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25 被引量:2,286H指数:21
相关作者:李树桢陈炳辉李清华刘爱博赵延召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0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0篇机械工程
  • 14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0篇金属学及工艺
  • 52篇一般工业技术
  • 51篇化学工程
  • 4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理学
  • 17篇电气工程
  • 8篇电子电信
  • 6篇建筑科学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0篇轮轨
  • 35篇合金
  • 33篇注塑
  • 33篇阻尼
  • 32篇有限元
  • 32篇磁流变
  • 31篇汽车
  • 30篇车辆
  • 29篇阻尼器
  • 28篇磁流变阻尼器
  • 26篇塑模
  • 26篇注塑模
  • 25篇仿真
  • 23篇列车
  • 22篇复合材料
  • 22篇复合材
  • 20篇磨耗
  • 19篇轴承
  • 19篇自冲铆接
  • 19篇钢轨

机构

  • 525篇华东交通大学
  • 25篇南昌大学
  • 16篇西南交通大学
  • 14篇中国铁道科学...
  • 9篇中国铁道科学...
  • 9篇中车株洲电力...
  • 9篇中铁物总运维...
  • 7篇南昌工程学院
  • 7篇江铃汽车股份...
  • 6篇江西旅游商贸...
  • 6篇江西江铃底盘...
  • 5篇重庆大学
  • 5篇江西交通职业...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中国铁道科学...
  • 4篇株洲国创轨道...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车洛阳机车...
  • 3篇中车青岛四方...

作者

  • 36篇肖乾
  • 30篇周新建
  • 30篇赵龙志
  • 26篇赵明娟
  • 24篇李志刚
  • 18篇胡国良
  • 16篇何柏林
  • 16篇黄志超
  • 16篇余为清
  • 16篇贾慧芳
  • 15篇赖家美
  • 14篇程贤福
  • 13篇刘乐平
  • 12篇刘举平
  • 12篇杨超
  • 12篇张坚
  • 11篇王成国
  • 11篇曹青松
  • 10篇王健
  • 10篇胡勇

传媒

  • 39篇华东交通大学...
  • 27篇机床与液压
  • 22篇热加工工艺
  • 22篇机械设计与制...
  • 21篇中国塑料
  • 16篇现代制造工程
  • 15篇噪声与振动控...
  • 14篇锻压技术
  • 13篇磁性材料及器...
  • 12篇煤矿机械
  • 1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0篇焊接学报
  • 10篇润滑与密封
  • 9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振动与冲击
  • 9篇塑料工业
  • 9篇中国铁道科学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机械科学与技...

年份

  • 3篇2024
  • 52篇2023
  • 42篇2022
  • 65篇2021
  • 41篇2020
  • 14篇2019
  • 23篇2018
  • 20篇2017
  • 13篇2016
  • 10篇2015
  • 31篇2014
  • 48篇2013
  • 33篇2012
  • 40篇2011
  • 44篇2010
  • 39篇2009
  • 7篇2008
5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速电磁阀新型驱动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12年
设计3个MCU协调工作的高速电磁阀驱动系统,利用高耐压功率管IGBT作为开关元件,采用高压引导、PWM低压维持和高速断流电路,提高了电磁阀的高速开关特性。
刘举平余为清杨树军
关键词:高速电磁阀MCUIGBT
不同车轮踏面对高速轮轨关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根据中国高速铁路的现状,在轮对内侧距选用1353、轨底坡选用1:40、钢轨选用中国高速钢轨CHN60的前提下,研究了CRH2上使用的LMa、CRH3上使用的S1002G和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JP-ARC这3种踏面对CHN60轮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Ma与CHN60的轮轨接触点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车轮型面的保持;其次是S1002G,最差的是JP-ARC踏面。另外,通过比较这3种踏面的磨耗情况和脱轨系数,研究了这3种踏面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车辆运行速度增加,3种踏面的平稳性下降。S1002G踏面在平稳性方面优于LMa和JP-ARC;车轮磨耗情况方面,LMa踏面优于S1002G和JP-ARC;安全性(脱轨系数)方面,S1002G踏面优于LMa和JP-ARC。
周新建王琦王成国张海
关键词:轮轨关系磨耗脱轨系数
车轮多边形幅值对侧向通过道岔区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道岔区的动力学性能是决定行车速度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车轮多边形磨耗会显著影响轮轨相互作用力及转向架关键部位的振动特性。以18号可动心轨道岔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列车侧向过道岔区的实测振动数据,并分析不同多边形幅值车轮对车体各部位振动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通过道岔心轨区段时,增加多边形幅值对各关键部位减振效果影响较大;多边形幅值为0.14 mm时,动力学响应幅度较大,横向力接近侧向通过道岔的限值;脱轨系数最大值发生位置随多边形幅值增加而变化;一系悬挂不能有效降低多边形车轮引起的振动,二系悬挂可以消除一部分的振动能量,但在心轨区段,横向减振效果仍不理想。
林凤涛万晟阳胡伟豪刘宝臣张海杨洋
关键词:高速列车轮轨力振动传递率
表面机械滚压处理T2紫铜的载流摩擦学行为
2023年
采用表面机械滚压处理(SMRT)技术在T2紫铜棒表面制备出厚度约306μm的梯度纳米细晶结构层(GNG),考察0 A和5 A载流条件下有无SMRT处理(细晶和粗晶)铜棒的往复摩擦学行为,探讨载流条件及SMRT处理对T2紫铜棒载流摩损性能和接触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粗晶铜棒相比,在0 A和5 A载流条件下,SMRT处理后铜棒的摩擦因数分别从约0.68和0.77降低到约0.35和0.44,分别降低约48.5%和42.9%;磨痕宽度分别从约708.6μm和766.3μm减小到约186.9μm和236.2μm,降幅分别约73.6%和69.2%;表面粗糙度S a从约3.9和5.1下降到约0.18和0.48,降幅分别约为95.4%和90.6%,表明SMRT处理可以显著增强粗晶T2铜棒的耐磨性。SMRT处理前后铜棒的磨损机制由以严重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转变为以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此外,SMRT处理后铜棒接触电阻变化幅值显著降低,表现出优异的载流稳定性。
庄辉季德惠季德惠刘少鹏肖叶龙熊光耀
关键词:紫铜载流摩擦磨损
计及间隙和转矩滞回变化的双质量飞轮冲击特性及动态响应分析
2022年
考虑周向短弹簧双质量飞轮(dual mass flywheel,DMF)中的弹簧座与次级飞轮存在的间隙,基于Winkler弹性基础模型推导了弹簧座与次级飞轮接触刚度,并构建了转矩滞回变化数学模型。为分析汽车启动和正常行驶时DMF冲击特性和动态响应,建立了搭载DMF的汽车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间隙,在发动机启动阶段,弹簧座与次级飞轮之间存在冲击,其接触产生的转矩和减振弹簧传递的转矩有很大波动;提高摩擦转矩有利于缓解间隙引起的冲击;经过DMF减振后,行驶过程中的次级飞轮振幅比初级飞轮明显减小,DMF传递的转矩局部存在跳跃变化并且有一定的滞后性。
曾礼平黄杰宋立权徐宇鲲
椭圆控制理论在轴承故障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将椭圆控制理论引入到轴承故障检测中,提出新的轴承故障检测方法。首先对轴承正常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分段,以各段数据提取到的AR模型系数和残差为参考状态向量,然后将待测数据的AR系数和残差依次添加到参考状态向量中并计算其前两阶主成分,以得到的前两阶主成分构建控制椭圆,最后根据待测数据AR系数和残差的前两阶主成分在椭圆控制图中的分布来判断轴承是否发生故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识别轴承是否出现故障。
周建民余加昌张龙李鹏
关键词:轴承故障检测AR模型主成分分析
磁流变假肢膝关节CT+PD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2020年
以磁流变阻尼器为制动器的磁流变假肢膝关节具有阻尼连续可调的优点,但如何使其具有较好的仿生性是限制磁流变假肢膝关节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健康人在平地行走的步态数据,建立单轴式磁流变假肢膝关节处于摆动相内的动力学模型。在传统比例微分(Proportional Derivative,PD)控制基础上,引入计算力矩(Computing Torque,CT)控制方法,提出CT+PD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并对单轴式磁流变假肢膝关节小腿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介绍了CT+PD轨迹跟踪控制算法原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磁流变假肢膝关节控制系统,并将PD控制器与CT+PD控制器对比,仿真得到CT+PD控制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4.6°,而PD控制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2.3°,证明了CT+PD轨迹跟踪控制对磁流变假肢膝关节轨迹跟踪的有效性。
易锋胡国良梅鑫邓英俊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动力学模型
给定运动轨迹的连杆机构新型设计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对于基于给定运动轨迹的连杆机构的设计,传统方法设计繁琐、设计周期长。在给定连杆上某点的运动轨迹的前提下,采用Pro/E建立曲柄摇杆机构参数化模型,将其导入Adams进行运动仿真分析,通过采用优化软件Isight集成Pro/E和Adams,构建基于Isight的优化设计平台,选取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曲柄摇杆机构的连杆长度和角度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使其运动轨迹误差最小的设计结果。该优化设计方法简单、快捷、高效,为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提高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李志刚贾慧芳张文亮王健
关键词:曲柄摇杆机构ISIGHT优化设计
带流量前馈与工作腔压力反馈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节能方法被引量:6
2021年
基于流量前馈控制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为容积节流复合调速系统,可将阀口全开以降低能量损失,但在超越工况下,系统速度特性会受阀口阻尼降低的影响,引发执行器超速下坠甚至安全事故等问题。据此,提出了适用于带阀后压力补偿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的解决方法:将负载进油口容腔压力控制为一恒定值,并研制了相应的压力串级控制器。该控制器以速度反馈作为内环以提高系统抗负载干扰能力,并以带抗积分饱和补偿的PI控制器作为外环以控制工作腔压力为一定值。基于2 t挖掘机不同负载工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工作腔压力控制与传统手柄直接控制阀口的方法相比,可在降低比例阀阀口损失的同时保证执行器速度控制性能。
孙博林程敏丁孺琦
关键词:工程机械节能
基于EWT-HHT和径向漏磁的PMSM局部退磁故障诊断
2022年
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退磁故障限制了其在高可靠性装备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及时检测PMSM的退磁故障显得非常重要。针对检测PMSM退磁故障引起的径向漏磁信号幅值较小且在处理中易出现端点效应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将经验小波变换(EWT)和Hilbert-Huang变换(HHT)结合的方法进行PMSM局部退磁故障诊断。首先采用多项式差值对径向漏磁信号进行全局趋势变换,放大其特征。随后采用极值滤波的方式进行EWT分解,通过分解后的本征模态函数(imf)的幅值判断退磁发生与否。最后通过对各次imf进行Hilbert-Huang变换得到的HHT图判断退磁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经验模态分解(EMD)相比有效规避了端点效应和模态混叠,且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以判断局部退磁故障的发生及其发生位置。
周绍纬余银犬高海喜陈齐平陈齐平刘鹏
关键词:希尔伯特-黄变换端点效应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