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作品数:3,681 被引量:7,159H指数:27
相关作者:王晴川林少雄程波周旭杜梁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84篇期刊文章
  • 27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81篇艺术
  • 961篇文化科学
  • 187篇经济管理
  • 14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1篇文学
  • 56篇历史地理
  • 46篇政治法律
  • 38篇电子电信
  • 33篇哲学宗教
  • 33篇社会学
  • 19篇建筑科学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语言文字
  • 9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16篇电影
  • 283篇文化
  • 282篇叙事
  • 279篇媒体
  • 215篇艺术
  • 213篇中国电影
  • 174篇媒介
  • 159篇电视
  • 148篇新闻
  • 136篇美学
  • 119篇新媒体
  • 109篇影像
  • 99篇电视剧
  • 92篇女性
  • 91篇影视
  • 91篇广告
  • 87篇网络
  • 85篇导演
  • 80篇电影产业
  • 75篇纪录片

机构

  • 3,555篇上海大学
  • 28篇北京电影学院
  • 26篇上海戏剧学院
  • 2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16篇复旦大学
  • 10篇中国传媒大学
  • 10篇中国电影艺术...
  • 9篇浙江大学
  • 9篇西南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艺术研究...
  • 7篇安徽财经大学
  • 7篇密苏里大学
  • 7篇海南师范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6篇南京航空航天...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0篇郝雨
  • 52篇陈犀禾
  • 49篇金丹元
  • 47篇聂伟
  • 41篇许正林
  • 23篇蓝凡
  • 21篇黄望莉
  • 20篇石川
  • 18篇张斌
  • 17篇丁友东
  • 16篇刘海波
  • 16篇徐文明
  • 15篇郑涵
  • 15篇吴信训
  • 13篇金冠军
  • 13篇田丰
  • 13篇齐伟
  • 12篇曲春景
  • 12篇高红波
  • 11篇张文俊

传媒

  • 253篇美与时代(美...
  • 249篇电影新作
  • 162篇当代电影
  • 155篇中国报业
  • 151篇今传媒
  • 136篇艺术科技
  • 117篇电影文学
  • 97篇电影评介
  • 85篇电影艺术
  • 69篇青年记者
  • 60篇新闻记者
  • 57篇北京电影学院...
  • 51篇浙江传媒学院...
  • 50篇首届长三角影...
  • 48篇现代电影技术
  • 46篇现代视听
  • 42篇美与时代(创...
  • 40篇新闻爱好者
  • 38篇电影理论研究...
  • 34篇电视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192篇2023
  • 239篇2022
  • 302篇2021
  • 219篇2020
  • 240篇2019
  • 274篇2018
  • 363篇2017
  • 300篇2016
  • 190篇2015
  • 146篇2014
  • 116篇2013
  • 111篇2012
  • 115篇2011
  • 147篇2010
  • 155篇2009
  • 127篇2008
  • 105篇2007
  • 70篇2006
  • 43篇2005
3,6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关何处?——“藏地新浪潮”与松太加的“家庭三部曲”被引量:5
2020年
"藏地新浪潮"是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万玛才旦、松太加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本文在此语境下,以松太加的"家庭三部曲"(《太阳总在左边》《河》《阿拉姜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公路片类型的新变体——旅程片与藏地日常生活和情感结构的交错共融,讨论了其电影叙事中独特的"朝圣"结构、空间流动与族群仪式神圣性的建构与消解,以及如何借助一种原乡旅途式的心灵净化,达到向内的现代性与超民族性的类型书写的。文章认为,松太加的电影对现代藏民族日常生活中宗教、个体、土地和文化之间微妙变化的细微体察,不仅激活了藏地本土文化话语,也拓宽了少数民族电影的类型创作和传播边界。
张斌潘婷婷
关键词:家庭伦理
媒介恐慌论:媒介作为恐慌心理生成与终止机制的研究
<正>媒介恐慌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或媒介心理的研究,虽然古已有之,并且已经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界的关注,不少国际会议也都将媒介与恐慌列入了讨论范畴,但是总体上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术话题,还显得零散而缺乏系统,有待相...
邵培仁邵静
文献传递
2016年中国广告学术研究八大视点被引量:1
2017年
2016年广告学术活动活跃,有25次大型专题会议,出版著作318种,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主要学术热点包括:三足鼎立的头部媒体阵营重构中国广告业新格局、移动互联开启品牌传播"生态时代"、智慧数据助力全场景和个性化营销、资本并购及国际化成为重要战略路径、社交媒体引爆粉丝经济能量、内容创业开启营销新蓝海、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全新体验式营销、发展广告学的理论创新进步等。
许正林石娜
关键词:广告产业广告研究
中国民间仪式与仪式剧被引量:2
2013年
在古代中国,人的一生都和仪式紧密相连,而仪式具有装扮、歌唱、音乐、说白和一系列的程式性动作等戏剧元素,从表现的意义上说,仪式就是一场"表演"。"五礼"仪式,就是国家规定的必须实施的"表演"形态;一个地方的祭祀,则是席裹全民的演出活动;仪式戏剧,对于戏曲艺术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柏岳
关键词:仪式仪式剧
尖叫的魅力——论《同一首歌》中的观众因素
2004年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的成功,不仅因其内容上的怀旧导向,同时也因其采用了现场歌会形式,通过舞台、灯光、道具、摄像、剪辑等几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使现场观众凸现出来,并作为认同的中介和孤独的伙伴而对电视机前观众形成一种召唤。它启发我们应充分重视电视节目的现场观众因素。
刘海波
关键词:《同一首歌》现场观众舞台设计大众媒体
“后浪”现象的亚文化解读
2021年
随着《后浪》视频的广泛传播,"后浪"一词成为2020年的流行语,越来越多的人以"后浪"自称,引发了大众关注。本文梳理了"后浪"现象的发展始末,研究了其风格及意义,并对其背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关系进行了思考。
罗昕
关键词:亚文化主流文化
影片《春去春又来》的神话原型批评读解
2008年
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可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溯源,以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为主要手段,对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原型读解。充斥影片的与人类学相关的四季自然景物原型意象,救赎者与双重世界的原型母题,以及作为影片片名和架构的四季循环过程均是该影片的神话原型读解要素。通过弗莱的文学原型分析,移位到电影的原型批评读解,传统神话中的原型成为影片的鲜明特征。正是由于原型,影片超越了自身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具有更大的魅力。
黄欢
关键词:神话原型
数字时代电影保护研究——以影片《大都会》修复为例
2017年
本文以电影《大都会》的修复为例,分析了数字技术应用于电影修复的优势,然后提出了电影资料数字化抢救与保护的策略,最后考量了电影数字化保护中的缺陷,认为数字技术想要完全取代传统的胶片保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吴兵丁友东董清爽
关键词:大都会电影数字化
吴性栽对早期中国电影的贡献与艺术追求
2018年
早期的中国电影,资本的薄弱一直制约着电影发展,而在这一时期,吴性栽凭借其积累的丰厚资本以及对于戏曲与电影的由衷热爱,创造着自己的电影帝国。在他的电影生涯中,或独资创办或入股创建的电影公司众多,其中入股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可惜的是由于历史语境以及政治观念的局限,早期的《中国电影史》对吴性栽的描述只存在于只言片语,对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纵观吴性栽的电影生涯,可以看出尽管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仅是出于对于戏剧戏曲的强烈爱好,并将这一爱好与自己的事业良性结合,但这一过程却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早期的发展。
吴智强
关键词:早期中国电影电影产业艺术追求
《南京!南京!》短评被引量:4
2009年
黑白影像,疯狂杀戮,肆意强暴,还有小江回眸间无尽的哀伤……演员江一燕将银幕上以及拍片时的巨大哀伤延续到了央视6套播出的关于《南京!南京!》的“深度对话”之中。我必须承认,那场不见“深度”的“对话”为我第二天观看电影确立了一种心理基调。当然还有借助文字、影像而获得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
陈晓云陈犀禾李道新李亦中张会军张会军张颐武杨远婴杨远婴周安华钟大丰贾磊磊黄会林梁国伟梁国伟
关键词:短评影像
共3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