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作品数:415 被引量:912H指数:12
相关作者:龙自立刘清波符铁军吴迪彭翔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8篇建筑科学
  • 91篇经济管理
  • 76篇文化科学
  • 35篇农业科学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11篇历史地理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艺术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3篇旅游
  • 38篇乡村
  • 34篇景观
  • 33篇教学
  • 24篇高校
  • 21篇传统村落
  • 21篇村落
  • 20篇生态
  • 19篇土木
  • 19篇城市
  • 18篇武陵山
  • 18篇课程
  • 16篇木工
  • 15篇乡村旅游
  • 14篇园林
  • 13篇土木工程
  • 13篇层次分析
  • 13篇层次分析法
  • 12篇教学改革
  • 11篇土木工程专业

机构

  • 370篇吉首大学
  • 9篇湖北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怀化学院
  • 3篇张家界金鲵生...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省第六工...
  • 2篇林产化工工程...
  • 2篇长沙三远钢结...
  • 2篇老河口市润发...

作者

  • 12篇唐纯翼
  • 10篇刘水良
  • 9篇罗庆华
  • 9篇吴吉林
  • 6篇刘卫国
  • 5篇谢文海
  • 5篇龙自立
  • 5篇阳艳
  • 4篇于华忠
  • 4篇陈功锡
  • 4篇杨靖
  • 4篇杨雨松
  • 4篇朱深海
  • 4篇王浩
  • 4篇魏梦雅
  • 3篇于婧
  • 3篇杨杰
  • 3篇杨杰
  • 3篇周春山
  • 3篇毕仁贵

传媒

  • 3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7篇现代园艺
  • 16篇吉首大学学报...
  • 15篇山西建筑
  • 12篇南方园艺
  • 11篇中外建筑
  • 11篇湖南农业科学
  • 9篇安徽农学通报
  • 9篇绿色科技
  • 8篇农村经济与科...
  • 8篇湖北农业科学
  • 8篇林区教学
  • 7篇高教论坛
  • 7篇旅游纵览(下...
  • 6篇内蒙古科技与...
  • 6篇科技信息
  • 5篇资源开发与市...
  • 5篇科教导刊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湖南文理学院...

年份

  • 13篇2024
  • 33篇2023
  • 36篇2022
  • 53篇2021
  • 60篇2020
  • 43篇2019
  • 46篇2018
  • 21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4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陵山区特有植物扁果红山茶繁育技术研究
2020年
以湖南龙山县野生苗所嫁接移栽的扁果红山茶作为插穗,采用不同插穗类型和不同基质进行扦插繁殖。结果表明:在黄土、沙土和珍珠岩3种扦插繁殖基质中,以黄土的应用效果最佳,全叶插穗较半叶插穗的成活率更高。
杨平萍王丽红丁佳丽张佳肖丹晏丽
关键词:扦插繁育
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可达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武陵山片区73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工具分析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可达性测算公式、OLS线性回归方法和GWR模型探究传统村落可达性、影响因素和空间异化效应。研究表明:(1)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形成时间跨度大,主要集中于明、清两个时期,约占总数的80.8%;(2)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数量多、密度大、呈集聚型分布,主要集聚分布于中部,东部、南部,西部次之,北部呈分散型布局;(3)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可达性水平总体较低且村落之间差异大,可达性均值为260.5 min,极差高达339.5 min;可达性200 min以上的传统村落占比78.61%,整体呈现“中心地区高、边缘地区低、圈层式分布”空间格局;(4)高程和路网密度是武陵山片区传统村落可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高程与可达性呈负相关关系,路网密度与可达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坡度、水系对可达性影响不显著。
左金友黄穗敏吴吉林刘水良李悦丰
关键词:传统村落可达性
武陵山区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
2017年
以武陵山区高速公路为例对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将项目中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提出风险评判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最后将化解前后的风险等级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邓楚星王浩王真高圣璐唐锦阳
关键词:公路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风险评估
共生共享、多维平衡理念下乡村公共空间营造——以湘西地区栗山村为例
2022年
近年来,随着物质娱乐、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视使乡村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如何基于乡村原有的资源,营造一个与时俱进的公共空间,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栗山村公共空间的改造为例,探究湘西地区公共空间的发展,深刻理解乡村公共空间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从空间共享到环境区域多维平衡的设计理念,为其他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参考。
王静雯刘健贺伍鸿谢文海吴茜
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运用
2022年
该文结合吉首大学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探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设计的改进方向。通过学生课程反馈和教师教学反思,发现在设计类的课程中,设置具体的问题交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的方式,比单纯以灌输型的授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原本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主动吸收地解决问题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效率,循序渐进地提升了设计能力,提高了风景园林本科学生毕业后应对社会创新能力的需求。
袁媛刘卫国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教学设计
碳流情景模拟在山岳型风景区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以张家界七星山为例
2022年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山岳型风景区的碳流情景进行模拟分析,碳流动态模型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三个碳源子模型和自然碳汇子模型。以张家界七星山景区为实证对象,分别以旅游建设的开发导向、生态环保的低碳导向和兼顾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导向生成三类碳流情景,提出不同的空间规划布局方案。模拟结果和指标测算表明,低碳导向、平衡导向可分别实现景区内部零碳目标、低碳目标,开发导向则需借助于外围生态绿地碳汇实现平衡。
杨靖龚燕贵
关键词:低碳旅游系统动力学
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旅游资源调查及其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选取武陵山片区六大中心城市162个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分析其空间格局。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能够指导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高效协调发展。
曹涛杨杰
关键词:旅游产业
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评价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024年
探索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助力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市场价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片区2001~2019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多个因素对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30亿元,2019年达到了3 696.97亿元。(2)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稳定,耦合度以中级耦合状态为主,耦合协调度以勉强协调状态为主。(3)NDVI、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对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驱动关系,NPP、降水量和GDP为负向驱动关系。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受环境和社会的多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王浩吴吉林龚磊周懿桐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
土木工程“十三五”综合改革试验教学体系架构——以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17年
本文分析了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试验课程的开设现状,讨论了基于吉首大学"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的土木工程试验教学体系的架构措施。研究表明,课程试验学时少、独立试验门类少、综合性与设计性试验少、重复与交叉设置试验、试验对接能力目标不强等,是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试验开设现状,而增加独立性试验、提高综合性与设计性试验比例、架构一体化试验体系、开设对接能力培养目标的试验项目、开放研究性与创新性试验课程等,是架构土木工程试验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
高中松唐纯翼
关键词:土木工程
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及成因
2023年
以张家界536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借助核密度及热点分析等方法,系统探讨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乡村旅游地近十年经历了“缓慢—快速—稳定”3个阶段,呈现“近景”、“嵌景”和“脱景”三种空间形态;热点与高密度区时空格局呈现以“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为极点,沿东北方向周围地区发散的“一带多核”集聚区以及“瑞塔镇—罗塔坪—王家坪—零溪镇”乡镇为核心的环形多核心集中分布区;张家界乡村旅游地的空间演变由集聚到强烈集聚,并且与旅游资源、交通干道、政策制度要素密切相关;资源禀赋、人力资本、交通要素、客源市场、政策制度是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时空演化的重要成因,其中优异的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作用于乡村旅游地的创新与持续发展,一定存量和流量的乡村人力资本带来更强更持久动力,国道县道乡道的改善有效扩大了乡村旅游需求,提高了供给效率,客源市场是张家界乡村旅游地持续盈利的重要保障,助推其时空特征不断发生演变,旅游投资和乡村土地流转等政策制度不仅助推乡村旅游发挥长效作用,还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
粟娟王艳谢文海赵纯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