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外事处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柯常青吴明吴明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 论高校教育外事口译被引量:2
- 2008年
- 翻译是交流与沟通的纽带,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教育外事翻译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外事口译除具有口译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高校教育外事口译的类型、特点以及目前高校教育外事口译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教育外事口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论述。
- 张艳张志
-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冷战结束后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重要 ,国际关系的重心日益向经济领域倾斜 。
- 夏安凌王琍
- 关键词:经济竞争政治多极化经济手段经济安全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华中师范大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侧记
- 2009年
-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纷纷参与到教育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智力,培养国际化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数字媒体与可视化知识服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夸克物质物理创新引智基地"的管理和发展为例,介绍了该校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引进国外智力为我所用的经验,并就类似项目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 阮劭
- 关键词:引进智力
- 马丁·路德与尤金·奈达翻译及翻译理论对比研究
- 2013年
- 马丁·路德与尤金·奈达在西方《圣经》翻译史,乃至整个翻译史中的崇高地位毋庸置疑。然而,国内对于这两位在《圣经》翻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翻译家的研究有厚此薄彼的情况。奈达及其翻译理论的自上世纪引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翻译界的影响是任何西方翻译理论家难以企及的。与此同时,马丁·路德这位在德语版《圣经》上颇有建树的翻译家却鲜有关注。本文通过对比路德与奈达的翻译人生、《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总结了他们在《圣经》翻译及翻译理论方面的共性和差异。
- 吴和林
- 关键词:感觉化写实超现实童年经历
-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方法导入研究
- 2009年
- 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并对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 杨珂彭韬
-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
-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原因被引量:8
- 2010年
-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是中国国际性的教育。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海外华人的主要聚居地,华文教育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东南亚华文教育比过去有相当大的进步。文章分析了东南亚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原因进行了剖析。
- 杨源
- 关键词:华文教育
- 高技术的本质是数学技术
- 1999年
- 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数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4日至8日在武汉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数学思想的传播与变革:比较研究。会上发表论文86篇,其中大会报告32篇,分组报告54篇。出席会议的代表86人。国外代表有国际数学史学会主席R.
- 周维第
- 关键词:数学技术数学思想发表论文中国思想史
-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赴日留学事业回顾与展望
- 2012年
-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是中日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年.纵观中日两周关系史,既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近代以来日本军周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史。中日两国互为一衣带水的邻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有了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重要利益.中口政府和民间友好合作应为和平发展时代的主流,
- 吴明
- 关键词:中日邦交正常化赴日留学中日关系史
- 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关键因素被引量:1
- 2002年
- 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间最敏感、最关键的部分。台湾问题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利益 ,中美关系能否顺利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中美两国关系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问题解决的好坏。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 ,美国应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
- 王琍
- 关键词:台湾问题一国两制
- 美国和欧盟留学资助政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美国与欧盟国家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留学输出国和目的地,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施行了多源多样的留学资助政策,如美国的"富布赖特项目"、欧盟的"伊拉斯谟计划"等。它们的留学资助政策体现出集中管理、多元参与;注意整合,动态调整;面宽量大,灵活多样等特点,学习美国与欧盟的留学政策,对于我国制定新形势下的留学资助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柯常青阮劭
- 关键词:欧盟留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