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3,082 被引量:13,513H指数:41
相关作者:陈振华严红革李玉平陈刚万隆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学院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71篇期刊文章
  • 48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10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42篇金属学及工艺
  • 720篇化学工程
  • 300篇电气工程
  • 294篇理学
  • 99篇冶金工程
  • 66篇机械工程
  • 59篇电子电信
  • 43篇建筑科学
  • 38篇文化科学
  • 32篇交通运输工程
  • 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医药卫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生物学
  • 12篇矿业工程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30篇合金
  • 341篇纳米
  • 260篇复合材料
  • 260篇复合材
  • 192篇力学性能
  • 192篇力学性
  • 172篇镁合金
  • 157篇石墨
  • 155篇铝合金
  • 146篇电池
  • 144篇显微组织
  • 130篇金属
  • 125篇陶瓷
  • 111篇离子
  • 110篇电化学
  • 105篇树脂
  • 103篇改性
  • 100篇锂离子
  • 98篇性能研究
  • 94篇离子电池

机构

  • 3,060篇湖南大学
  • 164篇中南大学
  • 43篇长沙理工大学
  • 38篇长沙学院
  • 35篇长沙航空职业...
  • 26篇中航工业北京...
  • 23篇湖南工业大学
  • 21篇武汉理工大学
  • 20篇华南理工大学
  • 20篇兰州交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航发北京...
  • 1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6篇湘潭大学
  • 16篇浙江大学
  • 15篇湖南人文科技...
  • 15篇湖南文理学院
  • 15篇厦门理工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金...
  • 13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335篇陈振华
  • 218篇刘洪波
  • 216篇肖汉宁
  • 153篇严红革
  • 128篇李玉平
  • 115篇陈刚
  • 114篇万隆
  • 103篇陈鼎
  • 90篇张辉
  • 85篇高朋召
  • 81篇彭平
  • 80篇夏伟军
  • 77篇何月德
  • 77篇袁武华
  • 76篇高文理
  • 70篇徐仲榆
  • 69篇唐元洪
  • 63篇陈小华
  • 63篇刘小磐
  • 62篇陈江华

传媒

  • 310篇湖南大学学报...
  • 144篇中国有色金属...
  • 114篇材料导报
  • 82篇炭素技术
  • 79篇热加工工艺
  • 76篇机械工程材料
  • 59篇功能材料
  • 59篇Transa...
  • 56篇矿冶工程
  • 54篇炭素
  • 47篇硅酸盐学报
  • 39篇无机材料学报
  • 36篇硅酸盐通报
  • 35篇电子显微学报
  • 32篇金属热处理
  • 30篇人工晶体学报
  • 26篇涂料工业
  • 25篇特种铸造及有...
  • 24篇金属学报
  • 24篇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 4篇2024
  • 64篇2023
  • 71篇2022
  • 73篇2021
  • 73篇2020
  • 93篇2019
  • 90篇2018
  • 138篇2017
  • 106篇2016
  • 142篇2015
  • 98篇2014
  • 121篇2013
  • 143篇2012
  • 196篇2011
  • 221篇2010
  • 135篇2009
  • 205篇2008
  • 225篇2007
  • 208篇2006
  • 160篇2005
3,0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铸造”与铸造行业环保
"绿色铸造"成为铸造行业环保设计的指挥棒,灌输"绿色铸造"理念对促进铸造行业环保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铸造行业环保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铸造生产技术水平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编制铸造行业的绿色制造标准,从铸造工艺、造...
周惦武刘金水张福全
关键词:环境保护信息化技术
文献传递
液晶高分子与尼龙66共混物的形态研究
2004年
通过PLM和SEM的研究表明马来酸酐的加入能提高液晶高分子与尼龙66共混物的相容性。
陈宪宏左杰
关键词:共混物尼龙66液晶高分子马来酸酐相容性SEM
Mg_(17)Al_(12)相Ca合金化结构稳定性的第一原理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Mg17Al12相Ca合金化前后的能态与电子结构。计算结果显示:当Ca分别置换Mg17Al12相中Mg(Ⅰ)、Mg(Ⅱ)和Mg(Ⅲ)原子时,(Mg17-xCax)Al12相(x=0,1,4,12)的负生成热逐渐升高、结合能逐渐增大,表明Ca置换Mg17Al12相中Mg(Ⅲ)原子时其Ca合金化能力最强,合金化后形成的(Mg5Ca12)Al12相结构稳定性最高。电子态密度(DOS)分析结果表明:Ca合金化后Mg17Al12相结构稳定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合金化后来自Al(p)和Ca(s)的价电子使其在低能区的成键电子数增多。
周惦武彭平庄厚龙胡艳军刘金水
关键词:结合能电子结构
ZnO:Eu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ZnO是一种典型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常温下禁带宽度约为3.36 eV,激子结合能约为60 meV。ZnO可以作为紫外光发射材料,室温或下,激子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常见的ZnO发光,除了有带隙的紫外发光外,还存在可见的缺陷发光,常见的缺陷发光是ZnO内的氧空位在500~530 nm的绿光发射。稀土离子具有4f电子,有着丰富的能级结构。ZnO掺杂稀土元素后,ZnO的带隙中可以存在丰富的能级,从而对稀土掺杂ZnO进行发光波长的调控和剪裁,促使丰富多彩的发光。将稀土掺杂ZnO材料做出纳米级后,会有一些多优点,例如纳米级的稀土掺杂ZnO材料显示精度会高于微米级,纳米级的稀土掺杂ZnO材料具备一定的光催化能力,有些纳米级的稀土掺杂ZnO可以做出荧光探针,具备一定的探测能力。近年来有许多稀土掺杂ZnO纳米材料的论文报道。本文将综述Eu掺杂ZnO纳米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洪春水杨雷祝文才
关键词:稀土ZNO掺杂纳米材料
SiC匣钵装烧瓷器烟薰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04年
针对湖南某厂使用SiC匣钵装烧瓷器时产生大量的烟薰缺陷 ,探讨了SiC在复杂环境下的氧化机理 ,通过改进匣钵和涂料配方 ,提高了匣钵的抗氧化性能 ;通过优化烧成制度 ,改善了窑内的烧成气氛 ,因而有效地解决了制品的烟薰缺陷。
张世英李云龙万隆唐绍裘周武艺
关键词:烧成生产工艺
WC-Co硬质合金最新进展被引量:63
2015年
硬质合金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组合的材料,传统硬质合金的硬度与韧性是一对此消彼长矛盾体。随着硬质合金在相关产业应用的不断发展,对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故开发出同时具有高硬度和高韧性的新型硬质合金显得非常重要。综述了超细及纳米晶粒硬质合金、粗晶硬质合金、板状晶粒增强硬质合金、双相或混合结构硬质合金和功能梯度硬质合金5种在国内外实现了高硬度、高耐磨性与高韧性协调统一的新型硬质合金。由于硬质合金是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所以粉末原料的尺寸、形状以及烧结方式对所得到的产品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分析了晶粒大小、微观结构、原料性能等对硬质合金硬度、耐磨性、韧性等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相关的强化机制进行阐述。这些新型硬质合金中,粗晶粒硬质合金常用于要求良好韧性的应用中;梯度微观结构硬质合金可用于定制性能,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开发其应用;虽然目前能制备出纳米粉末,但是烧结出真正的纳米微观结构仍存在问题;关于开发特殊粉末(如纳米粉末结构,板状晶体)和特殊微观结构(如双相硬质合金)都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张卫兵刘向中陈振华陈鼎彭程
关键词:硬质合金高硬度高韧性高耐磨性
低温石墨化退火对低钼、低镍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对含钼0.25%,含镍0.2%-0.8%的球墨铸铁进行低温石墨化退火,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对显微组织和冲击断口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少量钼和镍后铸态球墨铸铁中铁素体含量增加,冲击韧度提高50%以上,强度和硬度下降;进行低温石墨化退火后球墨铸铁中珠光体逐渐转变成铁素体,与铸态相比冲击韧度有大幅度提高,冲击吸收功最多增加500%,冲击断口存在较多的撕裂岭和少量韧窝;此外,添加钼和镍后,不同的退火工艺下试样的力学性能参数比较稳定,波动小.
张福全徐共财黄为彭斌
关键词:球墨铸铁显微组织冲击韧度
低碳钢氮碳共渗层的微观组织研究
伍翠兰陈汪林洪悦田磊陈江华
喷射沉积耐热铝合金8009板坯轧制工艺及其对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4年
研究了喷射沉积Al-8.5Fe-1.3V-1.7Si(8009)耐热铝合金板坯的轧制工艺,观察了轧制态板材的微观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当变形程度达到60%左右,合金致密化阶段已基本完成;变形程度达到86.4%时,材料的相对密度为99%;合金金相组织微细均匀,未观察到明显的孔洞;成品板材在室温下σb=430MPa,δ=10%,350℃保温420s后测得σb=202MPa,δ=25.5%。
詹美燕夏伟军袁武华傅定发陈振华
关键词:耐热铝合金
SiC及其复相陶瓷高温自润滑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了SiC及其复相陶瓷从室温到1200℃的高温摩擦学性能。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SiC/SiC的高温摩擦系数变化不大,比磨损率呈现出不变(Ⅰ)、增加(Ⅱ)和减小(Ⅲ)三种模式;SiC-TiC和SiC-WC自对偶的高温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很小,摩擦系数从400℃开始减小;在高温磨损中,自对偶的磨损机理由轻微的粘着磨损控制,磨损由模式Ⅰ和模式Ⅱ向模式Ⅲ转化,呈现出高温自润滑特性。在600℃时摩擦氧化明显,氧化物主要为无定形的SiO2,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由微米或亚微米级氧化物颗粒组成的薄膜,该薄膜层具有润滑作用;在氧化物薄膜层和摩擦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增加了薄膜层的塑性变形能力,衰减了摩擦应力,这就是自对偶高温自润滑的机理。
周松青肖汉宁
关键词:复相陶瓷高温氧化物薄膜自对偶亚微米级晶格畸变
共30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