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磊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髂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一例报道
- 吕磊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方法从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发表与未发表文章,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共28篇文献28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所有试验质量普遍不高,未发现双盲试验。根据意向治疗分析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结合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总有效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势比为8.18(5.94,11.25)],对治愈率的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势比为2.60(2.16,3.14)]。漏斗图显示基本对称,提示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控制尚可。结论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单纯西医治疗有益。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
- 吕磊张纪蔚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白细胞介素12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4(IL-12/STAT4)信号途径激活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 clecells,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2.5、5、10和20ng/mL)IL-12刺激后,用MTT法、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VSMC增殖和凋亡情况,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TAT4的mRNA表达和STAT4、磷酸化STAT4(P-STAT4)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IL-12呈剂量和时间依赖促VSMC增殖,同时抑制VSMC凋亡。RT-PCR检测发现STAT4的mRNA表达随IL-12浓度增高而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TAT4、P-STAT4的蛋白表达随IL-12浓度增高而增加。结论IL-12可促进VSMC增殖,该作用可能与激活IL-12/STAT4途径有关。
- 吕磊张纪蔚张柏根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增殖
- 覆膜支架与裸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覆膜支架与裸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使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患者20例,与同期25例采用裸支架的患者做对比,分析两者的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实行腔内介入治疗,随访5~39个月,平均(14±8)个月,覆膜支架组的一期通畅率为95%,二期通畅率为100%;裸支架组一期通畅率为72%,二期通畅率为92%。覆膜支架组的一期通畅率显著高于裸支架组(P=0.007)。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对于TASC II-C、D型病变较裸支架具有较高的一期通畅率。
- 倪其泓陈佳佺吕磊郭相江张岚叶猛
- 关键词:覆膜支架裸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
- 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肢体缺血(CLI)的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因素。方法对152例CLI缺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质量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根据足部动脉弓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足部动脉弓良好组(n=37)和足部动脉弓不良组(n=11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因素。结果足部动脉弓不良组的空腹血糖(FBG)浓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P〈0.05,P〈0.01)。足部动脉弓不良组患者中糖尿病病程≥10年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BG、MPV、糖尿病病程≥10年是足部动脉弓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FBG预测足部动脉弓不良的最佳临界值为6.60 mmol/L,曲线下面积为0.805(P〈0.05)。MPV的最佳临界值为11.70 fl,曲线下面积为0.907(P〈0.05)。再分别以FBG、MPV临界点以及糖尿病病程≥10年为条件,将患者分为2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浓度≥6.60 mmol/L、MPV≥11.70 fl和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发生足部动脉弓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FBG浓度〈6.60 mmol/L、MPV〈11.70 fl和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的8.684倍(95%CI=3.496~21.571,P〈0.05)、12.737倍(95%CI=5.358~30.232,P〈0.05)和7.75倍(95%CI=2.996~20.048,P〈0.05)。结论 FBG浓度升高、MPV增大、糖尿病病程≥10年分别是预测CLI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谢辉叶猛陈佳佺吕磊袁凯张纪蔚张岚
- 关键词:重症肢体缺血缺血性溃疡平均血小板体积
- 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20例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的20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utherford临床症状分级,Ⅲ级9例,Ⅳ级7例,Ⅴ级4例;根据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治疗指南Ⅱ分型,B型4例,C型7例,D型9例。分析术后一期、二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腔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出现并发症(10%),其中1例支架植入后发生远端栓塞,经溶栓治疗好转,另1例穿刺部位血肿,经保守治疗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5~37个月,平均(17±10)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5%(19/20),二期通畅率为100%(20/2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 倪其泓陈佳佺吕磊郭相江张岚叶猛
- 关键词: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
- 伤口呈色显影用于预测重症肢体缺血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溃疡愈合的价值初探
- 2017年
- 目的探讨伤口呈色显影预测重症肢体缺血患者血运重建术后溃疡愈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成功实施Angiosome概念指导腔内血运重建的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腔内血运重建术后伤口呈色显影情况分组,其中伤口呈色(+)组109例,伤口呈色(-)组64例,分别比较患者保肢率,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试分析其作为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愈合预测因子的价值。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元±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Pearsonx。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纳入研究患者共173例(173条患肢),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踝肱指数、术后踝肱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溃疡愈合时间:伤口呈色(+)组(3.9±1.9)个月低于伤口呈色(-)组(7.9±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保肢率:伤口呈色(+)组(90.2%)高于伤口呈色(-)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异常等因素后,伤口呈色(-)(OR=4.5,P〈0.05)、IRc(间接血供有侧支)血运重建(OR=2.6,P〈0.05)均是溃疡难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伤口呈色显影阳性显示足部循环较好,可以作为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愈合的预测因子,而伤口呈色显影阴性是溃疡难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谢辉郭相江吕磊段润丹阚科佳齐昊喆叶猛张岚薛冠华
- 关键词:溃疡缺血重症肢体缺血腔内治疗
- Pin1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中的作用
- 2018年
-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的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联,但研究者对其潜在机制所知甚少。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plyl isomerase,Pin1)在人类癌细胞中普遍过表达,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凋亡。然而,到目前为止, Pin1在VSMC衰老调节中的作用还是未知。该研究运用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了在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VSMC中Pin1蛋白水平下调(P<0.05),同时, p53、p21、Gadd45a以及p65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经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VSMC衰老增加。腺病毒介导的Pin1过表达下调p53、p21、Gadd45a以及p65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 Pin1介导的VSMC衰老是多信号因子参与的反应,提示Pin1是VSMC衰老调节机制中的关键因子。同时,该研究可能提供了一个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新靶点。
- 梁卫吕磊王鹏张雪袁凯李茂然张纪蔚孟秋蓉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衰老
- 股腘动脉支架断裂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接受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支架断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股浅动脉及近段腘动脉支架一期植入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97例(107条患肢)。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平片、增强CT及DSA造影等检查采集影像学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统计分析相关资料。结果随访期内71例患者(72条患肢)发生ISR,发生率为67.3%(72/107)。支架断裂组、未断裂组ISR发生率分别为84.2%(32/38)、58.0%(40/6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腘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断裂是导致ISR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段润丹谢辉吕磊周兆熊
-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
- 凝血酶敏感蛋白-4缺失对小鼠股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 吕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