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9 被引量:317H指数:9
相关作者:王伟刘航徐苗苗张家鹏任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土壤
  • 7篇丹江口库区
  • 5篇污染
  • 4篇遥感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群落
  • 3篇点源
  • 3篇养分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植物
  • 3篇水生
  • 3篇水生植物
  • 3篇土地利用
  • 3篇群落特征
  • 3篇小流域
  • 3篇净初级生产力
  • 3篇假说
  • 3篇非点源
  • 3篇长江

机构

  • 59篇湖北大学
  • 9篇学研究院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北省林业科...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聂艳
  • 6篇王伟
  • 6篇于兴修
  • 4篇任瑞
  • 4篇张家鹏
  • 4篇徐苗苗
  • 3篇邓绪伟
  • 3篇刘航
  • 2篇陈琳
  • 2篇卢立华
  • 2篇李中强
  • 2篇明安刚
  • 2篇李华
  • 2篇李荣
  • 2篇苏命
  • 1篇王新生
  • 1篇农友
  • 1篇张帆
  • 1篇李海波
  • 1篇孙冬婧

传媒

  • 10篇湖北大学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2篇环境生态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水文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国土空间适宜性的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被引量:19
2020年
以长江经济带上三生空间的单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探索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与实现“三生功能”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和实现途径.借助德尔菲法和GIS的空间分析法,由分类到综合,在多空间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最适宜原则和生态-生活-生产优先递减原则,划定长江经济带上的“三生空间”功能分区.从单宜空间评价结果来看,生产、生活空间适宜度分布的空间相似性较强,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比选后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分别占总面积的45.72%、46.98%、7.30%.生产空间所占比重最大,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中心外围”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空间则主要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区域;生活空间所占比重最小,整体上呈现出“东密西疏、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从省域尺度来看,苏、皖、赣、鄂、湘、渝、黔7省的生产空间所占比重超过总面积的50%;川、滇两省生态空间占比超过总面积的70%;上海市则以生活空间为主,各省份主导空间优势突出,辅助空间的开发潜力大.
于婧陈艳红唐业喜陈雨秋娄昭君聂艳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长江经济带
基于遥感数据的深圳市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为干扰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敏感程度,基于深圳市MODIS/NDVI遥感数据、高程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集,以水土流失作为本次生态敏感性的评价内容,选取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和地表植被覆盖共4项指标因子,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对深圳市生态敏感性开展单因子和综合分级评价,综合分析深圳市生态敏感性的分布特征和地域差异,可为深圳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划定和生态功能补偿修复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市生态敏感性的敏感程度可分为5级,生态极敏感区面积为342.23 km^(2),面积占比17.14%,空间上呈现斑块集中成片,伴有零星分布趋势,主要位于深圳市东南部七娘山—排牙山—田头山一带,中部环马峦山—三洲田—梧桐山—深圳水库区域,以及北部松子坑水库、清林径水库等地;从全市空间尺度来看,大鹏新区、盐田区、罗湖区东部、福田区南部、光明区东部、龙岗区东北部、坪山新区南部、宝安区北部等地区域敏感程度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弱;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龙华区、龙岗中心城区等区域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大,受人为干扰较多,敏感程度较低。
陈涛黄西菲孙芳芳赵丽娅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水土流失空间分异
丹江口库区覆膜耕作土壤净氮矿化随夏玉米生长期的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农田土壤净氮矿化对土壤氮素流失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有重要影响.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夏玉米黄棕壤为例,进行原位矿化试验,通过与无覆膜耕作土壤相比较,研究覆膜耕作条件下土壤净氮矿化在夏玉米生长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长期内,覆膜耕作土壤净氨化量、净硝化量和净氮矿化量均明显高于无覆膜土壤,分别高6.63、12.96和19.59mg·kg^(-1);覆膜耕作土壤净氨化速率表现为在苗期较高、抽穗期最低、成熟期增至最高的变化特征,而土壤净硝化和净氮矿化速率均呈现苗期较高、拔节期最低、成熟期升至最高的变化过程;覆膜耕作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与土壤全氮和NO_3^--N含量、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覆膜可有效调节土壤水热条件,促进土壤净氮矿化.
王伟于兴修汉强徐苗苗任瑞张家鹏
关键词:夏玉米
湖北省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了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于大气污染防治、预警预报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北省13个主要城市53个监测站点每小时发布的PM10和PM2.5浓度数据,研究了湖北省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10和PM2.5浓度在空间上均呈现出鄂西部最低、中部最高、东部居中、南北向的均质性;时间上各城市均呈现颗粒物浓度随着月份变化先降低后升高,1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且呈现夏季浓度<秋季浓度<春季浓度<冬季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湖北省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关系不显著;与其来源中建筑施工面积、机动车保有量、货运量和客运量、人均GDP和人均第二产值关系紧密。
邓绪伟黄宇李中强李海波苏命朱志超赵素娟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气候条件污染物排放
恩施川续断根的含硒量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认识恩施川续断的含硒量状况及其与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关系,在恩施川续断生长地采集川续断和土壤样品,分析川续断根的含硒量、土壤含硒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恩施川续断根的含硒量在0. 02 94. 88 mg kg^(-1)之间,最高值是最低值的3 271. 5倍,土壤含硒量在0. 5 277. 4 mg kg^(-1)之间,最高值是最低值的488. 2倍.川续断根的含硒量与土壤含硒量和有机质含量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其中线性、二次函数和对数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川续断含硒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相关,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中,川续断根含硒量与土壤总磷和速效磷相关性最高,线性、二次函数和对数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川续断根含硒量与各形态氮的相关性不同,与总氮、水解有机氮的相关性差,只有二次函数相关性显著,与无机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相关性较高,二次函数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川续断根含硒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总之,恩施川续断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硒,可在含硒量高达近300 mg kg^(-1)的土壤中正常生长,说明川续断具有很强的耐受硒的能力,应该属于聚硒植物,川续断根的含硒量与土壤性质和养分的相关性和程度随土壤性质类型和养分形态不同而异,因此一般仅用线性关系分析植物组成与土壤性质和养分的关系是不充分的.
万佐玺温权州杨兰芳
关键词:川续断含硒量有机质土壤PH土壤养分
三里七湖底泥的养分与砷、汞、铅含量及其关系
2018年
为了促进矿区湖泊的清淤治理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大冶三里七湖的底泥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并分析测定底泥的养分和砷、汞、铅的含量,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养分之间及其与砷、汞、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里七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03 352、19 69、97 180 mg kg-1,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74.9、0.2 1.8、4.6 7.3、29 170 g kg-1.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指标,86.6%的碱解氮和全氮、93.3%的速效磷和有机质、46.7%的速效钾属于较高水平及其以上.三里七湖底泥氮和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氮跟有机质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钾与其他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最差.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4 2 811、0.20 6.74、6 660 mg kg-1.三里七湖底泥砷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73.3%的汞和80%的样品铅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是都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之内.三里七湖底泥砷与速效磷和全磷,汞与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铅与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之,三里七湖底泥有效氮、有效磷、总氮和有机质,但、氮、磷丰富,磷的有效性高,但有效钾和总钾低,汞、铅污染不严重,但砷污染严重.
韩潇李海波杨兰芳李彦静汪正祥
关键词:湖泊底泥养分
基于土壤侵蚀角度的坡面水文连通性研究进展
2023年
坡面水文连通性定量表征指标主要有径流流路长度、染色示踪法、连通性指数、相对地表连通函数、地形湿度指数、方向性渗透指数等,综合分析认为,水文连通性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不同区域的坡面水文连通性对比研究;(2)明确不同坡面条件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机制;(3)建立坡面水文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体系;(4)解析土壤侵蚀与坡面水文连通性的关系。
陈良胡砚霞李振炜徐宪立于兴修
关键词:土壤侵蚀坡面
覆膜与降雨类型对土壤水分及NO_3^--N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在丹江口库区青塘河五龙池小流域,以黄棕壤横垄种植玉米为例,设置覆膜与无覆膜两种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覆膜与降雨类型对0~30 cm土壤水分和NO-3-N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处理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与无覆膜相比覆膜可降低0~10、10~20、20~30cm土层中的含水量.不同降雨类型对覆膜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有区别,小雨时3层土壤间差异显著,含水量随土层加深急剧增加;中雨时10~20cm比0~10 cm、20~30 cm比10~20 cm分别高50.80%、6.62%,0~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10~20 cm和20~30 cm;暴雨时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增幅变小;覆膜土壤土层越深土壤含水量受降雨的影响越小.覆膜可降低0~10、10~20 cm土层中的NO-3-N淋失量,分别降低40.74%、24.48%,但会增加20~30 cm的淋失;两处理土壤NO-3-N淋失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不同降雨类型对覆膜土壤NO-3-N淋失的影响也有区别,小雨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淋失量增多;中雨时,0~10、20~30 cm NO-3-N淋失量分别为10~20 cm的1.75、8.41倍;暴雨时,0~10、20~30 cm分别比10~20 cm低18.97%和60.69%.土壤中NO-3-N淋失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且随土层加深含水量对NO-3-N淋失的影响减弱.
任瑞于兴修徐苗苗张家鹏胡砚霞王伟汉强
关键词:覆膜土壤含水量丹江口库区
城市湖泊氮磷沉降输入量及影响因子——以武汉东湖为例被引量:17
2019年
城市湖泊是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生态系统之一,正面临着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双重压力.研究氮、磷沉降输入量及影响因素对城市湖泊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武汉东湖进行为期1年的氮、磷沉降连续监测,研究了大气混合沉降对武汉东湖的氮、磷输入动态,并探讨了氮、磷沉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东湖大气氮、磷年沉降通量分别为22.80、1.37kg·hm^-2·a^-1;总氮年沉降负荷为76.94t·a^-1,氨氮年沉降负荷为31.83t·a^-1,总磷年沉降负荷为4.61t·a^-1,分别占其东湖年入湖污染物的7.28%、7.61%和4.41%.从时间格局看,总氮沉降通量的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春季(9.03kg·hm^-2)>夏季(6.01kg·hm^-2)>秋季(3.90kg·hm^-2)>冬季(3.86kg·hm^-2);而总磷沉降通量呈现出仅春季较高(0.52kg·hm^-2),占全年的38%,其他三季总磷沉降通量变化较小的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磷沉降负荷量与降雨量、降雨时间间隔及空气颗粒物浓度(PM10、PM2.5)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控源、截污等措施对城市湖泊氮、磷输入的控制,氮、磷沉降对城市湖泊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彭秋桐李中强邓绪伟苏命
关键词:城市湖泊富营养化湖泊管理
岷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解析被引量:5
2022年
为研究岷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以及各影响因子对其变化的具体贡献量,使用1998—2018年的连续时间序列的SPOT/VEGETA-TION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岷江流域地区的植被时空变化,并利用趋势性分析、相关分析、归因分析方法量化植被变化对主要气候因子(年均降水、年均气温)和人为因子(城市化、人工造林、粮食产量、灌溉面积等)的响应关系。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研究探明了影响岷江流域的气候因子,并为岷江流域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岷江流域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岷江流域的NDVI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其变化率为0.043/10 a,耕地,草地、林地和荒丛的NDVI的变化率分别为0.032/10 a、0.016/10 a、0.054/10 a和0.044/10 a。岷江流域约有71.30%的区域NDVI指数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岷江下游和马尔康县、玛沁县的大部分区域。其中,降水、气温和人为因子对NDVI变化的贡献量分别为:0.004/10 a、0.012/10 a和0.027/10 a,气候因子和人为因子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7.21%和62.79%,人类活动在岷江流域地区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李婷尹军刘玉婷卫孟茹伊明启袁喆
关键词: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归因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