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森

作品数:12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浓香
  • 4篇浓香型
  • 4篇浓香型白酒
  • 4篇香型
  • 4篇香型白酒
  • 4篇白酒
  • 3篇浓香型白酒窖...
  • 3篇窖池
  • 3篇酒窖
  • 2篇原核微生物
  • 2篇嗜盐
  • 2篇嗜盐菌
  • 2篇四川泡菜
  • 2篇泡菜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窖泥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活动
  • 1篇稻纹枯病

机构

  • 12篇西华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12篇刘森
  • 11篇向文良
  • 6篇车振明
  • 4篇李可
  • 4篇梁华忠
  • 3篇张大凤
  • 3篇田伟
  • 2篇张琦
  • 2篇李明元
  • 2篇马力
  • 2篇熊华
  • 2篇罗海
  • 1篇林洪斌
  • 1篇蒲开阳
  • 1篇钟小廷
  • 1篇贾碧洪
  • 1篇邢亚阁
  • 1篇贾春
  • 1篇邓珍珍
  • 1篇陈志伟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Agricu...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creening an Na^+/H^+ Antiporter Gene from the Halophiles Colonizing in the Dagong Ancient Brine Well of Zigong City,China被引量:3
2012年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an Na+/H+ antiporter gene from the halophiles colonizing in the Dagong Ancient Brine Well in Zigong City, China, and then analyze the gen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rotein encoded by this gene. [Method] Metagenomic DNA libraries of halophiles from the Dagong Ancient Brine Well were used for screening genes with Na+/H+ antiporter activity in antiporter-defi- cient E. coil KNabc strain by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Then the start codon, stop codon, ORF, -35 region, -10 region and SD sequence of Na~/H+ antiporter gene, as well as the molecular weight, isoelectric point, hydrophobic region, transmembrane domain, phyletic evolution and salt resistance of protein encoded by the gen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 A new Na+/H+ antiporter gene m-nha was obtained, which ,ren- dered the antiporter-negative mutant E. coil KNabc cells with both the resistance to Na+ and the ability to grow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Conclusion] The structur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M-Nha wa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Na+/H~ antiporters, and the m-nha gene disclosed from the Dagong Ancient Brine Well was identified as a novel Na+/H+ antiporter gene. This study was significant not only in helping us understand the salt tolerance of halophiles in ancient brine wells and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genes resource, but also in exploring new salt-tolerant genes.
梁华忠刘森李可张大凤车振明向文良
关键词:HALOPHILES
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上、中、底三层窖泥中原核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异质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窖池不同层面的窖泥中细菌类群及数量的差异性较大。其中,优势菌群Clostridium diolis及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在上、中、底层窖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9%和39.8%、25.2%和20.6%、23.8%和36.6%,Bacillus subtilissubsp.subtilis是中层窖泥优势菌群之一,占22.1%;古细菌群落主要分布在Methanoculleus属和Methanosarcina属。其中,Methanoculleus bourgensis在上层和底层窖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9.9%和88.2%。Methanosarcina siciliae和Methanoculleus bourgensis在中层窖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0.7%和49.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窖泥细菌主要为杆菌目、梭菌目、肠杆菌目及以TM7 phylum sp.为代表的种属分类尚不明确的细菌,古细菌主要为甲烷微菌目与甲烷八叠球菌目。
刘森李林光李可贾碧洪钟小廷车振明向文良
关键词:窖泥原核微生物
紫米酒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以紫米为原料进行米酒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料配比、加曲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的单因素最佳值;然后利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索其对发酵的影响;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考察总糖、还原糖、总酸及净出汁量与紫米酒发酵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因素最佳值为紫糯比1∶3,加曲量0.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发酵时间及加曲量对紫米酒发酵的影响最大,三者的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加曲量>发酵温度;酸类及糖类因子与紫米酒发酵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它们对紫米酒发酵的贡献方式也各不一样。总酸及糖类物质的变化对发酵的影响非常大。
熊华刘森蒲开阳向文良
关键词:发酵方差分析
生姜中姜油酮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优化姜中姜油酮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姜油酮的萃取条件,采用SPSS的一般线性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0 min。各因素对姜油酮的萃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结论]该研究得到姜油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熊华刘森向文良马力
关键词:生姜超临界CO2萃取
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糟醅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为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利用克隆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糟醅微生物区系的消长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有效克隆子分布数据计算的群落多样性参数表明:窖池糟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应用CANOCO 4.5软件对物种和生态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应用CANODRAW 4.0作种类、样方分布与生态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排序图上清楚地反映了窖池糟醅微生物种类、群落分布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酸度、乙醇含量、水分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微生态因子;大部分微生物适宜在低酸度条件下生长,少数耐酸微生物能在高酸度条件下生长;随着发酵的进行,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微生物群落也进行相应的演替,向耐高酒精含量、高酸度的群落发展。
张大凤李可刘森刘若尘邢亚阁李明元车振明向文良
利用16S rRNA分析传统四川发酵泡菜中的细菌多样性被引量:29
2013年
为了解传统四川发酵泡菜中的细菌多样性,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所得到129个克隆子均鉴定为乳酸菌,分布于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两个属,所占比例分别为88.4%和10.1%。L.pentosus、L.plantarum和P.damnosus是其中的优势菌种分别占50.4%、16.3%和10.1%,L.paralimentarius、L.sunkii、L.brevis、L.kisonensis、L.acetotolerans、L.namurensis分别占7.8%、4.7%、3.1%、1.6%、0.8%和0.8%,且P.damnosus、L.paralimentarius、L.sunkii、L.kisonensis和L.acetotolerans均在泡菜中发现。这些结果揭示四川泡菜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反映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展现很多未知的生物信息。
田伟张琦邓珍珍刘森李明元车振明马力向文良
关键词:四川泡菜细菌多样性RRNA基因克隆文库系统发育分析
四川泡菜中中度嗜盐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从四川泡菜盐卤中分离获得54株中度嗜盐菌,所有分离菌株皆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ZQ1和ZQ4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7g/100mL,ZQ26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12g/100mL。其余51株菌的NaCl生长质量浓度范围为0~20g/100mL,最适生长质量浓度6g/100mL,不产生吲哚,酪素水解、明胶液化、淀粉水解和马尿酸水解为阴性,过氧化氢酶和脂酶为阴性。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54株菌分别属于细菌域的Virgibacillus、Staphylococcus和Oceanobacillus属。菌株ZQ1、ZQ4与Virgibacillus halodenitrificans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菌株ZQ26与Staphylococcus cohnii的相似性为99%,其余菌株与Oceanobacillus oncorhynchi在16S rRNA水平上相似性为98%~99%。作为优势菌的O.oncorhynchi在16S^23S rRNA ISR水平的分析进一步表明:51株O.oncorhynchi被分成5个亚类,这5个亚类的代表菌株ZQ30、ZQ35、ZQ36、ZQ42和ZQ52的全细胞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皆存在差异。这一结果暗示盐卤中的O.oncorhynchi菌在种内水平上已经发生了分化。
张琦田伟李芳刘森贾春林洪斌向文良车振明
关键词:四川泡菜中度嗜盐菌
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生态因子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浓香型白酒酿造行业中的理化指标检验方法,监控窖池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和不同发酵时间糟醅的生态因子伴随微生物活动而发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在主发酵期逐渐上升至33℃左右,维持15d左右开始逐渐下降;与入窖时相比,酸度在发酵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层粮糟的增幅达59.4%;总糖在发酵过程中总的呈下降趋势,而还原糖呈波动式下降;在0d^21d期间,乙醇大量积累,达入窖水平的21倍。后期乙醇含量呈波动式变化,下层底糟的下降最为明显。发酵过程中,上层、中层糟醅含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发酵过程中,同一层面糟醅样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几乎一致。在21d^50d,蛋白质消耗最大。但在50d以后,各层蛋白质含量又有比较大的上升。
罗海刘森田伟梁华忠向文良
关键词:窖池生态因子糟醅浓香型白酒
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提取条件探索及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的提取条件进行探索,并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组成情况。[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甲酯化后运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花生油和菜籽油成分比较后利用DP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50目,米糠含水量8%,料液比1∶5;采用2次脱色工艺,快速过滤,真空度0.08 MPa,第1次白土添加量为4%,温度为90℃,时间为30 min;第2次白土添加量为3%,温度为80℃,时间为15 min。最佳脱臭条件为:真空度0.07 MPa,温度170℃,时间1.5 min。GC-MS共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6种,以软脂酸、硬脂酸为主,相对含量为26.32%;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以油酸、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67.66%。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与II优725杂交水稻米糠油成分和含量相比,不相似性约0.94%,但与花生油和菜籽油差异较大。[结论]索氏抽提法提取紫色杂交水稻米糠油可达国标3级油标准,且其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罗海刘森梁华忠罗国超向文良
关键词:米糠油脂肪酸分析GC-MS
2-氯-N-苯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合成2-氯-N-苯基苯甲酰胺,并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ua sclerotiorum)的抑菌活性。方法:以2-氯苯甲酰氯和苯胺为原料,采用酰卤的胺解法合成2-氯-N-苯基苯甲酰胺,并通过IR,1H NMR进行结构确认。以多菌灵为对照,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抑制率。结果:2-氯-N-苯基苯甲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5.00,6.38 mg/L。结论:合成的2-氯-N-苯基苯甲酰胺为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毒、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新型植物病原真菌农药奠定了较好基础。
罗青春田珈源刘森刘涵陈志伟向文良
关键词:抑菌活性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