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 发文基金:甘肃省国际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分子标记在地下啮齿类动物扩散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扩散是动物生活史中的重要行为之一,影响个体的存活、繁殖、生长以及种群数量动态、分布和遗传结构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为研究小型啮齿动物扩散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微卫星标记、DNA指纹技术、线粒体D-loop序列在部分地下啮齿类动物扩散中的应用和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同时对利用微卫星技术对我国独有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开展扩散研究进行了展望。
- 刘丽纪维红花立民楚彬周延山
- 关键词:扩散微卫星标记DNA指纹技术
- 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因素被引量:23
- 2015年
-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适合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草原鼠害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在5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中,连续3年监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变化,同时获取植被和土壤的变化数据。分析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植被(盖度、高度、频度、植被生物量、植被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容重、水分)之间的关系。中度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最低,不利于对栖息地的选择,轻度、次轻度放牧区的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高于重度、次重度放牧区的;轻度放牧干扰的草地有利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的增加。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土壤紧实度、容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1、﹣0.883,P<0.05);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R=0.879,P<0.05);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地下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P<0.01),与植被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R=0.921,P<0.05),与地上植被总盖度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5),与地上生物量、均匀度、多样性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地放牧干扰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土壤紧实度、水分可能是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的首要选择因素,食物资源也许是次要选择因素。
- 刘丽花立民杨思维周建伟王巧玲王贵珍楚彬周延山
- 关键词:高原鼢鼠放牧干扰土壤特性
-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常见植物稳定性同位素特征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为完善高寒植物稳定性同位素数据库,并为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研究采集高寒草甸样地内的各种植物,测定每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δ^(15)N,按照科和生活型分析其稳定性同位素分布特征.【结果】1)研究区共有植物24种,分属21个属,13个科,全部为C3植物;2)植物地上部分δ^(13)C含量,杨柳科最低,百合科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地下部分δ^(13)C含量,蓼科最高,龙胆科最低(P<0.05).植物地上部分的δ^(15)N含量,百合科最低,木贼科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地下部分的δ^(15)N含量,杨柳科最低,木贼科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3)就地上部分而言,地上芽植物δ^(13)C最低,高位芽植物δ^(13)C最高,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地面芽植物δ^(15)N最高,高位芽植物δ^(15)N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植物地下部分而言,地上芽植物的δ^(13)C最高,一年生植物的δ^(13)C最低(P>0.05),高位芽植物δ^(15)N最低(P<0.05),一年生植物δ^(15)N最高(P<0.05).【结论】植物稳定性同位素与物种本身、生长器官和环境条件均有关系.
- 王志鹏楚彬周睿花立民
- 关键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