秀记稻熊裕加藤兼房李卫华竹内康浩那须民江市原学
关键词:1-溴丙烷生殖毒性烯醇酶
多壁碳纳米管致大鼠急性肺毒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s)对Wistar大鼠的急性肺毒性作用。[方法]用脱氧核苷酸钠盐(deoxyribonucleic acid sodium salt,DNA钠盐)提高MWCNTs的分散度,设3个浓度组(2、10、20mg/mL)和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采用气管滴注的方法染毒,一次滴注量为1.5mL/kg体重,每天1次,连续滴注3d,染毒结束后24h,计算肺灌洗液中各类自细胞百分比,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灌洗液中总蛋白(TP)等细胞毒性及谷胱苷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物(SOD)等细胞氧化损伤指标,并观察肺病理改变。[结果]中、高剂量染毒组肺灌洗液中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肺泡灌洗液中TP、AKP、LDH和MDA含量随之升高,而GSH和SOD含量随之降低,且各个指标的变化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肺组织病理显示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尘细胞聚集,黏膜损伤和血管出血等。[结论]MWCNTs具有致大鼠急性肺毒性的作用。
刘颖李卫华市原学宋伟民丁训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