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作品数:3,180 被引量:10,345H指数:35
- 相关作者:马玉芳陈吉龙俞道进王长康李昂更多>>
- 相关机构: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非洲猪瘟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引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病毒性疾病,是影响养猪业的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 杜楠楠高飞张宽曹云雷陈金霞黄剑郑浩童武张玉娇李国新童光志
-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性疾病TAQMAN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N和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 为探明2012年~2013年在福建省流行PEDV结构蛋白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7株PEDV流行病毒株的S、N及ORF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7株PEDV的S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6%~99.4%,...
- 王隆柏林裕胜车勇良吴学敏陈如敬邵良平周伦江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检测
- 文献传递
- 浅谈钩吻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意义
-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了钩吻的免疫调节作用、镇痛镇静作用等药理作用和钩吻的毒副作用及中毒机制来说明钩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副作用;因为钩吻在东南沿海地区又被称为“猪人参”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所以本文介绍了在养殖业方面由于钩吻具有消...
- 张玉红
- 关键词:毒副作用免疫调节镇痛镇静药理作用
- 日粮中霉菌毒素引发小熊猫中毒性肝炎的临床调查
- 2008年
- 该文报道了小熊猫霉菌毒素中毒性肝炎的群发病案。35只小熊猫中有21只发病、5只死亡。通过日粮成分调查、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查、血液参数测定、病理学检查和动物试验,确诊为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依据调查结果对小熊猫进行治疗,小熊猫预后良好。结论:(1)小熊猫对霉菌毒素(DON和F-2毒素)极其敏感,应予以高度重视。(2)DON和F-2毒素存在相互增强作用,对小熊猫的毒性作用主要为肝毒性和肾毒性,并可导致小熊猫机体免疫功能降低。(3)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耐受性与环境的适应性有关,应激因素能提高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
- 修云芳邵良平徐素慧王德春陈婷翁妮娜陈玉村
- 关键词:小熊猫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
- 稳定表达人TMPRSS2基因BHK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新城疫弱毒增殖效率评价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提高细胞培养系统中新城疫病毒的增殖效率,通过构建TMPRSS2过表达的BHK细胞系,探索其对新城疫弱毒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将TMPRSS2基因克隆于噬菌体载体pHAGE中,构建重组质粒pHAGE-TMPRSS2。将重组质粒pHAGE-TMPRSS2以及辅助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至293T细胞并收集上清。将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BHK细胞,通过Blasticidin加入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将单克隆细胞扩大培养。经RT-PCR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TMPRSS2在BHK细胞中获得了稳定的高表达。接种新城疫弱毒后通过TCID50测定显示,TMPRSS2过表达BHK细胞系能支持较高水平的病毒增殖。
- 刘伟李梦娇郭佩东孙英杰仇旭升谭磊宋翠萍廖瑛孟春春丁铲
- 关键词:TMPRSS2BHK细胞新城疫弱毒
- 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有效成分小檗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体内的小巢碱血药浓度,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细粉中小聚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期揭示黄连解毒散经超微粉碎后主要成分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物利用度,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在临...
- 马玉芳林雪玲俞道进姚金水黄小红黄一帆
- 关键词: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小檗碱药代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规模猪场传染病防制措施
- 2001年
- 李国平
- 关键词:伪狂犬病疫苗规模猪场仔猪红痢猪瘟免疫消毒药物乙型脑炎疫苗
- 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日本鳗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3×106CFU.mL-1)的鳗鲡,进行外周血的血相、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感染组的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感染组粒细胞数量在第5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感染组白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在注射后第1 d开始增加,第5 d和第9 d与对照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感染组血清抗菌活力在注射后第1 d开始上升,第9 d和第13 d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在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日本鳗鲡能通过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增殖、增强白细胞吞噬活性、释放抗菌物质等方式提高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力。
- 张伟妮刘巧红陈其世姜玮王寿昆王全溪林旋
- 关键词:日本鳗鲡嗜水气单胞菌吞噬活性抗菌活力非特异性免疫
- 1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研究及灭活疫苗制备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拟对从1例死亡雏鸭体内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疫苗效果分析,旨在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集送检雏鸭的脑、心脏和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16S rDNA PCR扩增测序鉴定菌株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菌株血清型,检测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致病性;利用分离株制备灭活疫苗,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露滴状圆形小菌落,革兰染色可见多个丝状排列的阴性短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级浓染的短小杆菌。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鸭疫里默氏杆菌参考株CZ-RA03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99.9%。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氧氟沙星、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耐药,对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7日龄雏鸭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1.51×10^(7)CFU,雏鸭感染后肾脏载菌量最高,为2.15×10^(6)CFU/g。利用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雏鸭,其免疫攻毒后存活率为86.67%。【结论】本研究从发病雏鸭中分离鉴定出1株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以该菌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 戴婷婷刘荣昌陈海玉庄丽云韦玉帆谭慧敏刘洋唐福川黄瑜程艳青包银莉郑新添
- 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免疫原性
- 发酵豆粕对1~4周龄肉鸡生长性能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 本研究旨在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1日龄肉鸡2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第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 mg/kg的杆菌肽锌...
- 王长康王全溪祁瑞雪陈庆达
- 关键词:发酵豆粕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