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毒素与植物分子病理学实验室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4
相关作者:冯江兰杨萍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组学与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玉米
  • 6篇病菌
  • 5篇玉米大斑病
  • 5篇玉米大斑病菌
  • 5篇斑病
  • 5篇大斑病
  • 5篇大斑病菌
  • 4篇拟南芥
  • 3篇胁迫
  • 3篇菌株
  • 2篇蛋白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途径
  • 2篇葡萄
  • 2篇酵母
  • 2篇抗病
  • 2篇抗性
  • 2篇黄顶菊
  • 2篇灰葡萄孢
  • 2篇基因

机构

  • 18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北大学
  • 2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董金皋
  • 4篇李坡
  • 3篇郝志敏
  • 3篇张利辉
  • 3篇谷守芹
  • 3篇邢继红
  • 2篇佟亚萌
  • 2篇曹志艳
  • 2篇申珅
  • 2篇郝丛丛
  • 2篇司贺龙
  • 2篇陈展
  • 2篇韩建民
  • 2篇吴敏
  • 2篇王晶晶
  • 2篇范永山
  • 2篇孙志颖
  • 2篇王梅娟
  • 2篇郑超
  • 2篇赵斌

传媒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玉米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农业突发灾害应对与科学控制被引量:1
2012年
为减轻农业灾害给河北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以及农民增收造成的损失,根据近3 a统计及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突发灾害的种类及特征。就如何从科技进步和管理体制创新2个方面入手对提高河北省农业突发灾害的应对和科学控制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孙志颖曹志艳董金皋
关键词:农业灾害管理创新
拟南芥MPK3、MPK4、MPK6在酵母hog1Δ中的渗透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拟南芥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MPK3、MPK4、MPK6的功能,明确其在渗透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拟南芥MPK3、MPK4、MPK6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遗传转化酿酒酵母渗透调节功能丧失的hog1?突变体,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并分析其在渗透胁迫下的表型特征。【结果】扩增得到了拟南芥MPK3、MPK4、MPK6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了上述3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筛选得到了3个基因的阳性转化子。在1 mol.L-1 KCl、0.3 mol.L-1 LiCl、1 mol.L-1 NaCl、1 mol.L-1 Sorbitol的盐胁迫处理下,阳性转化子生长状态良好,与野生型的表型基本一致,均恢复了hog1?对盐胁迫的抗性。在盐胁迫处理下,hog1?细胞形态异常且体内甘油含量较野生型低,而转化子的形态和体内甘油含量均恢复到正常的表型。【结论】MPK3、MPK4、MPK6均能够使酿酒酵母渗透调节功能丧失突变体hog1?恢复对盐胁迫的抗性,具有渗透调节的功能。
李坡谷守芹杨阳吴敏王梅娟张长志董金皋
关键词:拟南芥MAPK
不同毒性玉米大斑病菌侵染对感病玉米叶片PAL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的156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中筛选得到的强毒菌株YC和弱毒菌株01—23T分别接种感病玉米叶片,测定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强毒菌株YC1~2d时,玉米叶片PAL活性显著降低;接种3~4d时,PAL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接种5d时,PAL活性又显著降低。接种弱毒菌株01-23T1-2d时,玉米叶片PAL活性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接种3~5d时,PAL活性上升但差异仍不显著。PAL是玉米抵抗玉米大斑病的一种重要防御酶,在侵染初期,只有降低玉米叶片的PAL活性玉米大斑病菌才能达到成功定殖的目的,可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生化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张晓玉张温典田兰巩校东张运峰谷守芹范永山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弱毒菌株
拟南芥开花抑制因子TFL1与GRFs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拟南芥开花抑制因子TFL1与2个GRFs家族成员GRF4和GRF7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进一步解析TFL1抑制植物开花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拟南芥cDNA作为模板,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TFL1、GRF4和GRF7,分别连接入门载体pCR8,经菌落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分别获得这3个基因的入门载体TFL1-pCR8、GRF4-pCR8和GRF7-pCR8。利用LR重组的方法将上述3个入门载体分别与目标载体pGADT7和pGBKT7重组获得酵母双杂交试验载体TFL1-BD、GRF4-AD和GRF7-AD。将TFL1-BD载体分别与GRF4-AD或GRF7-AD载体共同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于双缺(-Leu/-Trp)培养基上30℃培养2—3d直至长出酵母克隆,选取合适大小的酵母菌落转移到双缺(-Leu/-Trp)和四缺(-Leu/-Trp/-His/-Ade)缺陷培养基上,通过观察酵母菌落的生长情况判断TFL1与GRFs之间的互作关系。利用LR重组的方法将上述3个入门载体分别与目标载体px-nYFP和px-cYFP重组获得TFL1-nYFP、TFL1-cYFP、GRFs-nYFP、GRFs-cYFP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载体,并分别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将转化TFL1-nYFP或TFL1-cYFP载体的农杆菌分别与转化GRFs-nYFP或GRFs-cYFP载体的农杆菌共注射烟草叶片,培养48h后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烟草细胞中YFP荧光的表达情况。通过YFP荧光信号的有无来判断TFL1与GRFs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成功克隆到拟南芥中的3个基因,分别是534bp的TFL1、888bp的GRF4和798bp的GRF7,并分别获得其入门载体(TFL1-pCR8、GRF4-pCR8和GRF7-pCR8)、酵母双杂交试验载体(TFL1-BD、GRF4-AD和GRF7-AD)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载体(TFL1-nYFP、TFL1-cYFP、GRFs-nYFP和GRFs-cYFP)。在酵母双杂交试验中,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共同转化TFL1-BD与GRFs载体的酵母菌落在双缺(-Leu/-Trp)和四缺(-Leu/-Trp/-His/-Ade)培养基上都生长较好,结果表明TFL1与GRF4、GRF7在酵母中直接相互作用。在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中,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将转化TFL1-cYFP载�
袁敏邢继红王莉葛伟娜郭棣张岚
关键词:拟南芥酵母双杂交
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影响被引量:31
2013年
以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研究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后对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大、环境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在降水量小、环境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棉铃虫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相同害虫危害条件下,降水量大、相对湿度高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魏铁松朱维芳庞民好刘颖超王振营董金皋
关键词:棉铃虫玉米螟玉米穗腐病
拟南芥T1N6_22在抵抗Pst DC3000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明确拟南芥抗灰霉病基因T1N6_22在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方法】对t1n6_22突变体和转基因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接种Pst DC3000,检测其症状;采用间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接种突变体中胼胝质的积累情况;测定接种叶片中Pst DC3000的生长量,明确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检测SA、JA和ET对T1N6_22表达的影响及T1N6_22对抗病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st DC3000对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T1N6_22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原因。【结果】t1n6_22突变体接种Pst DC3000后表现明显的抗病症状,而回复突变体t1n6_22/T1N6_22和拟南芥野生型表现明显的感病症状。SA处理拟南芥野生型,T1N6_2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经JA和ACC处理,该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t1n6_22突变体中,PAL、PR4、PPO、SOD和CA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野生型Col-0和转基因回复植株。接种Pst DC3000后,拟南芥野生型中T1N6_22及抗病相关基因PR1、PR3、PR5和PDF1.2的表达量明显增强。【结论】T1N6_22在拟南芥抗Pst DC3000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T1N6_22的表达受SA诱导,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泌影响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
郝丛丛郑会欣贾娇司贺龙陈展赵斌张靖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拟南芥PST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在丝状真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CRISPR/Cas9技术是在特定的RNA引导下,利用特异的核酸酶实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的新技术。自2013年该技术体系建立起来已成功应用于动物、植物及真菌中。本文简述了3种基于核酸酶的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概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总结了CRISPR/Cas9在模式真菌酿酒酵母及丝状真菌中的应用,并就在丝状真菌中应用该技术时sg RNA表达盒的设计、Cas9表达盒的优化、抗性标记的筛选、受体的选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另外,针对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脱靶效应、Cas9核定位信号的添加、启动子的选择及多个靶基因的编辑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展望,希望能够为初次涉足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刘星晨谷守芹董金皋
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
2A型蛋白磷酸酶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体发育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明确2A型蛋白磷酸酶(PP2A)在玉米大斑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杀真菌制剂和探讨植物病害防治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PP2A特异性抑制剂——斑蝥素(cantharidin)处理玉米大斑病菌,研究在该抑制剂作用下玉米大斑病菌的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孢子萌发、附着胞发育、黑色素合成及HT-毒素活性。【结果】随着斑蝥素浓度的增加,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当达到160μmol.L-1时,培养8 d的菌落平均直径仅为对照的41.7%;同时,处理组产孢量均高于对照组,160μmol.L-1斑蝥素处理组产孢量达到了对照组的15.5倍。分析斑蝥素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染的影响表明,上述3个阶段对斑蝥素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附着胞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侵染;此外,对照组的胞内黑色素含量为0.13 g.L-1,处理组的胞内黑色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斑蝥素浓度的增加不断升高。【结论】PP2A特异性抑制剂斑蝥素对玉米大斑病菌菌落生长、附着胞发育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分生孢子产生及胞内黑色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申珅王晶晶郝志敏李坡李志勇孙志颖郝杰佟亚萌董金皋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PP2A斑蝥素孢子萌发附着胞
马铃薯AS2基因家族的鉴定与逆境胁迫表达被引量:2
2020年
高盐、干旱、高温、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是造成马铃薯减产的重要因素,鉴定和探究马铃薯逆境胁迫应答相关基因对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ASYMMETRIC LEAVES2(AS2)基因家族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鉴定得到43个马铃薯AS2基因家族成员.结果显示,根据保守结构域的差异将AS2基因家族分为ClassⅠ、ClassⅡ两类,其中ClassⅠ分为Ⅰa、Ⅰb、Ⅰc、Ⅰd、Ⅰe共5个亚类,ClassⅡ分为Ⅱa、Ⅱb两个亚类.马铃薯AS2蛋白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两种二级结构组成,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对马铃薯植株进行高盐、干旱、低温和高温胁迫处理,并对叶片和根中部分AS2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ClassⅠ类和ClassⅡ类中大部分成员均参与逆境胁迫应答,但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高盐胁迫下,叶片中StAS2-7和根中StAS2-27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10倍;干旱胁迫下,除StAS2-4外的其余成员在叶片和根部表达量明显上调;高温胁迫下,叶片中StAS2-15表达量下调,其余成员表达上调;低温胁迫下,大部分StAS2成员表达量变化上调.本研究表明马铃薯AS2基因家族成员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保守性与物种特异性,可以通过响应逆境胁迫维持马铃薯体内的正常代谢,增强马铃薯抵御非生物胁迫的能力.
梅超刘玉卫孙蕾王慧杰董雪李欣冯瑞云
关键词:马铃薯系统发育非生物胁迫
拟南芥AtBT4对灰葡萄孢的抗性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揭示AtBT4在拟南芥抗灰葡萄孢中与SA、JA信号途经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用SA、SA类似物BTH、JA、ACC及灰葡萄孢处理拟南芥野生型Col-0后其AtBT4的表达情况;检测经SA和JA处理后拟南芥SA、JA途径相关突变体AtBT4的表达情况;并检测接种灰葡萄孢后拟南芥野生型Col-0、bt4突变体和回复突变体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JA处理和接种灰葡萄孢后,拟南芥野生型Col-0中AtBT4的表达明显增强。但经JA处理后,JA不敏感突变体jar1的AtBT4表达变化趋势与野生型明显不同,AtBT4的表达水平不受JA诱导。SA信号途径相关突变体eds5、sid2和npr1中AtBT4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但变化趋势与野生型基本一致。bt4突变体中抗病相关基因PR1、PR4、PDF1.2和BIK1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结论】AtBT4的表达受JA和灰葡萄孢的诱导,AtBT4突变影响抗病相关基因PR1、PR4、PDF1.2和BIK1的表达,AtBT4可能通过SA、JA信号途径影响拟南芥对灰葡萄孢的抗性。
郝丛丛杨萍陈展贾娇赵斌司贺龙韩建民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拟南芥灰葡萄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