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燕丽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与治理
- 2014年
- 在当前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上市公司丑闻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美国安然事件正式曝光前,《财富》等媒体就已经对安然公司提出了很多质疑,迫使其最终低头,并引发国会对原有法规进行反思。在中国,银广夏、东方电子、紫鑫药业等丑闻,最初也是由媒体曝光的。媒体成了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监督力量,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功能。
- 孙园园史燕丽
-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东方电子安然事件银广夏高度信息化会计舞弊行为
- 享受年薪制人员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务处理
- 2007年
- 年薪制是一种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收入与其经营成果挂钩,合理配置经营者人才资源,在收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然而,年薪制收入来源比较复杂和分散,享受年薪制人员年薪标准的制定、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就有其特殊性,本文拟对如何把年薪制者纳入更加严格的税法监督管理范围,真正实现对年薪制人员纳税的监管作一初步探讨。
- 史燕丽
- 关键词:年薪制薪酬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税务处理
- 巴塞尔协议Ⅲ净稳定资金比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巴塞尔协议Ⅲ的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在构成及理念上和贷款与核心存款比率(LTCD)类似。银行通过类似LTCD的指标管理自身流动性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契合巴塞尔协议III流动性监管的理念。通过构建局部调整模型估算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如何确定LTCD的目标比率,LTCD向目标比率的调整速度,以及LTCD的调整速度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LTCD的调整速度与银行绩效呈倒U型关系,同样,NSFR的调整速度与银行绩效之间也呈倒U型关系。由此可知,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新规的强制实施,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 史燕丽刘玉廷
- 基于商业银行绩效视角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本文以2009Q1-2015Q3的17家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以及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的差异程度。得出如下结论:定性和定量流动性风险披露水平与银行绩效呈U型关系,并且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水平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此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及存款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银行经营管理及风险概况,使其做出合理决策,进而影响银行绩效及银行稳定性。
- 史燕丽刘玉廷孙园园
- 关键词:信息披露银行绩效
- 从“看病难”谈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改进
- 2007年
- “看病难”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人”这一主要矛盾,而僵化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则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看病难”这一客观现实,提出改进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让医护人员流动起来。从流动的基本框架来看流动是具备实施条件的,医护人员的流动应该是全职、全方位的,并且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本文所设想的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入手,以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不同消费价格满足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层次,而以相同水平的医护人员满足全体民众治愈疾病、解除痛苦这一共同根本目的,即是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 史燕丽
-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
-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4年开始,国家在各省市陆续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但改革情况并不如人意,各地自行制定的试点方案各不相同。至今改革仍停留在试点阶段,未出台统一...
- 史燕丽
-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 文献传递
-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基于银行绩效视角
- 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风险管理状况良好、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也出现了流动性危机,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因此,国内外学术界也将研究视野从银行...
- 史燕丽
- 关键词:信息披露绩效评估
- 大股东掏空、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基于薪酬辩护理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笔者从薪酬辩护理论的视角,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给高管薪酬激励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后,高管会将大股东掏空作为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增加在职消费。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较大的情形下,辩护能力增强,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说明大股东掏空会成为高管薪酬卸责的借口,降低高管薪酬激励的效果。上市公司应注重优化股权结构,限制管理层权力的膨胀,才能促进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有效发挥。
- 孙园园梁相史燕丽
- 关键词:大股东掏空管理层权力高管薪酬在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