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岚
- 作品数:136 被引量:3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矿业工程生物学更多>>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治疗性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H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疾病。欧美国家7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8.59%,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6.42%。
- 张雪张岚
- 关键词:治疗性血管新生多能干细胞诱导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疾病
- 基于Miller金字塔能力模型的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构建基于Miller金字塔能力模型的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能力培训方案,旨在培训临床动静脉内瘘护士的护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拟定的培训方案指标进行数轮专家咨询,构建完整的护理能力培训方案指标体系。结果通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的护理能力培训方案体系,2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均>97%,专家权威系数均在0.85以上。结论咨询的专家具有较好的积极性和权威性,构建的动静脉内瘘围术期护理能力培训方案条目较为全面,且数量适中,为后续动静脉内瘘临床护士护理培训系统的设置和运用奠定了基础。
- 严玉茹倪兆慧张岚车霞静陈漪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护理培训德尔菲法
- 静脉高压对微血管床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静脉高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分别建立股动静脉瘘和髂静脉缩窄静脉高压模型,另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术后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面积的变化,并利用选出的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较髂静脉缩窄模型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扩张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大鼠股动静脉瘘模型较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的表达与静脉高压炎症反应有关。
- 齐砚庆张岚张纪蔚
- 关键词: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静脉高压动物模型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18
- 2023年
- 在老年人群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由VTE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费用也较高,但是在大量VTE相关随机对照及非随机对照研究中并未对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绝大多数的VTE指南所推荐的研究结果均是来源于较年轻患者和健康的老年人;同时大多数相关VTE防治指南或者共识是针对住院患者制定,而对于真正需要关注的存在VTE风险的居家、养老机构等非医院内老年人群来说,其推荐意见是不确定的。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结合国内外指南、相关研究等循证证据,制定了《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赵纪春赵渝赵渝黄建华张岚黄建华郭平凡王海洋李拥军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老年人养老机构
- 运动处方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专业指导下运动锻炼(SET)疗法是外周动脉疾病(PAD)一线治疗方案,其疗效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运动处方作为SET疗法之载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该文就运动处方在PAD患者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综述。
- 张婷张岚
-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运动处方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91例接受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匹配设计,根据性别、年龄和所使用的支架的商业类型按照1∶2比例将发生髂支闭塞与未发生髂支闭塞的病例进行匹配,作为病例组(n=26)和对照组(n=52)。采用单因素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对髂支闭塞进行吸栓溶栓、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处理。结果 EVAR术后13.61%(26/191)患者发生髂支闭塞并进行相应处理,其中1例患者在1个月后对侧再次出现髂支闭塞,2例患者吸栓后予以继续溶栓1 d后进行球囊扩张,所有患者术后髂动脉恢复血流。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主动脉分叉直径<20 mm(OR=4.544,95%CI:1.397~14.779)、术前髂总动脉严重扭曲(OR=5.971,95%CI:1.528~23.336)及髂总动脉钙化>50%(OR=4.165,95%CI:1.189~14.587)与髂支闭塞相关。结论 腹主动脉直径<20 mm、术前髂总动脉严重扭曲和髂总动脉钙化>50%可能是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髂支闭塞经吸栓、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王浙宇许懿赵昌波杨硕菲倪其泓陈佳佺王韦仑李一男郭相江叶猛张岚薛冠华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移植物闭塞
-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处理原则被引量:5
- 2021年
-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RT)的处理包括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两者缺一不可。预防策略又包括置管前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准备如选择合理的导管规格和置管部位能减少CRT的发生;置管术中减少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无菌操作,导管头端放置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处;置管后血栓发生的预防措施如功能锻炼,不建议常规预防抗凝治疗。一旦发生了血栓,排除抗凝禁忌证后尽快开始抗凝治疗,抗凝时间至导管拔除后3个月;不建议放置上腔静脉滤器,不建议导管溶栓。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导管,直到导管失功或者不再需要导管。至于拔管时机,建议在抗凝治疗2周后,分次拔出,以减少血栓脱落肺栓塞的风险。
- 郭相江张岚
- 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通路中的应用与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单中心即穿型人工血管应用于血液透析通路的36个月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采用即穿型人工血管建立的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病人的临床资料,搜集病人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穿刺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通畅率情况,根据病人的超声随访,分为规律随访组与未规律随访组,比较两组的通畅率。结果 总共有75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60.1±15.8)岁,平均术后首次穿刺时间为(3.3±2.2)d。平均随访时间为(39.2±8.5)个月,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2.7%、40.0%、21.3%,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77.3%、50.7%、33.3%,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4.7%、90.7%、89.3%。规律随访组的一期辅助通畅率显著高于未规律随访组(P值分别为0.026、0.027和0.008)。结论 即穿型AVG的长期通畅率结果满意,规律超声随访可以有效提高术后一期辅助通畅率,减少急性血栓形成。
- 倪其泓赵意平王韦仑杨硕菲张岚陈佳佺
- 关键词:人工血管血液透析通路通畅率
- 血管腔内移植物在TASC C及D型股腘动脉闭塞血管腔内治疗中应用的长期临床结果
- 2023年
- 目的评价支架移植物Viabahn在TASC C及D型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血管腔内治疗中的长期结果。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2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接受Viabahn治疗的慢性股腘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腔内操作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5年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免于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reedom from clinically-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F-TLR)、大截肢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结果65例患者(67条下肢)接受了股腘动脉Viabahn植入。其中TASC C型病变20条(29.9%),TASC D型47条(70.1%)。平均病变长度(29.1±9.4)cm。48条(71.6%)原发性病变患肢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CTO病变平均长度(26.1±10.4)cm。技术成功率98.6%。植入Viabahn的平均长度(31.3±10.1)cm。5年大截肢率4.2%,全因死亡率23.1%,术后1、3、5年一期通畅率为76.8%、59.4%、50.9%,一期辅助通畅率为88.4%、83.4%、83.4%,二期通畅率为88.4%、85.8%、85.8%,术后1、3、5年免于靶病变干预率为88.2%、76.9%、73.1%。结论对于病变较长的TASC C及D型股腘动脉闭塞,Viabahn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腔内治疗手段。
- 叶猛倪其泓薛冠华郭相江王预立张岚
- 关键词:周围动脉疾病腔内治疗
- 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肢体缺血(CLI)的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因素。方法对152例CLI缺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质量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根据足部动脉弓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足部动脉弓良好组(n=37)和足部动脉弓不良组(n=11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足部动脉弓病变的因素。结果足部动脉弓不良组的空腹血糖(FBG)浓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P〈0.05,P〈0.01)。足部动脉弓不良组患者中糖尿病病程≥10年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足部动脉弓良好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BG、MPV、糖尿病病程≥10年是足部动脉弓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FBG预测足部动脉弓不良的最佳临界值为6.60 mmol/L,曲线下面积为0.805(P〈0.05)。MPV的最佳临界值为11.70 fl,曲线下面积为0.907(P〈0.05)。再分别以FBG、MPV临界点以及糖尿病病程≥10年为条件,将患者分为2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BG浓度≥6.60 mmol/L、MPV≥11.70 fl和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发生足部动脉弓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FBG浓度〈6.60 mmol/L、MPV〈11.70 fl和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的8.684倍(95%CI=3.496~21.571,P〈0.05)、12.737倍(95%CI=5.358~30.232,P〈0.05)和7.75倍(95%CI=2.996~20.048,P〈0.05)。结论 FBG浓度升高、MPV增大、糖尿病病程≥10年分别是预测CLI缺血性溃疡患者足部动脉弓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谢辉叶猛陈佳佺吕磊袁凯张纪蔚张岚
- 关键词:重症肢体缺血缺血性溃疡平均血小板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