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王世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矸石
  • 2篇微晶
  • 2篇微晶玻璃
  • 2篇硫酸盐侵蚀
  • 2篇煤矸石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烧结法
  • 1篇石膏
  • 1篇酸盐
  • 1篇热处理温度
  • 1篇钼酸
  • 1篇钼酸盐
  • 1篇磷渣
  • 1篇硫酸
  • 1篇抗硫酸盐
  • 1篇抗硫酸盐侵蚀
  • 1篇抗硫酸盐侵蚀...
  • 1篇抗硫酸盐侵蚀...
  • 1篇碱含量
  • 1篇功能材料

机构

  • 5篇安徽建筑大学

作者

  • 1篇孙道胜
  • 1篇刘开伟
  • 1篇王爱国
  • 1篇方辉
  • 1篇管艳梅
  • 1篇丁益
  • 1篇王世超

传媒

  • 3篇材料导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硫酸盐侵蚀下石膏的形成及破坏机制研究现状被引量:15
2018年
硫酸盐侵蚀是影响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会缩短材料的服役寿命,甚至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在硫酸盐侵蚀过程中,钙矾石、石膏和碳硫硅钙石等侵蚀产物不断形成,从而导致材料出现膨胀、开裂、软化和剥落等不同形式的破坏。由于不同侵蚀产物的形成条件和对水泥基材料的侵蚀机理存在明显差异,而侵蚀机理是工程实践中指导预防硫酸盐侵蚀的重要依据,因此探明不同侵蚀产物的形成及稳定条件以及各侵蚀产物对材料的作用机理成为该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从现有研究来看,钙矾石型硫酸盐侵蚀是目前研究最为成熟的一种硫酸盐侵蚀。钙矾石是在高碱性硫酸盐溶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侵蚀产物,并且当其在狭小封闭的孔洞中生长时会导致材料发生膨胀、开裂破坏,相应的膨胀机理有吸水肿胀理论、结晶压理论和固相反应理论等。另外,在钙矾石型硫酸盐侵蚀的预防方面,发现通过控制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可有效减小因钙矾石形成而造成的膨胀危害。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竞相报道了碳硫硅钙石的形成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破坏的工程实例,这使得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普遍认为碳硫硅钙石的形成主要导致材料出现泥化和分解现象,但其形成条件较为复杂,只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才有可能发生。石膏是水泥基材料在硫酸盐侵蚀下形成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腐蚀产物,它的形成同样影响着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发现,硫酸盐溶液浓度越高,越利于形成石膏,但后来发现溶液pH值对石膏的形成及稳定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溶液温度、离子种类以及腐蚀制度等对石膏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由于石膏的化学组成相对简单且不含铝相,因此采用普通抗硫酸盐侵蚀方法并不能有效抑制石膏的形成及破坏。石膏的形成往往伴随着
孙道胜程星星刘开伟王爱国张高展
关键词:硫酸盐侵蚀石膏
热处理温度对磷渣-煤矸石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以磷渣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一步烧结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的CaO-Al_2O_3-SiO_2(CAS)系微晶玻璃,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微晶玻璃晶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废利用率达100%,微晶玻璃性能良好;以磷渣和煤矸石为原料在1250℃下熔融2 h、于850℃热处理保温2 h可制备主晶相为假硅灰石Ca_3(Si_3O_9)的微晶玻璃,其抗折强度、显微硬度和体积密度分别为74.4 MPa,566.9HV和2.75 g/cm3。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微晶玻璃主晶相由Ca_3(Si_3O_9)相转变为硅灰石CaSiO_3相,晶体形态由球状向针状、短柱状改变,对提高微晶玻璃抗折性能有利,而显微硬度和体积密度均先增加后降低。
陈伟管艳梅刘开伟胡普华孙道胜
关键词:磷渣煤矸石微晶玻璃热处理温度
钼酸盐的制备及在催化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钼酸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探究钼酸盐材料的制备合成方法、研究钼酸盐材料的性质成为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合成钼酸盐的方法,例如,高温固相法、化学沉淀法、液相合成法、微乳液法、水热/溶剂热法、模板法等以及钼酸盐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丁益方辉
关键词:钼酸盐功能材料催化
碱矿渣胶凝材料的固砂特性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被引量:8
2020年
碱激发注浆材料作为一种路基、基础加固的环保胶凝材料,其水化产物中不仅没有氢氧化钙,而且部分水化产物还具有吸附硫酸根离子的效果,因而碱激发注浆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效果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氧化镁激发矿渣(GGBS-MgO)、氧化钙激发矿渣(GGBS-CaO)与水泥(PC)三种材料固结砂的固结特性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通过外观、无侧限抗压强度、质量变化率、物相与微结构变化揭示了其抗硫酸盐侵蚀的机理。结果表明:CaO激发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pH值,有利于矿渣中玻璃体内O-Si-O、O-Al-O键的断裂,形成更多的水化产物,从而具有更好的固结特性。与水泥固结砂相比,GGBS-MgO、GGBS-CaO固结砂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42.2%和101.2%。在5%(质量分数)Na 2SO 4溶液中浸泡150 d时,PC组中氢氧化钙被消耗形成钙矾石和大量石膏等腐蚀产物,引起试件明显开裂,孔隙率增长82.8%,无侧限抗压强度仅为0.41 MPa;而GGBS-MgO、GGBS-CaO则在硫酸盐的持续激发下继续水化,并能吸附侵入的硫酸根离子形成类水滑石,强度持续增长,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明显提高。
孙道胜叶哲刘开伟王爱国管艳梅陈东
关键词:硫酸盐侵蚀
烧结法制备煤矸石微晶玻璃及其烧结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以淮南矿区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了微晶玻璃,并研究了Na_2O含量对基础玻璃熔制温度、微晶玻璃晶化温度、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对微晶玻璃体积密度、耐酸碱等物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淮南矿区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微晶玻璃;并且随Na_2O含量从10%增至25%,玻璃熔制和晶化温度分别从1450℃降低到1300℃,950℃降低到700℃;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含铁镁橄榄石相转变为霞石相,最终转变为硅铝酸钠相,且微晶玻璃的结构均匀性不断提高;微晶玻璃的致密性先增加后降低,耐酸碱性良好,但Na_2O含量过多对微晶玻璃耐酸性不利。
孙道胜管艳梅刘开伟王爱国王世超
关键词:煤矸石微晶玻璃烧结法碱含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