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作品数:9,093 被引量:58,890H指数:96
相关作者:任剑涛蔡继明樊富珉赵可金李正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07篇期刊文章
  • 816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1,808篇经济管理
  • 1,806篇哲学宗教
  • 1,537篇政治法律
  • 1,243篇文化科学
  • 874篇文学
  • 637篇语言文字
  • 627篇社会学
  • 33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23篇历史地理
  • 201篇医药卫生
  • 119篇艺术
  • 8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9篇建筑科学
  • 38篇军事
  • 35篇理学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电子电信
  • 13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26篇社会
  • 480篇哲学
  • 463篇文化
  • 365篇主义
  • 348篇政治
  • 292篇文学
  • 251篇伦理
  • 190篇翻译
  • 185篇教育
  • 182篇英语
  • 178篇道德
  • 176篇教学
  • 170篇社会学
  • 168篇语言
  • 153篇外交
  • 138篇学术
  • 124篇城市
  • 120篇心理
  • 116篇知识
  • 113篇考研

机构

  • 8,625篇清华大学
  • 145篇北京大学
  • 108篇中国人民大学
  • 61篇北京师范大学
  • 60篇中国社会科学...
  • 44篇首都师范大学
  • 29篇北京科技大学
  • 29篇南开大学
  • 29篇山东大学
  • 29篇浙江大学
  • 28篇中山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4篇南京大学
  • 23篇北京外国语大...
  • 21篇武汉大学
  • 20篇对外经济贸易...
  • 20篇华中师范大学
  • 19篇西安交通大学
  • 15篇加州大学

作者

  • 158篇卢风
  • 155篇蔡继明
  • 150篇许建平
  • 145篇曾国屏
  • 130篇邹广文
  • 126篇李正风
  • 115篇孙立平
  • 102篇樊富珉
  • 100篇吴彤
  • 100篇李强
  • 96篇彭凯平
  • 93篇张业亮
  • 90篇史志钦
  • 86篇胡伟希
  • 85篇赵可金
  • 82篇李虹
  • 76篇刘兵
  • 74篇任剑涛
  • 74篇刘江永
  • 73篇阎学通

传媒

  • 293篇清华大学学报...
  • 155篇自然辩证法研...
  • 151篇大学英语
  • 133篇清华大学教育...
  • 129篇世界知识
  • 97篇哲学动态
  • 87篇科学学研究
  • 84篇人民论坛
  • 77篇世界经济与政...
  • 76篇哲学研究
  • 69篇国际政治科学
  • 68篇社会学研究
  • 65篇河北学刊
  • 63篇中国现代文学...
  • 60篇清华西方哲学...
  • 59篇国外理论动态
  • 57篇外语教学
  • 53篇自然辩证法通...
  • 52篇今日中国
  • 51篇中国哲学史

年份

  • 7篇2024
  • 209篇2023
  • 253篇2022
  • 287篇2021
  • 275篇2020
  • 305篇2019
  • 325篇2018
  • 341篇2017
  • 371篇2016
  • 385篇2015
  • 409篇2014
  • 451篇2013
  • 425篇2012
  • 415篇2011
  • 464篇2010
  • 482篇2009
  • 449篇2008
  • 446篇2007
  • 409篇2006
  • 344篇2005
9,0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个案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文章旨在参照“伯明翰模式”对小学英语课堂结构进行个案分析,并进而与英语国家的一小学英语课例进行对比,以凸显作为外语的英语在中国小学课堂的教学结构特点。
尹鸿雁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结构课堂话语
深化以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社科选修课的改革
1997年
深化以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社科选修课的改革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针对新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以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社科选修课,不仅完全能够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而...
关键词:选修课人文社科教育类课程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建设人生哲理
关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及政策引导被引量:15
2000年
在世界各主要工业化国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一种普遍现象,自然现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单位,创新主体是科研院所。在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中,我们始终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是以生产资源为中心配置科技资源,还是以科技资源为中心配置生产资源?在本文中,作者从创新模式改变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讨论。
孙喜杰曾国屏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
试论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师资的培训被引量:9
2002年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英语综合能力差、处理教材的能力低和专业知识薄弱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岗前和在岗师资培训的方案以及基于教育理论、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师资培训内容 。
罗选民李清平杨文地
关键词:大学英语师资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教学手段
舞动团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舞动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方法:将随机选取的46名大学本科生分为实验组(23人)和对照组(23人,有3人后测数据流失)。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10周,每周2小时的舞动团体辅导,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量表》、《积极建构问卷》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在后测的各指标差异显著。组内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后测显著高于前测(t=3.347,P<0.005),抑郁水平后测显著低于前测(t=-4.217,P<0.001),积极建构分数后测显著高于前测(t=4.954,P<0.001);而对照组被试在各指标上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结论:舞动团体能显著增强大学生对事物的积极建构,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
何瑾樊富珉刘海骅
关键词:抑郁生活满意度
湖南通道侗族织锦技艺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文章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族织锦技艺(以下简称通道侗锦)的基本类型与制作工序进行了详细梳理与总结。通道侗锦按颜色可分为素锦和彩锦,按用途可分为日用锦、寿锦、法锦等,根据织造工具不同可分为机织锦和手工编织花带,根据构图方式可分为大花锦和小花锦;侗锦有斜织机和木梳式手工编织两种织造方式,其中斜织机织锦有十三道主要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没有图谱,仅靠织娘口耳相传。通道侗锦是侗族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纹样是侗族民间信仰的符号化表征,它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唤醒当地织娘的文化自觉,营造良好的整体文化生态;同时还必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调试,既实现对技艺及其文化内涵的坚守与保护,同时又能实现创新和传承。
章梅芳姜凯云刘兵
技术伦理学何以可能?被引量:8
2017年
对"技术伦理学何以可能"的追问关系到技术伦理学的学科合法性,是技术伦理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虽然以往的研究对"技术具有价值负载性"的命题进行了论证,但在进一步论证"技术为何负载伦理价值"这一命题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自由"、"信息"和"中介"三个角度,把技术的价值负载性的论证推进到技术的伦理价值负载性的层面,从而为技术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寻找深层的理据。
张卫
关键词:技术伦理学中介
概念隐喻视域下《周易》和《圣经》生态观念对比被引量:2
2011年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文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生态批评家普遍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人与自然关系上所持的态度。本文通过概念隐喻理论,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文化发源之一的《圣经》和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周易》进行考察,认为概念隐喻是《圣经》和《周易》中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手段;二者所运用的概念隐喻体现着东西方生态思想的重要区别。《圣经》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而《周易》则持"天人合一"观点,主张人与自然是平行、共存与和谐发展的。
朱瑞青
关键词:生态批评隐喻《圣经》《周易》
集体制与家户生产对农业集体化时期生产实践的再考察
2023年
本文通过安溪一个产茶村落的个案,对农业集体化时期的生产实践及其产业后果进行了再考察。集体化时期虽然在形式上取消了家族组织,但家族组织的逻辑在实际的生产组织即生产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尤其是生产队长居于“公家”与“小家”之间的平衡角色延续了传统家族权威的行动伦理。在生产队长“家长式”的生产决策及以家户为基础的产销安排下,集体生产突破了产销技艺在核心家族内传承的方式,转而扩散到村庄内绝大多数家庭,最终有利于分田到户后的家庭产业和地方茶叶经济的发展。
颜燕华
关键词:集体化生产队长
“三个代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理论
2003年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实现理论的逻辑延伸,价值追求在于维护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仆本性。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理论发展的视角对“三个代表”进行理论定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三个代表”的理论本性,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尹作秀王庆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社会公仆
共8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