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林业大学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5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樟子松
  • 3篇沙地
  • 3篇VAR.
  • 2篇植被
  • 2篇沙地樟子松
  • 2篇沙漠化
  • 2篇沙漠化防治
  • 1篇引种
  • 1篇灾害
  • 1篇真菌群落
  • 1篇植被物候
  • 1篇植被重建
  • 1篇沙漠化土地
  • 1篇沙区
  • 1篇生长季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铁路

机构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高广磊
  • 4篇丁国栋
  • 3篇赵媛媛
  • 1篇王曼曼
  • 1篇于明含
  • 1篇吴秀芹
  • 1篇张英
  • 1篇赵洋
  • 1篇王德英
  • 1篇崔晓
  • 1篇李蒙蒙

传媒

  • 6篇中国沙漠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区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被引量:19
2017年
毛乌素沙区在自然条件、沙漠化程度和变化趋势及产业经济发展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合理地进行区域沙漠化土地防治区划是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选取自然条件、沙漠化发展过程及人类活动等方面12个指标,将毛乌素沙区划分为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区、毛乌素沙地腹地典型草原区和西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区3个区、7个亚区、12个小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亚区和小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稳步提升。
赵媛媛丁国栋高广磊彭玏崔晓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沙漠化防治区划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挡沙墙风沙两相流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20年
青藏铁路错那湖段风沙灾害严重,科学评价和系统优化铁路防护体系对于保障青藏铁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调查和计算流体力学,采用Fluent欧拉双方程模型模拟错那湖段挡沙墙周围风沙两相流运动。结果表明:(1)在无沙物质沉降时,挡沙墙后遮蔽效应区面积可达65.34%;随沙物质不断沉积,起始沉积位置前移,防护效益逐渐减弱。(2)流场可划分为7个功能区,沙物质在耗散减速区、涡旋沉降区发生减速、沉降。(3)挡沙墙周围沙物质受涡旋作用,在1~1.5倍挡沙墙高度范围内开始沉积,第二道挡沙墙后沙物质堆积体积大于第一道。(4)上部倾斜、下部大孔隙的新型挡沙墙,可使起始沉积位置后移1.47倍,提高防护效益1.32倍以上。涡量生成与挡沙墙结构存在密切关系,风沙两相流能量在挡沙墙附近大量损耗,沙物质在旋流中沉降堆积,靠近路基挡沙墙存在被掩埋风险。研究可为沙漠铁路风沙灾害防护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周琪智赵洋高广磊高广磊张英
关键词:风沙灾害计算流体力学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被引量:16
2018年
选取荒漠化、土地利用冲突典型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采用改进的LUCIS冲突识别模型,构建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倾向的3层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冲突判别矩阵,识别出4种潜在冲突类型区:用地优势区、冲突微弱区、冲突一般区和冲突激烈区;在此基础上,又依据用地倾向强度级别组合,细分为12种冲突类型。结果表明,盐池县有58.90%的土地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冲突等级以一般为主,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冲突和三类用地的相互冲突;有6.82%的区域发生冲突的风险性高,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间的冲突;另有40.88%的土地属于用地优势区。结合野外实际调研及近十年政策和制度研读,对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类土地利用冲突的权衡策略。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农业和生态3种类型用地潜在冲突识别及利益权衡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对维护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李俏吴秀芹王曼曼
关键词:荒漠化地区
沙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9
2022年
物候反映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被广泛引种栽植于中国北方风沙区,但引种区气候条件差异对沙地樟子松物候的影响仍然尚不明确。基于2001—2020年MOD13Q1数据和气象数据,分别采用最大斜率法和趋势分析方法提取沙地樟子松植被遥感物候信息并比较物候时空动态特征差异,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沙地樟子松遥感物候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科尔沁、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分别始于第100—150、120—140、100—140天;生长季分别止于第300—340、270—315、260—310天;生长季长度分别为170—220、140—180、150—200 d。(2)呼伦贝尔、科尔沁、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始期显著提前(P<0.05),变化率分别为-15.7、-5.7、-13.9 d/10a;科尔沁、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生长季末期显著提前(P<0.05),变化率分别为-11.7、-16.8 d/10a;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生长季长度显著延长(P<0.05),变化率为9.8 d/10a。(3)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始期提前主要受上年8月气温降低和3月降水减少影响,生长季末期提前主要受1月降水减少影响;科尔沁沙地樟子松生长季始期和末期提前分别受上年7月降水减少和5月降水增加影响;毛乌素沙地生长季始期提前主要受3月气温升高和上年12月降水减少影响,生长季末期提前主要受9月气温上升和上年12月降水减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沙地樟子松物候特征和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刘轩赵珮杉高广磊赵媛媛赵媛媛糜万林
关键词:植被物候生长季
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20年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土地沙漠化过程及驱动力、沙漠化的生态环境影响、沙漠化防治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相关研究的指标、方法和主要发现,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的土地沙漠化相关研究于2003年以后突变式增加。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00年是区域沙漠化的快速发展期,之后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沙漠化减缓。气候变化是触发区域沙漠化的关键自然因子,而过度放牧和植被建设是区域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直接人为主导因素。土地沙漠化是浑善达克沙地及周边地区沙尘天气频发的主要诱因,也影响了牧草供给、侵蚀控制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固沙植被的生理特征、不同治沙模式和技术的效益评估等研究为防沙治沙提供了理论支撑。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聚焦国家需求,准确提炼科学问题,丰富研究尺度和科学方法,以正确认识复杂的沙漠化过程,为沙漠化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赵媛媛武海岩丁国栋高广磊屠文竹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效应沙漠化防治可持续发展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a)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系统解析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a)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科尔沁沙地幼龄林(13 a)、中龄林(22 a)、近熟林(34 a)、成熟林(41 a)和过熟林(55 a)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平台鉴定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果表明:(1)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样品中共获得922个OTUs,隶属于14门25纲67目98科254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绝对优势,优势属为美口菌属Calostoma和糙缘腺革菌属Amphinema。(2)随林龄增加,共生营养型真菌及主要功能群外生菌根真菌占比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且成熟林占比最小;腐生营养型真菌及主要功能群未定义腐生真菌占比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成熟林占比最大;病理营养型真菌分布较为均匀。(3)随林龄增加,土壤真菌网络呈先简单后复杂趋势,近熟林最为简单,过熟林最为复杂,而成熟林次之。(4)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和硝态氮的驱动,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全磷、pH分别呈显著正、负相关性(P<0.05),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林龄和土壤理化性质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构建起到关键作用。樟子松幼龄林至近熟林阶段,共生营养型真菌大量富集占据主导地位,有利于林木快速生长;成熟林和过熟林阶段,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腐生营养型真菌发挥主导作用,且真菌网络愈加复杂并趋于稳定,有利于提高林木对外部环境抵抗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生态功能,并为从土壤真菌视角评价和理解林木和土壤�
李丹丹李佳文高广磊张英任悦张英赵珮杉
关键词:土壤真菌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在中国北方10省(区)引种的适宜性被引量:20
2016年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是中国北方常见的针叶乔木,也是沙区人工造林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樟子松在部分地区出现衰退现象,引起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确定樟子松在中国北方引种的适宜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樟子松引种的主要气候因子;基于气候相似理论,以呼伦贝尔沙地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为固定样本区,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气候因子熵权,并计算加权气候相似距,再综合考虑加权气候相似距和土地资源环境因子,划分引种区类型。结果表明:(1)温度是影响樟子松引种的主导气候因子,其次是湿度、光照与海拔,风速对樟子松引种的影响相对较小;(2)将樟子松引种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4个类型区,引种类型区与中国气候区区划存在显著一致性(Kappa=0.7494);(3)樟子松引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寒温带湿润大区(ⅠA)、中温带湿润大区(ⅡA)和中温带亚湿润大区(ⅡB),较适宜区主要处于中温带亚干旱地区(ⅡC)和部分中温带湿润大区(ⅡA),较不适宜区主要位于暖温带亚湿润大区(ⅢB)、暖温带干旱大区(ⅢC)和高原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处于中温带干旱大区(ⅡD)、中温带极干旱大区(ⅡE)暖温带极干旱大区(ⅢD)和北亚热带湿润大区(ⅣA)。
李蒙蒙丁国栋高广磊赵媛媛于明含王德英
关键词:SYLVESTRIS引种植被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