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作品数:636 被引量:2,772H指数:21
相关作者:李成会范永山王桂兰郑素玲张淑红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4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1篇农业科学
  • 107篇生物学
  • 61篇医药卫生
  • 48篇文化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化学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理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3篇病菌
  • 37篇玉米
  • 35篇斑病
  • 34篇细胞
  • 32篇植物
  • 32篇胁迫
  • 31篇玉米大斑病
  • 31篇玉米大斑病菌
  • 31篇大斑病
  • 31篇大斑病菌
  • 29篇基因
  • 28篇菘蓝
  • 27篇教学
  • 20篇生物学
  • 20篇壳聚糖
  • 20篇红掌
  • 19篇奶牛
  • 19篇柴胡
  • 18篇蛋白
  • 14篇种子

机构

  • 625篇唐山师范学院
  • 48篇河北农业大学
  • 38篇唐山市农业科...
  • 17篇河北省农林科...
  • 14篇唐山职业技术...
  • 11篇华北煤炭医学...
  • 8篇华北理工大学
  • 7篇唐山市动物疫...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聊城大学
  • 5篇唐山学院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保定师范专科...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科技师范...
  • 3篇河北理工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农业科...
  • 3篇河北民族师范...

作者

  • 85篇李成会
  • 79篇陈超
  • 72篇马艳芝
  • 68篇范永山
  • 62篇客绍英
  • 58篇乔永旭
  • 57篇张运峰
  • 48篇朱莲英
  • 44篇王桂兰
  • 42篇贾久满
  • 40篇张淑红
  • 35篇张永平
  • 34篇张连忠
  • 33篇张胜珍
  • 29篇石洪凌
  • 28篇顾丽嫱
  • 25篇李春香
  • 24篇陈桂平
  • 22篇郑素玲
  • 21篇刘海英

传媒

  • 106篇唐山师范学院...
  • 44篇北方园艺
  • 34篇江苏农业科学
  • 3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0篇西南农业学报
  • 17篇中国农学通报
  • 17篇中药材
  • 12篇黑龙江畜牧兽...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饲料研究
  • 1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通报
  • 10篇饲料工业
  • 8篇华北农学报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8篇畜禽业
  • 7篇植物生理学通...
  • 6篇中国农业科技...
  • 6篇玉米科学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32篇2023
  • 25篇2022
  • 9篇2021
  • 15篇2020
  • 15篇2019
  • 18篇2018
  • 26篇2017
  • 18篇2016
  • 43篇2015
  • 28篇2014
  • 16篇2013
  • 29篇2012
  • 38篇2011
  • 63篇2010
  • 84篇2009
  • 32篇2008
  • 30篇2007
  • 28篇2006
  • 27篇2005
  • 15篇2004
6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犊牛腹泻综合防制措施
2023年
新生犊牛腹泻是造成生长发育不良、死亡的重要原因,死亡率达50%以上,大多数腹泻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2周龄以内的犊牛感染性腹泻死亡率最高,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当气候多变的时候。由于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病因复杂,且无特效药物治疗,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新的防控策略(如疫苗、药物和牛群管理),以期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由于引起犊牛腹泻因素较多,且存在交叉感染,未能清楚地了解病原生态学、流行病学数据及环境因素。由于持续进化、新发现的病原存在于环境中,严重阻碍了新生犊牛腹泻的有效控制。
常丽云蔡玉梅李成会
关键词:综合防制措施新生犊牛腹泻感染性腹泻防控策略环境因素特效药物
板蓝根根腐病致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板蓝根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对4个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以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1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6,产孢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菌株P2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株P4、P5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7,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表明不同寄主、不同菌株的生存环境不同。
段英姿
关键词:板蓝根根腐病生物学特性
玉米大斑病菌不同致病小种StBCK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0年
【目的】为探索StBCK1基因功能的重要影响位点。【方法】通过CTAB法提取了玉米大斑病菌4个小种的基因组DNA,克隆StBCK1基因的关键序列,利用DNAMAN、MEGA和NetPhos2.0 Server比对了玉米大斑病菌不同小种间的遗传差异,并分析StBCK1的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结果】StBCK1的蛋白质激酶结构域位于DNA序列的4155~5016位,肽链的1385~1672位;在DNA序列比对中发现3个SNP位点;1个位点导致氨基酸由亮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2个位点导致丝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和天冬酰胺突变为异亮氨酸;3个位点差异均与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相关。【结论】3个位点的多态性影响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了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性差异。
周树功张晓雅张运峰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9年
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要求教育者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机制。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培养受益终身的爱好,塑造坚强而独立的人格,是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刘淑霞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文素质
唐山市高校校园绿化植物的组成与配置被引量:1
2015年
对河北省唐山市三所高校校园绿化植物的组成及其在园林配置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三所高校校园植物种类丰富,并且运用了一定数量的乡土树种,植物群落层次结构相对完整,群落的垂直结构形式多样,层间植物丰富。在植物配置方面,采用了多种植物配置形式,并且运用了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
王晓英
关键词:高校校园植物组成植物配置
SPSS16.0在遗传学成绩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介绍了SPSS16.0统计软件在遗传学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并且给出了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的SPSS的操作方法。运用此方法,可以直观、高效、科学的对学生遗传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张连忠王洋
关键词:SPSS遗传学统计分析
不同产地酸枣果实及种仁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2023年
为鉴别优良酸枣野生资源,以10个产地野生酸枣果实及酸枣种仁生品为试验材料,测定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酸枣种仁的生物活性成分皂苷A和皂苷B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83)mg·g^(-1)、5.35%±2.40%、(32.05±17.45)mg·g^(-1)和(9.39±3.65)mg·g^(-1);生物活性成分中平均维生素C、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43.88±18.26)mg·100 g^(-1)、(51.12±16.48)mg·g^(-1)、(47.57±15.73)mg·g^(-1)和(25.34±17.58)mg·g^(-1)。酸枣种仁活性成分皂苷A含量最高的为山西吕梁,含量为0.429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138 mg·g^(-1)。酸枣仁皂苷B最高含量的为北京平谷,含量为0.186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060 mg·g^(-1)。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品质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S6(宁夏中卫)、S8(陕西榆林)、S1(山西吕梁)、S5(新疆喀什)、S4(辽宁朝阳)、S2(山西长治)、S3(河北唐山)、S10(北京平谷)、S7(河北邢台)、S9(河北承德);酸枣种仁活性成分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S10(北京平谷)、S1(山西吕梁)、S4(辽宁朝阳)、S9(河北承德)、S7(河北邢台)、S3(河北唐山)、S8(陕西榆林)、S5(新疆喀什)、S6(宁夏中卫)、S2(山西长治)。研究结果为优良野生酸枣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王向东梁大琦马艳芝
关键词:酸枣果实种仁
低微量元素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随机选取216只44周龄海兰褐蛋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8只鸡,设3个重复。对照组3%预混料由无机微量元素配制,Zn、Mn、Cu和Fe等4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90、126、15和90 mg/kg。试验组3%预混料以复合氨基酸螯合锌替代无机锌,Zn、Mn、Cu和Fe等4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45、54、6和60 mg/kg,其他成分及营养与对照组完全相同。预试期1周,试验期6周。试验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产蛋率、平均蛋质量和产蛋量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科学合理的低微量元素日粮可以减少微量元素的用量,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贾久满张文秋刘刚李成会朱莲英
关键词:微量元素蛋鸡
壳聚糖对红掌组培污染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在污染的红掌继代培养基中提取污染菌并进行了分离及纯化,初步鉴定为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p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淡色孢科(Dematiaceae),木霉属(trichoderma)。研究了壳聚糖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探索了3种分子量及其6种浓度的壳聚糖对该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对该污染菌有抑制作用,5万和25万分子量的抑菌效果高于3000分子量,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初步证实了壳聚糖对组培污染菌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花卉组织培养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李春香高凤菊孙献明
关键词:污染壳聚糖
不同养殖模式的奶牛废弃物中磷含量分析
2008年
为了分析不同养殖模式的奶牛废弃物中磷含量的差异,选取散户养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三种养殖模式的奶牛废弃物作为试验的样本,用钼黄比色法测定三种养殖模式的奶牛废弃物中磷的含量。结果表明:三种养殖模式的奶牛废弃物中磷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
张连忠李成会
关键词:奶牛废弃物磷含量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