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形
  • 2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植被覆盖度
  • 2篇覆盖度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再配置
  • 1篇土地利用
  • 1篇贫困
  • 1篇贫困山区
  • 1篇热岛效应
  • 1篇资源再配置
  • 1篇自治
  • 1篇自治州
  • 1篇景观格局指数
  • 1篇基于3D
  • 1篇海绵
  • 1篇产权
  • 1篇产权激励
  • 1篇城市

机构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传媒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科学
  • 1篇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3DLP指数的景观格局演变及预测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采用1987、1999、2009和2017年四期Landsat TM/OLI数据,结合GIS和RS技术,从类型和景观层面计算安化县四个年度的3DLP指数,分析安化县近30年来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景观格局演变进行模拟和预测,为推动该县今后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恢复和改善提供指导。结果表明:(1)林地是安化县的优势景观,对安化县景观的主控作用强。(2)从不同景观类型来看,1987—2017年期间安化县各景观破碎化情况均有所缓解,其中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农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边界形状趋于简单化,建设用地、草地边界形状趋向复杂化,农地边界形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3)从整体景观来看,安化县景观格局的演变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1999年整体边界形状变得更为规则,同时破碎化程度、景观异构性以及多样性有所提高。1999—2017年各类景观类型的面积比例差异增大,破碎化程度以及景观异质程度降低,优势景观类型份额增加。(4)根据预测结果来看,安化县整体趋向均衡化发展,边界形状趋向规则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降低,各类景观类型的面积比例差异减小,林地出现被其他景观蚕食分割的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林地的重视和保护,限制其他景观类型对林地的干扰。
刘雨先王守梅龚熊波李博杨波
常德市近15年热岛效应变化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以常德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利用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及2018年5景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植被覆盖度及建筑指数,反演其地表温度,并评价热岛强度。结果表明,城市地表温度与建筑指数、植被覆盖度具有相关性,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常德市热岛效应显著,2003-2013年热岛强度比例指数由0.222升高为0.245,热岛面积增加14.035km^2;2013-2018年热岛比例指数下降为0.221,热岛面积减少19.466km^2;在2013-2018年期间,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区域热岛格局有破碎状趋势,说明建设海绵城市对热岛效应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左青陶前辉李博杨波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湘西州山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与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为进一步定量探究地形因子在土地利用中的影响程度大小,以湘西州山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从DEM数据中提取了湘西州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指数信息,并利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系统探究了该州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效应,同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对其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湘西州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地形梯度效应,高程、坡度与地形位指数对空间格局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一般分布于低地形位区间,其中水域在坡度地形位中同时处于低地形位和高地形位区间。林地大多分布于高地形位区间。土地利用综合强度指数呈现随地形位指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3)湘西州景观中的耕地破碎度最大且空间结构最为复杂,林地占主体且集聚性最高,景观类型分布不均,景观结构有待优化。该结果可以为湘西州山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与建议,助力其减贫发展与乡村振兴。
龚熊波杨波刘雨先王守梅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贫困山区
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以万源市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三维景观指数分析1996—2019年该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格局,并采用地形差异修正指数和叠置分析探讨影响植被覆盖度产生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1)万源市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年际变化趋势上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区域明显大于减少区域。(2)景观格局总体呈现多样性指数下降、聚散性指数上升、景观异质性降低、各植被类型连接性增强等特征。(3)植被覆盖度受地形影响明显,与高程、坡度呈正相关。在高程<400m、坡度<8°区域植被减少呈优势分布,在高程1000~1200m、坡度25°~35°区域植被增加类型呈优势分布。(4)万源市植被覆盖增加主要由耕地、草地转为林地引起,建设用地占用是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的重要因素。
王守梅刘雨先龚熊波杨波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地形因子土地利用
产权激励——面向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空间治理创新被引量:16
2019年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范式已从增量转向存量。增量规划阶段,空间资源配置的逻辑在于利用规划工具实现农用地转非农用途获得价值剪刀差;存量规划阶段,通过农转非获取巨大增值收益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增量规划方法面临失效困境。与增量时代不同,存量时代城市规划与治理的核心是通过规划工具改变空间存量资源的产权结构与形态,并借助政策工具安排以降低再配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与增加总剩余效用,从而激励空间资源再配置行为,本文提出了面向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方法,为存量时期的城市规划与空间治理转型展开有益探索。
黄军林
关键词:再配置产权激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