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 作品数:90 被引量:652H指数:14
- 相关作者:刘明澜焦杰孙克仁廖乃雄汪启璋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上海高校网格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论宋词词韵与音乐之关系被引量:16
- 1994年
- 论宋词词韵与音乐之关系刘明澜唐宋词是隋唐燕乐发展的产物,是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一种文艺形式。刘熙载《艺概》说:"词曲本不相离,唯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其实词即由之词,曲即词之曲也。"词与曲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同的分片结构、长短句...
- 刘明澜
- 关键词:唐宋词词韵韵字词调宫调
-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后现代主义宣言 《音乐实践的描述与描述的实践》评介被引量:10
- 1997年
- 本文所介绍的一组文章,皆从后现代思潮出发,探讨民族音乐学民族志方面的问题。如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如何影响着人们对音乐进行认同,如何改变着人们的音乐实践;西方“他者”的概念如何从他民族、他文化扩展为一切同西方有差异的亚群体、亚文化。在这一探讨中,流行音乐是一个最理想的研究领域。
- 汤亚汀
-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后现代主义音乐实践他者
- 东南亚锣乐器源流探
- 1998年
- 锣乐器在东南亚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锣乐器起源及在东南亚的流播途径作了有益的探讨。
- 饶文心
- 关键词:流播
- 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被引量:49
- 1999年
-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多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其各个历史时期的追本溯源,上限推前至文艺复兴,下限直追后现代主义,力图以此勾勒出西方民族音乐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框架。
- 汤亚汀
- 关键词:启蒙运动东方主义音乐学结构主义
- 中爪哇甘美兰的音体系与帕忒特被引量:3
- 1998年
- 长期以来,爪哇音乐的研究者几乎都带着西方音乐的音体系观念去解释甘美兰音乐,这在很在程度上妨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甘美兰音乐的本质。文章从甘美兰乐器的音阶与记谱,定音与调律和帕忒特的构成要素三个方面对中爪哇甘美兰的音体系作了阐释。文章认为甘美兰斯连德若和佩罗格音阶的音高实质是由第5—18自然谐音构成的邻谐音简比音程。甘美兰音乐中采用的符号记谱与五线谱,只能看作一种音序关系,而不能表明甘美兰乐器的实际音高;甘美兰音阶内部没有相对统一的音高关系,两个相同或不同类别的音阶,即使音名、音位相同,其实际音高均有差异。帕忒特与西方乐理中的调式、调性的概念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帕忒特作为甘美曲目诸表现要素的综合是我们研究甘美兰音乐的关注点。
- 饶文心
- 走向现实生活的世界音乐被引量:9
- 2000年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人类文化亦趋于多元化的局面,一种世界音乐,正以其概念、行为及成品在不少国家崛起,成为时代与民族的标识,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则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并逐步走向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课堂、书店、展览厅、娱乐场所,还是剧场、街头,到处都能见到世界音乐的景观,这些景观又促使我们反思自己近百年来文化思维上的“民族狭隘心理与欧洲中心论” ,从而面向全世界所有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
- 汤亚汀
- 关键词:世界音乐多元文化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
- 中国音乐市场的“掌控者”——中央电视台
- 2006年
- 周红雷
- 关键词:音乐市场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传媒资源大众音乐
- 论东方民族乐律的不确定性被引量:1
- 1987年
- 现代科学的基本信条之一是:“对于一种现象,未经定量描述就谈不上彻底理解。” 律学从来就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之所以对东方民族乐律特征不能作出令人较信服的解释,缺乏的倒是数学与现代音响生理学、音响心理学的联系。 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欧洲的音乐学家们对非欧洲各民族的乐制作了一系列严肃的调查研究工作。其结果之一是产生了民族平均律的理论。对于民族平均律的存在,在国际学术界存有不同观点,它也引起了我国律学家的注意。总的说。
- 应有勤
- 关键词:不确定性平均律生理学音乐学家心理学
- 音乐结构原则形成的心理平衡效应
- 李小诺
- 对音乐美学相关审美的主体合法性与共相普遍性的思考被引量:1
- 2019年
- 音乐美学在针对主体感受性的论域中,作为受众层面的审美主体,其审美品位、审美意向、审美经验、审美价值等,均具有不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个体性,精英层面的审美主体的相关经验还体现为特殊性。尊重和承认这种客观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不仅是科学的学术态度,也是公正的治学态度,允许审美主体发散出个性化的审美经验,即是音乐美学相关审美的主体合法性的问题。同时,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结果,本质上应朝向某种审美共识,因此,在林林总总的审美殊相间,是否具有可寻找到的审美共性特征,就需要探究音乐审美在共相实现中的存在条件,进而去探讨如何达到审美普遍性的可能性,遵从艺术实践规律、总结有效经验的共相特征、发现主体审美经验的客观一致性,试图合理突破、达到自我认识和思维方式的途径,即是在实现音乐审美主体合法性之后的对共相普遍性的思考。本文依靠的理论依据来源有相关唯名论、唯实论、经验论、唯理论以及主体自我完善能力、意识主体应具有的反思批判能力等方面,以求说理较为充分、客观和合理。
- 武文华
- 关键词:音乐美学审美活动殊相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