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1H指数:6
- 相关机构: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青海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单臂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的39例ⅢB~Ⅳ期EGFR突变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25~73岁,中位年龄53岁。一线治疗均为EGFR-TKIs同步联合培美曲塞含铂方案连续治疗4~6个周期后,序贯EGFR-TKIs单药联合或不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不良反应。中位随访18.6个月(95%CI:16.2~21.0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39例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为61.5%(24/39),DCR为94.9%(37/39),中位PFS为16.4个月(95%CI:12.1~20.7个月)。39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伤(59.0%,23/39)、骨髓抑制(43.6%,17/39)、皮肤反应(25.6%,10/39)、胃肠道反应(17.9%,7/39)、疲乏(12.8%,5/39)、肾功能损伤(5.1%,2/39),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占12.8%(5/39),无4级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有效缓解。结论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够延长患者的PFS。
- 金伟冯利胡兴胜王志杰郝学志林琳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冯利教授治疗肺腺癌用药规律
- 2025年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冯利教授治疗肺腺癌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冯教授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门诊肺腺癌患者处方信息,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9),对中药频次、性味、归经、方剂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对核心中药、方剂进行规律总结。结果共收录95例患者的处方信息,涉及中药168味。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寒;中药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苦;中药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脾、肝、心、胃、肾经。方剂以乌梅丸、麻黄升麻汤、麻杏石甘汤、血府逐瘀汤为主。最终得到4个药物核心组合,9组高关联药对。结论冯教授治疗肺腺癌用药重视平衡寒热、调节升降,寒热并调,在滋阴扶阳基础上加以解毒化瘀、抑癌恢复脏腑阴阳平衡。
- 于婧杰李思聪崔译元王颖金玥闫逸婧吴志滨冯利
- 关键词:肺腺癌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 从“木得桂则枯”谈肉桂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感悟被引量:2
- 2022年
- “木得桂则枯”本指“桂下无杂木”,树木种在桂的旁边都会枯萎。历代医家从“木得桂则枯”一语中悟出了所蕴含的精妙医理,认为肉桂最善平肝木。肝癌其病位在肝,五行属木,功能上与木的特性相符合。治疗上大多以调理气机为先,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在后。肉桂作为大辛大热之品,在肝癌的治疗中并未予以重视。笔者根据这一理论,将肉桂用于肝癌的治疗中,获益匪浅。分别从肉桂疏肝解郁、温中补脾;疏肝行气、温通血脉;疏肝理气、补助肝阳;疏肝温阳、化气行水的4个功能来论述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并举验案阐述肉桂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多项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肉桂的主要成分可以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与肉桂治疗肝癌的理论相一致。
- 杨宏丽
- 关键词:肉桂肝癌痞满
- 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 2024年
- 目的观察益肾祛痛颗粒灌服对小鼠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4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其中模型组、ML-385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均采用左侧胫骨种植小鼠亲骨性乳腺癌高转移细胞系4T1.2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种植后第1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益肾祛痛颗粒水溶液2.275、4.55、9.1 g/kg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L-385组给予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20 mg/kg,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服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给药28 d。记录各组小鼠分组处理1~4周的体质量,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称取肿瘤质量。取各组小鼠左侧胫骨,micro-CT扫描后分析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及骨小梁间隙(Tb.Sp),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情况,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后分析破骨细胞数量及破骨细胞与骨组织接触面长度,免疫组化法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分组处理1~4周,各组小鼠体质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分组处理第4周,模型组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肿瘤质量均降低,但仅ML-385组和中剂量组P均<0.05。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侧胫骨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正常,模型组左侧胫骨有明显骨转移瘤形成、细胞成分以成骨性骨转移为主,ML-385组、中剂量组左侧胫骨骨转移瘤形成及骨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近。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接触面长度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ML-385组左侧胫骨组织BV/TV、Tb.N、Tb.Sp、Tb.Th及Keap1、Nrf2阳性表达率均降低,中剂�
- 殷玉琨陈佳阳常金圆刘丽星江正龙冯利
-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 中医治疗晚期食道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晚期食道癌优势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北京桓兴肿瘤医院及北京三环肿瘤医院的72例Ⅳ期食道癌患者,根据生存期定义为中医治疗优势人群、中间人群及劣势人群,并采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位是否在中段食管(25~30 cm)、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肺转移、经治疗后心情是否改善及服用中药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发生肺转移和服用中药时长为影响人群分组的独立影响因素。定性描述结果显示,证型为"痰瘀互结证"的患者在优势人群中占比最高,中间人群及劣势人群中"气虚阳微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优势人群。结论服用中药时间长、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无肺转移的晚期食道癌患者较易从中医治疗中获益。
- 陈佳阳李淏张育荣秦子舒冯利
- 关键词:晚期食道癌中医治疗
- 窠囊理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8年
- "窠囊理论"在痰瘀相关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顽痰死血胶结化毒、凝滞不化,结成窠囊,兼具病位、病性、病势等特点。恶性肿瘤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多属久病难愈、重病难治者。依据窠囊理论从"痰""瘀"角度论治恶性肿瘤,有助于深入认识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为开拓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提供理论根据。本文对窠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特点及症状、治则治法和常用药物,结合典型病例加以阐述。
- 叶霈智冯利秦子舒杨宏丽殷玉琨
- 关键词:恶性肿瘤
- 补中益气汤联合疲三针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肝郁脾虚证患者心理状态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疲三针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CRF)肝郁脾虚证患者心理状态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48例乳腺癌术后CRF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疲三针治疗,n=74)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补中益气汤治疗,n=74)。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疗效、Piper疲乏量表(PFS)、焦虑自评量表(SAS)、中医证候总分、抑郁自评量表(SDS)、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FN-γ/IL-4]。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PF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L-4低于对照组,IFN-γ、IFN-γ/IL-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疲三针可改善乳腺癌术后CRF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免疫功能,减轻疲乏程度和抑郁焦虑心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江正龙常金圆杜宁胡薪蕊刘欣琦冯利
-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乳腺癌癌因性疲乏肝郁脾虚证心理状态TH1/TH2细胞因子
- 肿瘤湿热证病证分布规律探析被引量:9
- 2021年
- 湿热证是许多慢性疾病中的常见证候,在肿瘤患者中尤为常见。收集和整理中医肿瘤相关教材及指南中所有疾病及其证候类型,统计结果显示出现湿热证素疾病占82.4%~100%。结合期刊文献中肿瘤证型分布情况作出归纳总结,网络拓扑学分析显示,湿热证主要以“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居多。湿热证候在肿瘤患者中显示出较高出现频率,提示湿热证在肿瘤病因病机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加深对于肿瘤湿热证候病机演变规律研究和证候本质研究对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揭示“异病同治”重大科学命题并提供中医疗效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可能。
- 刘丽星常金圆李沛瑾张庆林冯利
- 关键词:肿瘤湿热证
- 基于“运中调衡”法辨治肿瘤患者食欲减退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中医脾胃学说,以“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为核心指导思想,结合临床提出针对肿瘤患者食欲减退的“运中调衡”法。其核心要旨为以运为健、以调为要、以衡为期,通过调运中焦脾胃,复升降,利枢机,燮阴阳,平调脏腑阴阳气血之寒热,并以八纲辨证统领辨证全局,注重痰、饮、积、瘀等有形之邪的治疗,可达中医学“阴阳平衡”及现代医学“免疫平衡”,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李杰常金圆陈佳阳殷玉琨金伟江正龙冯利
- 关键词:食欲减退阴阳平衡免疫平衡医案
- 采用定制设计法设计中药外用乳剂处方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筛选中药亚微乳制剂的最佳处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确定油相为大豆油,乳化剂为卵磷脂,助乳化剂为吐温80和丙二醇。以乳剂中大豆油的用量(X_(1))、卵磷脂的用量(X_(2))、吐温80的用量(X_(3))、丙二醇的用量(X_(4))为因素。以粒径(Y)为效应。采用JMP软件进行定制试验设计,确定各因素试验水平,生成试验表,依次试验取得结果输入表格,计算各回归方程和影响因素的P值,通过预测刻画器预测关键因素最佳数值,确定最佳处方。结果:选用定制试验设计法安排试验,筛选出用于治疗靶向药物皮疹的最佳处方:大豆油为15 ml,卵磷脂为3.75 g,吐温80为3 ml,丙二醇为8 ml时,预测最小粒径为103.72 nm。结论:采用定制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中药亚微乳制剂处方筛选,试验效率高,结果可靠。
- 王宇陈伟盛明宇张寒田爱平李国辉
- 关键词:中药亚微乳剂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