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1,894 被引量:9,561H指数:35
相关作者:王冬梅李术娜李明白志英谷守芹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93篇期刊文章
  • 233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162篇农业科学
  • 402篇生物学
  • 91篇轻工技术与工...
  • 85篇文化科学
  • 83篇医药卫生
  • 37篇化学工程
  • 34篇理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61篇基因
  • 222篇小麦
  • 151篇芽孢
  • 120篇蛋白
  • 115篇芽孢杆菌
  • 106篇玉米
  • 103篇胁迫
  • 83篇病菌
  • 79篇菌株
  • 76篇植物
  • 70篇克隆
  • 69篇斑病
  • 66篇水稻
  • 65篇杆菌
  • 63篇大斑病
  • 62篇玉米大斑病
  • 60篇玉米大斑病菌
  • 60篇大斑病菌
  • 57篇发酵
  • 56篇细胞

机构

  • 1,827篇河北农业大学
  • 120篇河北大学
  • 82篇河北省农林科...
  • 30篇中国农业大学
  • 26篇河北科技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林业科学...
  • 15篇北京农学院
  • 14篇衡水学院
  • 1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3篇河北省科学院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唐山师范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遗...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河北工程大学
  • 8篇生物技术有限...
  • 8篇北京华大蛋白...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石家庄市农林...

作者

  • 239篇朱宝成
  • 144篇王冬梅
  • 134篇董金皋
  • 125篇李术娜
  • 87篇刘孟军
  • 86篇赵锦
  • 78篇王世英
  • 78篇郭晓军
  • 73篇刘国振
  • 73篇杨学举
  • 72篇李红亚
  • 68篇白志英
  • 61篇侯春燕
  • 59篇袁洪水
  • 57篇郝庆红
  • 55篇李莉云
  • 53篇姜军坡
  • 49篇王全
  • 48篇李佳
  • 46篇王树香

传媒

  • 244篇河北农业大学...
  • 90篇华北农学报
  • 80篇中国农业科学
  • 43篇中国农学通报
  • 41篇饲料工业
  • 35篇河北大学学报...
  • 35篇湖北农业科学
  • 35篇河北农业大学...
  • 30篇安徽农业科学
  • 27篇棉花学报
  • 27篇园艺学报
  • 26篇江苏农业科学
  • 25篇植物遗传资源...
  • 23篇河南农业科学
  • 18篇中国农业科技...
  • 18篇饲料研究
  • 18篇作物学报
  • 17篇黑龙江畜牧兽...
  • 15篇微生物学报
  • 15篇生物化学与生...

年份

  • 9篇2024
  • 53篇2023
  • 52篇2022
  • 68篇2021
  • 81篇2020
  • 84篇2019
  • 61篇2018
  • 88篇2017
  • 107篇2016
  • 114篇2015
  • 100篇2014
  • 111篇2013
  • 108篇2012
  • 133篇2011
  • 128篇2010
  • 119篇2009
  • 100篇2008
  • 84篇2007
  • 66篇2006
  • 49篇2005
1,8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CaM靶蛋白TaCAMTA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Ca2+/CaM信号转导系统已被证实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防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丰富对该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以TaCaM4-1为诱饵进行的酵母双杂交试验在受叶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中筛选出7个CaM结合蛋白阳...
王悦琳周慧闫超韩胜芳侯春燕魏凤菊王冬梅
抗根腐病的转GmPGIP3基因小麦扬麦18的获得与鉴定被引量:6
2012年
GmPGIP3是大豆的一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能够特异性地抑制部分病原真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活性,从而减弱病原菌对植株的侵害。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GmPGIP3基因的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A25-GmPGIP3,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pA25-GmPGIP3转入小麦品种扬麦18中。对转GmPGIP3基因扬麦18的T0至T2代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Q-RT-PCR分析,并对根腐病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GmPGIP3已转入扬麦18,并在转基因小麦中遗传、转录和表达;与受体材料相比,5个GmPGIP3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株系对根腐病的抗性有明显提高。
党良王爱云徐惠君祝秀亮杜丽璞邵艳军张增艳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分子检测根腐病抗性
CO_2施肥对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总结了CO2施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就其近年来试验研究进展及一些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CO2施肥可以促进光合、抑制呼吸、降低蒸腾、提高光合水分利用率,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病害发生。由于研究的植物不同,所以有关CO2施肥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结论并不相同,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
张颖王金春薛庆林马德伟孟静
关键词:CO2施肥光合作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6年
张进霞袁洪水王世英韩继刚朱宝成
关键词: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计金属离子氨基酸配合物
农机流通企业物流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我国农机流通企业营运所面临的物流问题,着重探讨其物流系统的评价方法,为企业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营运物流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姜薇冯大领
关键词:物流综合评价
桑天牛分泌物及虫粪中的信息化合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寄主识别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来源于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和趋性反应有较强的调控作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是桑天牛(Apriona germari)的卵期寄生蜂。初步研究了雌性桑天牛成虫口腔分泌物和产卵后的肛门分泌物以及裸卵等单一信息化合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寄主识别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单一信息化合物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均没有影响。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信息类化合物,并且对不同提取溶剂获得的提取液进行了寄生蜂寄主趋性反应和寄主识别行为的测定,结果表明:二氯甲烷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该寄生蜂的趋性反应有显著影响,正己烷、甲醇、丙酮以及蒸馏水4种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趋性反应均无影响;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3种有机溶剂获得的提取液对寄生蜂的寄主识别行为有影响,证明有机溶剂能够有效提取存在于桑天牛成虫粪便中的该寄生蜂的接触性信息化合物。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提取液分离纯化,层析液对寄生蜂寄主识别影响的测定结果显示,用正己烷作溶剂的层析液对该寄生蜂的寄主识别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二氯甲烷、甲醇、丙酮和蒸馏水作溶剂的4种层析液则没有调控作用。
王树香李明李继泉李术娜杨元郭云霞郑克然
关键词:桑天牛卵啮小蜂寄主识别桑树桑天牛信息化合物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及Bv1-9菌株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对植物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及Bv1-9拮抗菌株鉴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到891株细菌,初筛出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83株,经过复筛选出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Bv1-9,并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此菌株鉴定为花域芽孢杆菌,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49%。
王全王占利李术娜李红亚朱宝成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2014年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本文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了具体阐述并详细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张靖
关键词:从众心理
棉籽大小与形状关联标记发掘及候选基因筛选被引量:1
2022年
棉籽在油脂、饲料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且影响纤维产量和品质。为发掘棉籽性状遗传位点与候选基因,利用419份具有丰富遗传变异的棉花品种资源构成的自然群体,在2个年度鉴定其棉籽性状,结合群体重测序SNP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供试群体棉籽长度、宽度、长宽比、面积与周长等性状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变异系数3.91%~9.55%;有7个SNPs在2年同时被检测到与棉籽大小和形状关联,有23个SNPs在1年与3个以上棉籽相关性状关联,其中D11染色体D11∶50561153在2年与粒宽、面积和周长关联,D12染色体D12:56031535在2年与粒长、面积和周长关联;同时,D05染色体在2年检测到4个与籽粒长宽比显著关联SNPs,A07染色体检测到10个与粒长、周长和面积关联SNPs,且单倍型间相关性状差异极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关联位点附近存在21个候选基因随棉花胚珠发育进程表达量呈现增加趋势,其中Gh_D05G0148编码乙烯调控反应的EBF蛋白(EIN3-binding F-box protein),该基因在棉花开花后1~35 d的胚珠中优势表达,且以开花后10 d表达量最高;同时,候选基因Gh_D05G0144编码胚珠发育相关YABBY转录因子,该基因在棉花开花后20~35 d的胚珠中表达量较高,推测与棉籽后期发育有关。以上结果为棉籽多性状同步改良提供了选择标记与基因,为实现纤维和棉籽性状同步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柯会锋孙正文王国宁孟成生吴立强
关键词:棉花候选基因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梨中残留双甲脒被引量:9
2006年
双甲脒通过2步水解可生成具有强荧光的物质2,4-二甲基苯胺,据此原理建立了测定残留双甲脒的荧光分析方法.双甲眯的检出限为0.94μg/L,线性动态范围是3.62~1182μ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2.7%~87.2%.方法已用于梨中残留双甲脒的测定.
侯芳菲陈冠华
关键词:双甲脒水解荧光分光光度法
共18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