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2 被引量:535H指数:13
相关作者:贾锡伟岳亮黄贻涛蔡秀红卢洁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5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9篇农业科学
  • 43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4篇黄鱼
  • 54篇大黄鱼
  • 28篇基因
  • 21篇免疫
  • 17篇养殖
  • 17篇石斑
  • 14篇石斑鱼
  • 14篇斑鱼
  • 13篇弧菌
  • 13篇肠道
  • 12篇拟穴青蟹
  • 12篇青蟹
  • 11篇杂色鲍
  • 11篇斜带石斑
  • 11篇斜带石斑鱼
  • 10篇荧光
  • 9篇性腺
  • 9篇黄姑鱼
  • 8篇蛋白
  • 8篇应激

机构

  • 162篇集美大学
  • 15篇宁德市富发水...
  • 10篇福建农林大学
  • 10篇厦门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漳州市水产技...
  • 1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福建省淡水水...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省洋泽海...
  • 1篇新奥(厦门)...

作者

  • 24篇王艺磊
  • 22篇王志勇
  • 14篇王国栋
  • 14篇张子平
  • 13篇蔡明夷
  • 12篇刘贤德
  • 9篇张丽莉
  • 8篇林鹏
  • 8篇邹志华
  • 7篇鄢庆枇
  • 6篇黄世玉
  • 6篇冯建军
  • 6篇叶坤
  • 5篇王秋荣
  • 5篇谢仰杰
  • 5篇王淑红
  • 5篇郭松林
  • 4篇蔡秀红
  • 4篇姜永华
  • 4篇韩坤煌

传媒

  • 27篇水产学报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6篇科学养鱼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5篇第九届世界华...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生命科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饲料研究
  • 3篇海洋通报
  • 3篇南方水产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 2篇福建水产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渔业研究
  • 2篇2015年中...
  • 2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19
  • 23篇2018
  • 22篇2017
  • 20篇2016
  • 23篇2015
  • 24篇2014
  • 24篇2013
  • 17篇2012
  • 1篇2011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拟穴青蟹VIH基因转录调控的初步研究
卵黄抑制激素(vitellogenesis-inhibiting hormone,VIH)是CHH家族中重要的神经肽类激素之一,通过抑制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原(VTG)的生成,从而调控卵巢的发育和成熟.本研究在前期已获得的拟...
刘春云张子平梁可蓥贾锡伟邹志华王艺磊
关键词:拟穴青蟹转录调控
大黄鱼选育群体与普通养殖群体部分免疫指标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闽优1号"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两者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杀菌活力、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血清及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选育的"闽优1号"大黄鱼血清溶菌酶和血细胞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养殖群体。在病原菌攻毒后8 d内,选育群体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提示非特异性免疫在大黄鱼抗病免疫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杨启莲姚翠鸾王志勇
关键词:选育群体免疫力
基于dnd基因标记的大黄鱼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在鱼类的早期胚胎发育中生殖细胞便与体细胞分离,形成所谓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母源性基因Dead end(dnd)在胚胎发育中特异地表达于原始生殖细胞,编码一种进化上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对生殖细胞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CR获得大黄鱼dnd基因(Lcdnd)的部分c DNA序列,结合实时定量PCR、整胚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Lcdnd在各组织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dnd在性腺中特异表达,且其在卵巢中的表达量高于精巢;检测的各期胚胎中都有dnd的表达,随着胚胎发育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Lcdnd在早期卵裂阶段主要分布于分裂沟,到囊胚期至原肠早期则开始定位于细胞内,原肠早期时定位在胚环中的中内胚层,且阳性信号增多,暗示此时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接着原始生殖细胞沿胚环向胚体形成处(胚盾)迁移;随着胚胎的发育,发现胚体两侧的阳性信号增多;到体节发生期,阳性信号细胞分布于胚体两侧的侧板中胚层,随着体节的发生这些细胞沿背腹轴向腹部运动;发育到孵出期时,到达了发育中的原始生殖嵴。本研究首次使用dnd作为较为可靠的大黄鱼生殖细胞标记,揭示了大黄鱼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与迁移,为大黄鱼生殖细胞发生发育及养殖大黄鱼的育性控制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陈仕海蔡明夷张子平韩坤煌姜永华张伟军王艺磊
关键词:大黄鱼原始生殖细胞
中国沿海光裸方格星虫6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科学保护和开发我国光裸方格星虫自然资源,本研究以cytb基因全长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山东烟台、福建古雷、香港、海南儋州、海南陵水、广西东兴6个光裸方格星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03个个体共检出128个单倍型,299个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0488和0.9773,且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88.4%)。6个光裸方格星虫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分析结果显示,南方5个群体间F_(st)<0.15,基本无分化或呈低度分化;而烟台与南方5个群体间的固定指数都很大,F_(st)>0.15,群体间呈高度分化。中性检验(Fu’s Fs、Tajima’s D)结果为负值,北方群体和南方群体的核苷酸错配分布图为单峰,单倍型网络分布图为以主单倍型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用203条cyt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烟台群体聚为一个进化支,南方群体聚为一个进化支。研究表明,中国沿海的光裸方格星虫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大规模群体扩张,但目前遗传多样性较低,说明光裸方格星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在进化关系上,烟台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但是否已经形成隐秘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宋素霞丁少雄鄢庆枇覃映雪
关键词:CYTB系统发育
不同温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藻毒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水体中的藻类是麻痹性贝毒的主要来源,现已知海洋中有13种单细胞的甲藻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目前在我国海区已经发现的产毒甲藻主要有3种:塔玛亚历山大藻(Akexandrium 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zandrium minudum)、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catenella)。微小亚历山大藻在我国台湾沿海较常见。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沿海的微小亚历山大藻生理生态进行研究,以完善有毒赤潮、藻毒素监测与防治,保障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健康。
黄世玉王雪虹张丽莉
关键词:微小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毒毒力消费者健康海水养殖业
厦门近岸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双齿围沙蚕扰动的响应
2017年
为研究厦门近岸潮间带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双齿围沙蚕扰动的响应,采用PCR-DGGE技术对室内模拟沙蚕生物修复过程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美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主要分为后生动物(包括6个门:颚口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腹毛动物门),丝足虫门,硅藻门和囊泡虫总门(又分为纤毛虫门和甲藻门)。其中囊泡虫总门的纤毛虫门为优势类群。后生动物中的线虫门为次优势类群。Peridinium quinquecorne(属于囊泡虫总门中的甲藻门)是普遍存在的优势物种。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播种双齿围沙蚕的处理组样品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聚为一支,并与未播种沙蚕的对照样品分开。研究表明,播种双齿围沙蚕对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沙蚕的处理组检测到了更多的线虫动物门,可能是因为双齿围沙蚕的活动促进了这些类群的生长。
欧阳俊峰陈思扬魏娜张沙沙鄢庆枇林茂马英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群落结构生物扰动RRNAPCR-DGGE
叶黄素和虾青素对大黄鱼体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为了探讨饲料色素对大黄鱼成鱼体色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对照组D1)、100 mg/kg(D2)、200 mg/kg(D3)、300 mg/kg(D4)叶黄素和虾青素(1∶1)混合色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饲料,选择平均体质量为(365.54±5.83)g的大黄鱼1 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尾,进行为期60 d投喂试验。结果表明,投喂30 d后,色素添加组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黄色值(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除D2组的大黄鱼腹部皮肤的红色值(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外,各组之间大黄鱼背部及腹部皮肤亮度值(L*)和红色值(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色素添加组的大黄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黄色值(b*)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着色素添加水平的上升而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色素添加水平的上升而降低。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虾青素(1∶1)混合色素可以改善大黄鱼成鱼体色及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综上并考虑饲料成本,建议混合色素添加量为100~200 mg/kg。
韩星星王秋荣叶坤王志勇
关键词:大黄鱼叶黄素虾青素体色抗氧化能力
2,2',4,4'-四溴联苯醚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
2016年
2,2',4,4'-四溴联苯醚(tetrabromodiphenyl ether, BDE-47)是环境介质中含量最高的多溴联苯醚(PBDEs)同系物之一,具有亲脂性和生物易累积等特点,即使是较低浓度的胁迫,也会对生物体产生生理毒性。文章介绍了BDE-47在环境介质中的主要来源和分布,从生殖发育毒性、甲状腺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BDE-47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
宿丽丽孙维娜阎希柱
关键词:BDE-47生殖发育毒性甲状腺毒性免疫毒性致毒机理
皱纹盘鲍染色体C带和rDNA定位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Ba(OH)2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染色体组包含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8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另有3对染色体介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之间(m/sm)。C显带结果显示,8对染色体有稳定的着丝粒C带,5~7对染色体上有中期相间多态的端部C带,3对染色体上有同源染色体异态的臂间C带。FISH分析显示,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分布着4个大亚基rDNA位点,分别位于2号短臂(2S)、7号短臂(7S)、12号短臂(12S)和18号长臂(18L)的端部。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染色体辨识提供了新的特征与标记,为进一步研究皱纹盘鲍种群的染色体多态和鲍属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蔡明夷刘贤德陈紫瑩蔡冰冰柯才焕
关键词:皱纹盘鲍染色体带型荧光原位杂交核糖体DNA
高温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研究了持续7 d和14 d 32℃高温对12月龄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7 d后,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有所升高,除碱性磷酸酶,其余五种酶与对照组(25℃)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血清中Cl-、Na+和Ca2+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K+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的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高温处理14 d后,除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1),其它酶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Ca2+、K+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l-、Na+的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素氮、胆固醇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研究表明:高温处理7 d、14 d,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K+浓度、尿素氮和胆固醇5个指标与对照相比都存在显著的变化,可作为大黄鱼对高温的反应指标。
李佳凯王志勇刘贤德王秋荣叶坤
关键词:大黄鱼高温血清生化指标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