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作品数:475 被引量:2,393H指数:24
相关作者:曹永荣韩瑞霞宋欢迎张旭阳陈贻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3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6篇文化科学
  • 90篇文学
  • 48篇哲学宗教
  • 44篇政治法律
  • 35篇经济管理
  • 32篇艺术
  • 15篇历史地理
  • 12篇社会学
  • 11篇语言文字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军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63篇媒体
  • 49篇文学
  • 33篇实证
  • 28篇新媒体
  • 25篇文化
  • 23篇美学
  • 21篇新闻
  • 20篇社会
  • 19篇主义
  • 17篇舆情
  • 17篇媒介
  • 16篇学科
  • 15篇艺术
  • 14篇人文
  • 13篇舆论
  • 13篇公共
  • 12篇公共事件
  • 11篇学术
  • 11篇网络
  • 10篇实证研究

机构

  • 44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杜克大学
  • 19篇清华大学
  • 7篇东北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6篇美利坚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香港浸会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辽宁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华侨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1篇谢耘耕
  • 37篇王宁
  • 21篇徐剑
  • 15篇葛岩
  • 14篇刘康
  • 14篇韩瑞霞
  • 12篇季丹
  • 11篇刘锐
  • 10篇曹永荣
  • 10篇秦裕林
  • 7篇刘康
  • 7篇吴娱玉
  • 6篇徐偲骕
  • 6篇吕杰
  • 5篇何俊涛
  • 5篇刘怡
  • 5篇万旋傲
  • 5篇李守石
  • 5篇宋欢迎
  • 4篇荣婷

传媒

  • 48篇新媒体与社会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0篇现代传播(中...
  • 19篇新闻记者
  • 14篇艺术广角
  • 10篇探索与争鸣
  • 9篇新闻界
  • 8篇河北师范大学...
  • 8篇东南传播
  • 7篇新闻世界
  • 7篇编辑之友
  • 7篇视听界
  • 6篇传媒
  • 6篇学术界
  • 5篇文艺研究
  • 5篇出版科学
  • 5篇文学理论前沿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4篇情报杂志
  • 4篇对外传播

年份

  • 1篇2024
  • 46篇2023
  • 31篇2022
  • 14篇2021
  • 8篇2020
  • 18篇2019
  • 30篇2018
  • 37篇2017
  • 37篇2016
  • 41篇2015
  • 39篇2014
  • 50篇2013
  • 30篇2012
  • 29篇2011
  • 21篇2010
  • 12篇2009
  • 4篇2008
4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互联网内容建设:一个代际分析的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的粗略划分,主旨在于为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社会性焦虑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一个破题的基本思路。针对我国网民的年龄分布特点和代际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必要的引导,一定能够缓解急症、治愈痼疾,形成良性的互联网生态,产生多样化的互联网内容。广泛的互联、互通为众创提供了空间、机遇和条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可能成为我国的相对国际优势。
吴维忆
关键词:互联网
中国网络舆情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基于CNKI、CSSCI高被引论文观察被引量:28
2012年
本文基于CSSCI、CNKI两大主流数据库对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梳理与归纳。通过对两大数据库中网络舆情被引证的现状,找出近十年来网络舆情高被引论文,比较两个数据库的引证特点,并对发现的网络舆情高被引论文的领域分布、年代分布、学科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以厘清中国网络舆情研究的基本研究议题,并指出当前中国网络舆情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季丹谢耘耕
关键词:高被引论文
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被引量:11
2010年
2008年作为中国全球传媒公关的重要一年,西藏再度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西藏话语与中国互不交接,南辕北辙。西方多年形成的西藏形象,首先涉及到西方的普世价值,其次反映了西方长期对中国的偏见以及近期对中国崛起的焦虑。西方大众传媒和学术界、政界在西藏问题上形成了配合默契、行之有效的政治传播链。对此中国需要有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全球视野,面对西方的主导话语权,必须努力打造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坚持历史的主题、发展的主题,积极参与普世价值的全球重建。
刘康
关键词:普世价值
为什么自愿守法——自动化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理性人假设的威慑模型与基于社会人假设的自愿守规(守法)模型,均可用来解释遵守法规的行为。在自愿守规模型中,守规行为又可分为控制式的和自动化两类。以红灯效应为例,本文分析了自动化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介绍了社会存在、认知心理、神经和生理遗传等多种研究路径对自动化社会行为的解读,讨论了使用基于自动化行为机制来促成自愿守规行为的策略。
葛岩秦裕林林喜芬
关键词:社会行为控制式社会人假设理性人假设社会规范内在动机
中国对外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探究——以《十三五之歌》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播本国文化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因素。对外宣传片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有效途径,其跨文化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宣传片在形式上要注重视听语言的专业性,在内容上要考虑不同文化的接近性。本文从多方面对宣传片进行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其传播的内涵与规律并展望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未来,为实现中国与世界的良好沟通提供借鉴。
张美玲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当代文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2019年
这一辑的'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中的跨文化传播'包含了四篇文章,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华文化与价值观在创作、对外传播与展示中所呈现的问题。影视作品在当前大众文化流行并且影响巨大的年代尤其引人注目。笔者的文章讨论近年来'帝王将相'影视剧流行背景下,2012年中国新生代导演陆川的影片《王的盛宴》。
王晓平
关键词:前现代
全球化时代影视传媒的功能及命运被引量:1
2017年
全球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理论术语,最早研究全球化的学者主要集中于经济学领域,后来发展到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当前,全球化问题已经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无法忽视的话题.影视传媒是受全球化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全球化时代,影视传媒的功能及其在当代的命运已经成为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王宁
关键词:影视传媒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社会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艺术哲学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艺术哲学或文艺理论的建设状况及基本思想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理论空白。本文以钱歌川《文艺概论》、俞寄凡《艺术概论》、向培良《艺术通论》和本时期的多种《文学概论》为历史坐标,通过对这些读者难以一见的历史资料的查考爬疏,分析阐述这个时期人们对文艺的审美特征及各种门类艺术特征认识和深化过程,以及人们对民族、民主革命任务面前艺术的自律和艺术为社会使命服务的他律之间关系问题的认知,以期为我们把握这个时期文艺理论的建设状况和主要观点提供参考。
祁志祥
关键词:艺术哲学文艺理论艺术自律
美国人如何看中国——《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之一被引量:4
2011年
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组织的《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查研究于前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本刊将分期刊登部分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刘康
关键词:实证调查美国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兴坏之理——《史记》思想意义的重新解读被引量:1
2023年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历史叙述中既坚持秉笔直书的客观精神,如实记叙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朝代兴亡的历史事迹,又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意识,使《史记》成为汉武帝时期思想界儒学天命化、王道神学化特征的重要实证。司马迁跟随孔安国、董仲舒学过《尚书》《春秋》,曾被丞相公孙弘征为五经博士弟子。在武帝“独尊儒术”的时代氛围下,儒家仁政思想及其天人感应的思维方式在其精神世界中占主导地位。承载着父亲(司马谈)的嘱托,背负着宫刑的屈辱,司马迁以孔子的《春秋》为榜样撰写《史记》,力图在古今之变的描写中寓含褒贬,总结“成败兴坏之理”,揭示仁政是符合天意、得到神佑的“王道”,使“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达到了完美结合;同时他开拓了纪传与书表互补共生的写作体例,奠定了《史记》“成一家之言”的地位,为后来官史修史所效法。
祁志祥
关键词:《史记》天人感应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