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125H指数:5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患儿
  • 2篇心理
  • 2篇行为疗法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认知行为疗法
  • 2篇情绪
  • 2篇疗法
  • 2篇负性
  • 2篇负性情绪
  • 2篇癌症
  • 2篇META分析
  • 2篇产儿
  • 1篇滴注
  • 1篇心理弹性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干预方法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依从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莫霖
  • 2篇张先红
  • 1篇张萍
  • 1篇王琪
  • 1篇石林
  • 1篇王紫娟
  • 1篇李霞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国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被引量:38
2018年
综述近几年我国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需求状况、实践形式及内容,延续性护理需求包括护理方式、护理内容、教育模式、服务需求等多方面;实践形式有个案管理式、家庭参与式、多学科团队式和网络服务式;实施内容包含建立早产儿档案、结构性健康教育、早产儿神经心理保健、早产儿母亲角色调适;并提出对我国发展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建议。
余静张先红魏璐王琪
关键词:早产儿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家庭参与互联网
初乳口腔涂抹/滴注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eta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评价初乳口腔涂抹或滴注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Ovi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早产儿初乳口腔涂抹/滴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月。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初乳口腔涂抹/滴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OR=0.85,95%CI:0.40~1.79,P=0.67)、住院时间(WMD=-7.09,95%CI:-16. 84~2. 67,P=0. 15)、病死率(OR=0. 64,95%CI:0. 20~2. 06,P=0. 4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WMD=-1.90,95%CI:-2.15^-1.65,P<0.01)、抗生素使用天数(WMD=-2.57,95%CI:-4.13^-1.01,P<0. 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乳口腔涂抹/滴注不能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不能缩短早产儿住院天数,但能缩短住院早产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与抗生素使用天数。
王琪张先红魏璐余静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初乳早产儿
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减轻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方面的干预效果,明确其最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 of Registration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xcerpta Medical Datebase,EMBASE)、Pub Med、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WEB)、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数据库(VIP Datebase,VIP)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base,WF)中有关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纳入比较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心理干预疗法相比,音乐疗法(SMD=0.69,95%CI=0.17~1.21)、游戏疗法(SMD=0.74,95%CI=0.45~1.03)、认知行为疗法(SMD=4.32,95%CI=2.42~6.58)、心理健康教育疗法(SMD=0.63,95%CI=0.14~1.13)在减轻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方面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6种心理干预方法相比,认知行为疗法在减轻恶性肿瘤患儿负性情绪方面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音乐疗法相比(SMD=-3.63,95%CI=-5.60^-1.66);与游戏疗法相比(SMD=-3.58,95%CI=-5.51^-1.66);与游戏结合音乐与阅读的混合型疗法(SMD=-4.00,95%CI=-5.95^-2.05);与心理健康教育疗法相比(SMD=-3.69,95%CI=-5.65^-1.73);与普通心理疗法相比(SMD=-4.32,95%CI=-6.22^-2.42);与图书阅读疗法相比(SMD=-4.60,95%CI=-6.58^-2.61)(均P<0.05)。结论:7种心理干预方法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依次为: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音乐疗法、混合型疗法、心理健康教育疗法、普通心理干预�
张萍莫霖李霞王啟瑶石林王紫娟
关键词:患儿心理干预负性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癌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化疗癌症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癌症患儿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癌症患儿50例,并按照癌症类型、分期和年龄进行配对,根据其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治疗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时间共5周。干预前后,采用Frankl依从量表(Frankl compliance scale,FCS)、Houpt行为量表(Houpt behavior scale,HBS)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含量(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ontent,PBLC)评估其治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治疗依从性(3.20±0.40)、NK细胞含量(natural kill cell,NKC;20.36±10.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2.72±0.61)及NK细胞含量(16.68±8.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依从性=3.256,P=0.002;tNK细胞含量=2.356,P=0.024)。T淋巴细胞含量较干预前明显增加(72.26±11.34 vs. 76.33±11.07;t=2.460,P=0.021),但对照组干预前后在治疗依从性及淋巴细胞含量上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纠正患儿对患癌事件的歪曲认知,可以增强治疗依从性,对提高免疫调节能力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张萍莫霖李霞黄先巧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癌症治疗依从性免疫功能
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化疗患儿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化疗患儿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化疗的癌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并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简易量表对两组患儿的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癌症患儿对癌症及化疗的错误认知,能增强其心理弹性,有效减轻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提高长期生存质量。
张萍莫霖李霞黄先巧
关键词:癌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弹性负性情绪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