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政治法律更多>>
- 化学教育研究中化学哲学的作用
- 化学课堂是一个包含了化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复杂环境,我们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最多的是化学方面的内容,偶尔会注意心理学内容,其他方面做得不够好。将哲学等其他学科内容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化学教育的水...
- 刘丹董素静
- 关键词:哲学认识论语言学道德
- 通过课堂观察法比较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化学课堂学习行为——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被引量:3
- 2011年
-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本研究通过观察一节化学常态课,对比分析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化学课堂学习行为。研究发现: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体现的主体性不明显,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优等生在化学课堂表现出学习的投入程度、专注度都比中等生要高;中等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元认知策略的不足以及畏难情绪大大影响了他们课堂的有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大大提高中等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 谢妲娜董素静许敏原雁翔刘丹
- 关键词:课堂观察化学课堂中等生课堂学习行为优等生
- 新大陆的发现对十六世纪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影响
- 1492年新大陆的发现,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新大陆的发现者,西班牙当然最先受到其影响,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因为新大陆的发现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所周知,新旧大陆的碰撞,给西班牙带来...
- 刘丹
- 关键词:社会生活新大陆
- 文献传递
- 新型铜配合物[Cu(PyPt)(NO_3)_2]合成、结构、表征及其与DNA相互作用(英文)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报道了新型铜配合物[Cu(PyPt)(NO3)2](HPyPt是N-2-吡啶基-N′-苯基硫脲)的合成、结构、波谱表征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中a=0.76152(15)nm,b=0.80957(16)nm,c=1.3113(3)nm,α=76.01(3)°,β=89.59(3)°,γ=68.24(3)°,V=0.725 5(2)nm3,Z=2。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粘度法初步研究了[Cu(PyPt)(NO3)2]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计算其与DNA结合常数Kb为1.63×103 L.mol-1。
- 刘丹周荫庄
- 关键词:硫脲晶体结构DNA
- 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 在发现双(1,10-邻菲咯啉)铜(Ⅱ)配合物具有氧化切割DNA活性之后,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分子生物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理的研究,对探索配合物在抗肿瘤药物、分子生物...
- 刘丹
- 关键词:铜配合物硫脲晶体结构小牛胸腺DNA
- 文献传递
- 高中中等生化学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学校教育中“中等生”常常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在集体中却占有极大的比重,他们既是优等生的后备军,又是差生的预备队。本文从倾听、阅读、记录、动手、讨论及表达6种行为研究中等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发现中等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存在一些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的策略,为教师了解和帮助中等生提供参考。
- 刘丹董素静原雁翔谢妲娜许敏
- 关键词:中等生课堂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