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农业大学国家茶检中心(四川)研发中心

作品数:10 被引量:125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双伶李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活性
  • 3篇级分
  • 2篇审评
  • 2篇黄茶
  • 2篇高通量
  • 2篇高通量筛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活性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法
  • 1篇电极法测定
  • 1篇淀粉
  • 1篇淀粉酶活性
  • 1篇多酚
  • 1篇多酚氧化
  • 1篇多酚氧化酶
  • 1篇芽茶
  • 1篇脂肪酶
  • 1篇脂肪酶活性

机构

  • 10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质量检验中心
  • 1篇宜宾川红茶业...

作者

  • 10篇杜晓
  • 5篇边金霖
  • 3篇刘东娜
  • 3篇聂坤伦
  • 3篇郭金龙
  • 3篇李丹
  • 2篇李品武
  • 2篇速晓娟
  • 2篇李明月
  • 1篇李双伶
  • 1篇蒋丹
  • 1篇何利
  • 1篇刘庆玲
  • 1篇常菊
  • 1篇杨清
  • 1篇郑晓娟
  • 1篇魏晓惠
  • 1篇钟晓雪
  • 1篇李俊
  • 1篇胡静

传媒

  • 5篇食品科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安藏茶对胃蛋白酶的促进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雅安藏茶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级分评价,为丰富雅安藏茶的生理代谢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从雅安藏茶中系统萃取分离出7个级分,使用酶标仪与96孔板酶反应体系,对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及各个级分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雅安藏茶水浸出物(0.04~0.39mg/mL)及其4个级分的添加浓度(0.03~0.23mg/mL)与其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之间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对胃蛋白酶的激活倍数进行比较,茶黄素(theaflavin,TFs)级分为5.26倍、儿茶素(catechin,Cs)级分为4.40倍、茶红素(thearubigins II,TRsII)级分为2.52倍、茶红素(thearubigins I,TRsI)级分为2.19倍。【结论】结合主要成分含量分析,认为各级组分中对胃蛋白酶活性起到良好促进能力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茶黄素、儿茶素和茶红素。
边金霖郭金龙李品武杜晓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胃蛋白酶活性
抹茶品质的感官审评与成分分析被引量:47
2014年
对6种抹茶和3种碾茶的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并采用常规成分测定法和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抹茶的氨基酸组分,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抹茶粉的粒径约75~1.6μm,达到超细微粉水平;具有抹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审评评分为(85.90±1.44)^(96.90±1.26),香味阈值在1 500~2 500之间;抹茶内含物质总量和组成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均值为35.63%;抹茶滋味高鲜,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均值为7.20%,其组分种类丰富,多达18种,组分含量达1 000 mg/kg以上的有茶氨酸、谷氨酸等7种;抹茶色泽翠绿,试样叶绿素总量含量高,均值为0.85%,且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叶绿素a∶叶绿素b范围为(1.12±0.13)^(1.49±0.17);产品质地细,粗纤维含量较低,均值为8.70%。与日本抹茶产品相比,中国抹茶产品质量尚需提高,需要从茶园生态环境及其生产的品种、栽培、采摘和制造等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品控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刘东娜聂坤伦杜晓常菊李双伶
关键词:抹茶感官审评
雅安藏茶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级分筛选与评价被引量:19
2013年
以雅安藏茶为材料,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提取后经系统萃取分离得到7种雅安藏茶级分,并测定各个级分的主要成分及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成分是儿茶素、茶褐素和咖啡碱,以对α-淀粉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为标准,各个活性成分抑制能力依次为儿茶素>茶褐素>咖啡碱。
聂坤伦何利速晓娟边金霖郭金龙杜晓
关键词:Α-淀粉酶活性
蒙顶黄芽主要成分含量及组分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采用常规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相结合,对蒙顶黄芽所含的主要成分、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组分、主要矿质元素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蒙顶黄芽茶汤内物质含量丰富,水浸出物总含量高达(42.73±1.22)%;滋味浓醇,咖啡碱含量为(4.98±0.34)%,儿茶素总量为12.91%,其中5种儿茶素组分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分别为2.56%、0.08%、0.50%、3.10%和6.67%;滋味高鲜、爽口,游离氨基酸总量高达(4.55±0.88)%;滋味回甜,可溶性糖总含量高达(5.01±0.53)%;汤色黄亮,叶绿素的总含量及组分含量均较低,总含量为(1.03±0.27)mg/g,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为(0.74±0.20)mg/g和(0.29±0.07)mg/g,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别为(0.12±0.04)%、(2.32±0.42)%和(2.75±0.56)%;所测10种矿质元素组分,常量元素K含量为16.16 g/kg、Mg为1.73 g/kg、Ca为0.55 g/kg,微量元素以Mn、Na和Zn含量明显较高,分别为368.80、190.00 mg/kg和88.80 mg/kg;蒙顶黄芽中检测出香气组分69种,以醇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最高,为22种(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31.69%)。比较各蒙顶黄芽试样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发现来源于不同企业的试样成分测定值差异较大,这与目前蒙顶黄芽制作仅凭传统经验,缺乏技术参数,尚未采用现代工艺有关,也与对黄茶品质化学、品质形成机理等研究不够系统有关。
速晓娟郑晓娟杜晓边金霖李明月李丹
关键词:黄茶
速溶雅安藏茶品质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速溶藏茶产品进行品质评价。【方法】常规成分测定法和感官审评法。【结果】该速溶藏茶的浸提加工工艺的浸提效率相对较高,生产剩余茶渣的总水浸出物含量仅(69.75±3.49)g/kg,藏茶原料中的水浸出物残留率仅约20%;速溶藏茶产品内含物质较为丰富,原茶粉的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分别为:茶多酚(129.95±2.00)g/kg,游离氨基酸(16.68±0.17)g/kg,咖啡碱(41.71±1.08)g/kg,可溶性糖(99.62±1.16)g/kg;3种速溶藏茶粉的各项审评因子评分及审评总分差异极显著,其中速溶藏茶原茶粉的审评评分较低,综合评分低于雅安藏茶,而速溶酥油茶粉和速溶甜奶茶粉的综合评分较藏茶综合评分较高,且其香气和滋味评分均高于80.0分,品质相对较好。【结论】该速溶藏茶产品内含物质丰富,品质较好;但原茶粉品质一般,生产工艺应进一步改进、优化,以提高产品品质。
聂坤伦刘东娜胡静杜晓
关键词:生产工艺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中氟含量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氟含量的稳定性,为该方法的校准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样品经沸水提取、缓冲溶液消除离子及酸度的干扰后,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试样中氟含量。结果缓冲溶液(TISAB)离子强度、试样用量、电极、搅拌速度、过滤条件等实验因素对样品氟含量测定结果影响极显著,其中以含柠檬酸钠120g/L(TISAB-2)的缓冲液测定结果较准确,且与国标法(TISAB-GB)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试样用量为0.25g时,样品中氟含量值较高,为490.73±6.36mg/kg,测定结果准确;新电极较旧电极测定结果稳定性好;中、高转速较低搅拌速度测定结果稳定可靠;定性过滤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优于不过滤和定量过滤。结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样品中氟含量,结果较为准确,稳定可靠,适用于砖茶中氟含量的测定。
李戎娟刘东娜李俊魏晓惠杜晓
关键词:砖茶氟含量稳定性
四川直条形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直条形四川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茶样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分析测定,确定其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制作工艺递进,茶叶的含水率递减,晒青及做青步骤失水最低,仅4.61%及4.07%,其他工序失水均较高;鲜叶制成乌龙茶后,儿茶素、叶绿素总量、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88.63 mg/g(相对比例)、3.03%、15.94%、1.66%、0.20%;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较鲜叶分别升高了2.91%、1.38%、0.74%。分析表明,做青和初炒工序是整个直条形四川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部分内含物变化最显著的环节,鲜叶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也验证了关于做青过程中保持水分适度的传统经验。
杨清蒋丹刘庆玲董燕灵杜晓
雅安藏茶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6
2015年
从雅安藏茶中系统萃取分离出7个级分,使用酶标仪与96孔板酶反应体系,对雅安藏茶水浸出物及各个级分抑制脂肪酶的活性成分进行系统筛选及评价。结果表明:雅安藏茶水浸出物(0.018~0.360 mg/mL及其7个级分的添加质量浓度(0.011~0.216 mg/mL与其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之间均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对脂肪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进行比较,雅安藏茶水浸出物为37.14、儿茶素(catechin,C)级分为44.67、茶黄素(tavin,TF)级分为39.46、茶褐素(theabromine,TB)级分为30.31、茶红素Ⅱ(thearubiginsⅡ,TRsⅡ)级分为29.53%,结合主要成分含量和回归分析,各级分所含活性成分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大小顺序为: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
边金霖郭金龙李品武杜晓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脂肪酶活性
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川红芽茶”主要品质成分变化及回归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以四川早白尖品种单芽为原料制作"川红芽茶",研究其自动化生产线大生产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变化及各项成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川红芽茶"生产过程中各主要成分发生显著变化,随制茶工序推进,与鲜叶相比,含水率、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均呈递减趋势,分别降低了92.38%、47.64%、76.74%、11.54%;可溶性糖含量、氨基酸含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5.75%、14.12%;水浸出物总量、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1.37%、302.52%、223.14%和418.84%。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可溶性糖、茶红素对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主要是直接作用,其回归方程为Y_1=-3.1463+0.3368X__1-19.8961X_2+2.8151X_3+19.1909X_4+0.9947X_6;茶褐素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主要是直接作用,其回归方程为Y_2=33.0615+0.0664x2-5.7156x3。
李丹陈岗练学燕李湘成杜晓钟晓雪
关键词:自动化加工
蒙顶山黄茶“酶促闷黄”加工品质的审评及成分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在蒙顶山黄茶加工的"闷黄"过程,添加茶鲜叶PPO粗酶液进行"酶促闷黄",并制得新工艺黄茶;对该黄茶试样采用感官评价法、常规成分测定与及微量组分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比较其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酶促闷黄"加工黄茶色泽更加嫩黄、明亮,香味更加清甜、醇爽,带有"轻发酵"香的品质特征;其内含成分特征是茶黄素(TFs)和茶红素(TRs)含量分别增加50%和10%,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适度减少,游离氨基酸总量略有增加,茶汤苦涩味降低、口感醇和、鲜爽度增加;HPLC检测表明,苦涩味较强的酯型儿茶素组分EGCG和ECG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12.86%和6.19%,促进茶汤滋味转醇和;GC-MS检测表明,"酶促闷黄"加工黄茶中新检出的香气组分有30种,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中带发酵香的植醇相对质量分数高达10.64%,是对照的10.04倍.这说明酶促"轻发酵"作用所引起的"酶促闷黄",会使黄茶产生特征色香味.同时,"酶促闷黄"加工黄茶不仅可以改善黄茶品质,还可以提高加工效率约2.83倍,促进黄茶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李丹杜晓边金霖李品武李明月
关键词:多酚氧化酶黄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