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万俐娟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教学
  • 2篇蛋白
  • 2篇多克隆
  • 2篇多克隆抗体
  • 2篇增殖
  • 2篇生物化学
  • 2篇周期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细胞周期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2篇弓形虫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工程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调节蛋白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机构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深圳湾实验室

作者

  • 2篇都建
  • 2篇秦宜德
  • 2篇万俐娟
  • 1篇汪渊
  • 1篇章秋
  • 1篇安然
  • 1篇张雷
  • 1篇顾尔伟
  • 1篇吕正梅
  • 1篇赵奇红
  • 1篇鲁云霞
  • 1篇黄大可
  • 1篇贾雪梅
  • 1篇陈立建
  • 1篇胡安拉
  • 1篇张楠
  • 1篇方敏
  • 1篇李素萍
  • 1篇桂丽
  • 1篇戚楠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的必修课程,学好生物化学对于医学院校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然而由于生物化学理论抽象、代谢反应复杂、调控机制繁琐,内容涉及众多学科,因而成为基础医学中较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如何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一直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探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此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生物化学教学的发展不仅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还要求教师不断地创新进取。现就如何妥善解决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戚楠秦宜德
关键词:生物化学院校教学方法
β-酪啡肽的生理功能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5年
酪蛋白是乳中最重要的成分。酪蛋白是乳源活性肽的重要来源,乳源生物活性肽是酪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释放的,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β酪啡肽(βcasomorphin,βCM)是最重要的乳源生物活性肽之一。该文就β酪啡肽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国内外β酪啡肽研究的情况及最新进展。
李素萍秦宜德方敏
关键词:Β-酪啡肽生理功能生物活性肽生物学功能酪蛋白消化酶
高表达毒力因子ROP18的转基因刚地弓形虫株的建立及鉴定
2015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高表达毒力因子ROP18的转基因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虫株。方法 RTPCR扩增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的ROP18基因片段。将纯化的PCR产物克隆至p CR-BluntⅡ-Topo载体构建p ROP18质粒,PCR扩增ROP18基因序列。将纯化的PCR产物亚克隆至p TUB8-myc GFPPftail-Ty1载体,构建p TUB8-ROP18-Ty1质粒。将质粒电穿孔转染刚地弓形虫RH株,刚地弓形虫悬液转移到长有贴壁细胞的培养瓶中培养,用含25μg/ml霉酚酸和50μg/ml黄嘌呤的DMEM培养基筛选高表达ROP18的刚地弓形虫RH株。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ROP18在转基因刚地弓形虫株中的表达。吉氏染色比较弓形虫RH株和高表达ROP18的转基因RH株弓形虫分别感染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细胞)的增殖情况。20只昆明小鼠均分为2组,每鼠分别腹腔内注射1×103高表达ROP18弓形虫RH株和1×103弓形虫RH株,统计小鼠存活率。结果 RT-PCR扩增出1 665 bp的ROP18基因序列。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p TUB8-ROP18-Ty1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ROP18 RH株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56 000的蛋白,与ROP18-Ty1蛋白预期结果一致。免疫荧光结果发现,ROP18-Ty1定位于弓形虫前端的棒状体。吉氏染色结果表明,高表达ROP18 RH株弓形虫感染HFF细胞6、12和24 h后的速殖子数量分别为100.0±16.9、476.0±31.1和860.0±52.3,均显著高于RH株弓形虫(88.0±16.9,300.0±11.3,675.0±35.4)(P<0.05)。弓形虫毒力实验结果显示,RH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在第8天均存活,第14天存活率下降至30%(3/10),至第16天全部死亡;高表达ROP18 RH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在第5天均存活,第8天存活率下降至30%(3/10),至第9天全部死亡。结论构建了高表达毒力因子ROP18的转基因弓形虫虫株。
蒋宗儒安然杨杰万俐娟都建
关键词:弓形虫
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克隆、表达和纯化及初步应用
<正>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肝脏中亦表达,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为了证实其在妊娠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室构建了人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cDNA全长的原核表达质粒(pET...
鲁云霞孙玉秀汪凌云秦宜德陈利春
关键词:ELISA法免疫多克隆抗体
文献传递
新医科背景下对生物化学课堂“以赛促教”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2024年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中国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教育部推动的“四新”建设明确了新医科教育的方向。新医科强调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在精准医疗和转化医学等创新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聚焦于《生物化学》这一基础医学课程,探讨了“以赛促教”模式在新医科背景下推动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通过参与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增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思维的培养以及考核体系的优化,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并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教学内容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更加接轨,为培养符合国情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以赛促教”的方式对于高校教师改进课程设计是必要的,提出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做成体系并且可以知道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
王秀云范新炯王凯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弓形虫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2023年
目的制备抗弓形虫钙依赖蛋白激酶(TgCDPK3)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探究TgCDPK3在弓形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将酶切鉴定正确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28a-TgCDPK3转化BL21,使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TgCDPK3蛋白,利用His-Ni Beads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pET-28a-TgCDPK3蛋白。取纯化蛋白用弗氏佐剂乳化后通过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一周后加强免疫,共2次。末次免疫后1周取血,分离血清,通过ELISA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与内源天然TgCDPK3蛋白以及重组表达蛋白TgCDPK3的反应性。同时以该抗血清为一抗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TgCDPK3蛋白的定位。结果pET-28a-TgCDPK3转化BL21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59×103的His-TgCDPK3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的抗血清抗体效价为1∶64000。Western blot检测该抗血清能识别来源于弓形虫ME-49株的TgCDPK3蛋白及外源重组TgCDPK3蛋白。免疫荧光检测显示TgCDPK3定位于弓形虫速殖子膜表面。结论成功制备TgCDPK3多克隆抗体,该抗体效价高且特异性强,可用于相关基础实验,为进一步探究TgCDPK3在弓形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李丹韩萌都建安然
关键词:弓形虫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
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干扰LMO4对皮肤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运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DNA转染皮肤鳞癌细胞,以靶向干扰LIM结构域蛋白4(LMO4)表达,探讨转录因子LMO4在皮肤鳞癌中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的分子表达。利用经典方法制备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含有靶向干扰LMO4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皮肤鳞癌细胞A431。采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MO4在皮肤鳞癌组织和A431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磷酸钙纳米颗粒与DNA的最佳包裹比例为10∶1。此纳米颗粒包裹的DNA可以有效转染A431细胞并有效干扰LMO4表达,与脂质体转染后的干扰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在A431细胞中干扰LMO4后的24、36和48 h,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干扰组G_(0)/G_(1)期细胞为39.82%±1.86%,与对照组G_(0)/G_(1)期细胞(30.76%±1.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扰组的S期细胞为39.56%±0.65%,与对照组的S期细胞(50.65%±0.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扰LMO4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周期素蛋白激酶2(CDK2)的表达。结论磷酸钙纳米颗粒能有效包裹DNA,并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干扰LMO4表达可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CDK2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项明华郭立钰涂珍珍王月周海胜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IM结构域蛋白4(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系MEL)中克隆小鼠Lmo4的cDNA,并亚克隆到含有小鼠胎肝激酶-1(Flk-1)启动子驱动表达Gfp的载体(pFG),构建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载体pFLG。将表达载体转染mESC,通过遗传霉素(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将这些mESC在体外进行自我分化,以形成4 d和10 d的胚胎体(EB),并进行成血管细胞的集落细胞形成实验(BL-CFC);以10 d-EB进行新生血管出芽实验,观察和分析出芽长短、数目;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或定量RT-PCR方法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R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表达载体pFLG。通过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这些mESC通过自我分化形成4 d-EB和10 d-EB,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B内均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mESC相比,4 d-EB和10 d-EB的LMO4的表达显著增加。过量表达LMO4的mESC/pFLG产生BL-CFC效率为(7.70%±1.27%),而mESC/pFG细胞产生BL-CFC效率为(1.15%±0.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定量RT-PCR结果显示,Flk-1、C-kit、Tie-2、Ve-cad基因在10 d-EB/pFLG中的表达,均较10 d-EB/pFG中表达增加2倍以上。新生血管出芽实验结果显示,10 d-EB/pFLG的新生血管数量和长度均较10 d-EB/pFG增加(P<0.05)。结论过量表达LMO4促进mESC形成成血管细胞,并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和血管的新生。
项明华涂珍珍王月周海胜
关键词:小鼠胚胎干细胞成血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
干涉NFATc1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运转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2023年
目的根据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利用shRNA转染细胞干涉NFATc1表达,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各表型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NFATc1高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取临床结肠癌患者术后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NFATc1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将shRNA转染结肠癌细胞干涉NFATc1后,利用CCK-8测定NFATc1干涉后的细胞增殖变化;利用克隆形成实验预测NFATc1干涉后结肠癌细胞成瘤潜力;利用碘化丙锭染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利用qPCR检测NFATc1对结肠癌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生存曲线显示NFATc1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临床结肠癌组织NFATc1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干涉NFATc1导致结肠癌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降低,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减弱,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停滞。qPCR结果表明干涉NFATc1后,多个关键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转录活性明显上升。结论NFATc1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转录活性促进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成瘤能力。
徐光瑶黄灿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周期细胞增殖
葡萄糖调节蛋白78与糖尿病因素影响瑞芬太尼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离体实验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评价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与糖尿病因素影响瑞芬太尼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 H9c2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传代,接种于96孔板(100μl/孔)或6孔板(2 ml/孔),接种密度10 5个/ml,接种12 h后细胞贴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6组(n=24):正常糖对照组(NC组)、正常糖缺氧复氧组(NHR组)、正常糖瑞芬太尼后处理组(NRP组)、高糖对照组(HC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HR组)和高糖瑞芬太尼后处理组(HRP组).NC组、NHR组和NRP组细胞换用正常糖DMEM培养基(5.5 mmol/L)培养48 h;HC组、HHR组和HRP组细胞换用高糖DMEM培养基(25.0 mmol/L)孵育48 h.NHR组、NRP组、HHR组和HRP组弃去培养液,加入Tyrode液,将培养板置于95%N2-5%CO2培养罐中孵育5h,NHR组和HHR组更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相应糖DMEM培养基孵育1h,NRP组和HRP组更换为含终浓度为1μmol/L瑞芬太尼的DMEM培养基孵育1h.于复氧1h时,每组取9孔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每组取12孔细胞,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每组取3孔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GRP78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N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升高,GRP78表达上调(P<0.05);与NHR组比较,NRP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活性降低,GRP78表达下调,HRP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升高,GRP78表达上调(P<0.05);与HC组比较,H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升高,GRP78表达上调(P<0.05);与HHR组比较,HRP组细胞活力、LDH活性和GRP7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RP组比较,HRP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升高,GRP78表达上调(P<0.05).结论 糖尿病因素取消瑞芬太尼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GRP78的表达有关.
陈满丽陈立建万俐娟张雷都建顾尔伟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类糖尿病哌啶类缺血后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