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潇潇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高校
  • 5篇民办
  • 5篇教育
  • 4篇实证
  • 4篇高等教育
  • 4篇办学
  • 3篇行动逻辑
  • 3篇学术
  • 3篇自主权
  • 3篇校办
  • 3篇民办高校
  • 3篇高校办学
  • 3篇高校办学自主...
  • 3篇办学自主权
  • 2篇大学治理
  • 2篇大学治理结构
  • 2篇院校
  • 2篇民办高等教育
  • 2篇教育组织
  • 2篇高等教育组织

机构

  • 14篇国家教育行政...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7篇屈潇潇
  • 5篇刘亚荣
  • 2篇陈霞玲
  • 1篇陈正

传媒

  • 3篇复旦教育论坛
  • 3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高校教育管理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中国高校科技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的路径变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美国高等教育组织治理的研究文献为主要来源,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的研究进行了历史阶段划分,并对每个时期的研究特点和主要的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进行回顾和评述。总体来看,美国高等教育组织治理模式经历了起源、封闭系统视角、开放系统的理性视角和开放系统的文化视角四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从单一治理模式到多样化治理模式,从关注内部治理到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从结构化的观点到非正式关系的视角等趋势。
屈潇潇陈正
关键词:高等教育组织
世界一流大学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分析——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在菲利普·G·阿特巴赫定义的世界一流大学中,有效的院校管理是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组织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结构优化管理决策过程,从而实现大学的有效治理,成为政府和大学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为案例,梳理并分析了学校治理结构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归纳总结出世界一流大学实现有效治理的3个关键因素:完善的制度和结构、独立性和自主权、共同协商的理念。
屈潇潇
关键词:案例分析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行动逻辑——以某民办高校为例
2012年
本文通过对一所民办高校特色孕育、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回溯,展现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组织在高等教育的从属空间中以特色寻求生存的历程。从新老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本文通过研究验证了这样一条规律:组织的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诉求,其发展受到外部制度空间与内部要素特征的共同作用。一方面,制度空间为特色办学提供制度性框架,影响特色的演进路径,这是组织特色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另一方面,随着制度空间变化形成的组织不同行动逻辑及其相互关系,在组织内部为特色的演进提供动力,在特定的制度空间下,组织内部力量相互作用构成了特色形成和发展的内因。从民办高校发展的现实来看,来自环境中制度与资源的传统拉力造成民办高校发展的组织趋同,与此同时,组织内部利益分散和基础薄弱的助推力造成民办高校发展的组织离散。这样的矛盾在组织内部的不同层次得到反映和体现,致使最初依靠外部制度赢得生存空间的民办高校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特色制度的过程中,遭遇了内外力作用下难以将特色深化的尴尬,即难以成为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规范与信仰,从而陷入特色发展的困境。
屈潇潇
关键词:民办高校行动逻辑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与定位被引量:3
2016年
尽管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普遍的办学机制,但是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和定位仍不清晰,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支持力度不足、欠缺协调监督机制等问题。因此,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宏、中、微观实施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搭建多方资源整合平台;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搭建多方资源整合平台。
屈潇潇
关键词:校企合作政府职业院校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的路径特征分析——基于173名校级领导的问卷调查被引量:9
2019年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需要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通过173所地方本科高校校级领导的调查,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高校内部各层级确实承担了不同功能的转型,即在战略层面,地方院校制度层以组织资源获取、领导资源交换为主要路径实现适应功能转型;在机制层面,管理层主要以组织结构改革、师资队伍管理和资源配置变化为牵引实现了整合功能;在生产层面,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科研发展是技术层改革的核心,承担着目标达成的功能。虽然不同路径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但各路径之间并不均衡,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发展还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硬制度"转型特点,需要引入治理思维和战略管理视角,进一步深化应用转型,以提高转型的系统性。
屈潇潇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高校办学自主权变迁的实证再研究(二)--高校内部学术决策权运行现状被引量:7
2020年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内部学术治理机构建设方面,各种专门化的学术治理机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改革是自发进行的,决策内容涵盖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所有综合决策、人力资源专项决策和学术事务专项决策,机构职能定位以咨询议事为主,机构人员仍然以高层行政管理角色为主,通过参与以及专业权威影响行使权力;在纵向分权方面,无论是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一旦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如何提供"生产决策方面,都基本下放到了院系层面,使其在学术治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更加提升了二级学院整体的决策权力水平,资源配置方面尤为显著。
刘亚荣屈潇潇康宁
高校办学自主权变迁的实证再研究(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辨析及外部学术治理改革现状被引量:4
2020年
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核制度是院系自治。在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化影响下,借鉴治理思维,我国高校正在破除“行政化”的本土情境,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形成各利益主体可以相对平等地对话与协商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是构建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地的基本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辨析后发现,我国现在的高校治理策略缺乏市场维和院系自治维,应该将其纳入新的高校治理结构;法律一维相对弱,也应作为独立的维度进行建构,即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法律、国家规制与政府行政、社会中介评价、市场、校级管理和院系治理等六维度。从自主权内容上,高校办学自主权实质是高校应该拥有的一系列与学术活动相关的决策权,在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自主权和“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自主权。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呈现由政府全面控制着这些自主权逐步转向持续放权的改革趋势。目前,相对“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高校在“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方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高校对学术事务的权力多于资源配置的权力,部属高校较地方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刘亚荣屈潇潇康宁
关键词:高校办学自主权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行动逻辑——以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
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和外部制度力量作用下赢得发展空间,就成为民办高校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其中特色办学是重要的发展出路。本研究以我国某民办高校——PIC学院为研究案例,...
屈潇潇
关键词:民办高等院校特色办学模式行动逻辑
新时代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2024年
近年来,许多高校面向未来的人才需求,立足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探索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对这些模式进行了梳理,基于现代课程论和教学论,提出当前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普遍采取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对应的三维组合理论框架。基于“目标-课程”框架,对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进行解析,提出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三种典型模式,进一步给出了每种模式的特点与举措。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解析,为我国更多高校立足本土实践、放眼世界,顶层设计本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理性思路和实践参考。
刘亚荣熊淦屈潇潇崔明明杨晓丽
未来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链条重构的挑战和路径被引量:6
2022年
创新能力是未来科技人才的关键核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教学设计和更加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无法独自承载未来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面对新的教育变革需要,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学习与认知科学理论以及世界各国与高等院校的前沿实践探索,本研究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认为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需要体系性重构,具体有三点建议:一是高校内部要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构建以“初步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及能够匹配产教融合的组织模式;二是教育系统要建立多层次的赋能高校教学方法论研究实践的支持体系,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三是要打破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相对封闭性,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供应链,建设新型产教研融合生态。
刘亚荣屈潇潇陈霞玲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人才教学法人才供应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